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1945年8月14日宝清光复后,中共东北党委会先后派来刘风文、杨凤鸣、李铭顺、周淑玲、赵宇慈等原抗联干部与党员同志来到宝清,发展民主力量,组建人民武装,成立民主大同盟,积极集聚力量准备接收政权。但日伪政权倒台后,敌伪残余势力与国民党相勾结,成立所谓“维持会”、“县政府”和“保安队”,疯狂反对民主力量阻碍民主联军接收,成为东北边陲地区反动势力的一个堡垒,一直到1946年7月2日才最后解放。这时期的军事斗争主要是收编与反收编,以及解放宝清之役和以后的肃清残匪斗争。  一、收编与反收编  1945年10月末,宝清县维持会下设保安队3个大队,均为敌伪残余和地方势力所掌握,成为反动势力,其内部虽然矛盾重重,但在反对民主方面是一致的。宝清县民主大同盟于11月末派人去佳市请求三江自治军出兵400余人来宝清接收政权,收编“保安队”。三江人民自治军于11月15日到达宝清县境,随军同来的有县长孙子阳及文职人员科长等10多人。
  三江人民自治军于11月15日到达七星泡时,首先接收了那里的保安队,并召开了军民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七星泡村改编的保安队,还有工商界、农民和学校师生等各界数百人列队齐集在镇小学的操场上。大会开始前,三江自治军的卫队进入会场设防,操场四周戒严,场内会场前放4挺轻机枪。会上由旅长赵凯良、县长孙子阳先后讲了话,宣传了三江人民自治治军和民主大同盟的宗旨以及来宝清的目的。会议结束时受编武装人员均配戴上“三江人民自治军”臂章。接收七星泡镇顺利完成。
  11月16日,三江人民自治军到达宝清街,宝清各界代表出城迎接。部队被安排到各工厂、商店驻扎。县各界代表在街内最大饭店“海中天”设宴招待自治军领导。经多次会晤和协商,县内保安队一律表示愿意接受编为“三江人民自治军”并撤掉“宝清县保安队”的旧臂章,一律换上“三江人民自治军”的新臂章,改宝清保安队为“三江人民自治军宝清支队”,下分第一、第二、第三大队。受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领导。
  1945年11月18日上午,接收宝清的三江人民自治军于宝清交易市场(老二校操场)召开大会,有学生、工、商、农各界群众共500多人参加。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卫兵布防情况同接收七星泡时一样。当自治军卫兵来到会场前面将4挺轻机枪向群众前一放的时候,喻殿昌队便立刻骚动起来,一边说:“这是怎么回事”?一边去抢警卫人员的枪,一时群众大乱。这时,在会场前面的旅长、县长和科长们为表示诚意,一边说“别误会,别误会”,一边把身上配带的短枪摘下来甩到桌子上,这时喻殿昌队枪声大做,全缴了大会卫兵4挺轻机枪、10多枝短枪。三江自治军出席会议人员牺牲11名,领导人赵凯良、孙子阳受重伤,幸经红军司令部参加大会的代表掩护才脱险。宝清县民主大同盟副会长共产党员赵宇慈当场被杀害。
  喻队叛乱后即退出县城,从城外不断开枪、放炮。三江自治军于驻地也临时构造工事防卫,而接受改编的第二保安队(李德新队)却保持中立,如此对峙数日,街内路断行人。这时,驻县城的苏联红军卫戍司令部为维持秩序出来干涉,让三江人民自治军撤出宝清。喻殿昌队流窜于乡村,李德新队仍驻县城内,均摘掉自治军臂章,恢复保安队称号。  二、伪保安队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在叛乱时标榜中立的李德新队得到县维持会的支持重新组建保安总队,要统管全县。而喻殿昌队对李德新队在反叛时保守中立很不满,不承认李队升为总队。于是,两个队自然形成了矛盾和对立。李德新队坚守县城,号令四乡;而喻殿昌队周游各区,收缴各地武装,扩大队伍,反对李德新队,从四面包围宝清城。
  李德新队的领导权后来落到伪军少校韩文举和伪军准尉宫省三身上。内部主要成员均为伪军出身,形成了伪军派;喻殿昌队内部成员大多都是伪警,形成了伪警派。伪军、伪警和地方势力是当时伪保安队内部的三股势力。代表伪警派的喻殿昌队首先联合了地方派三区李济民队,缴了六区陈明彩队,收编了五区王明章、二区姜连清、四区李世玉队,队伍扩大,紧缩了对宝清城的包围圈。城内的韩、宫队曾几度出兵反击,在北关、方盛均被击而退回城内。这时驻宝清的苏联红军撤军回国。韩、宫队自量难以守城,于4月末的一个深夜,乘6辆汽车顺宝密公路逃向虎林。于是喻队占领了宝清。喻殿昌自任总队长,下设7个大队,总员l 500多人。喻又派人同长春国民党联系,受军衔为少将。他们在地方横行霸道,又支持兴隆镇李延会队叛变,出动6辆汽车载300多名匪徒驰援兴隆镇,是役使民主联军伤亡10余人。5月中旬,喻队派马永胜带一大队南去支援密山叛匪郭、陆、杨部,使民主联军伤亡多人。他们又在密山兴凯等处朝鲜族聚居村屯胡作非为,奸污妇女,杀害群众,民愤极大。  三、民主联军解放宝清  1946年6中旬,东北民主联军359旅剿匪部队在击溃谢文东、张雨新、李华堂等匪军之后,继续追歼残敌,于6月下旬解放鸡西、密山,随即北上,进行了解放宝清的战斗。经过龙头桥战役消灭守敌第三大队,龙头桥北山战役,击溃守敌主力一、二、六等三个大队共500余人。敌全线溃退,民主联军7月2日解放宝清。
  龙头桥是挠力河经过龙头山附近的一座大桥,扼宝密公路之咽喉要地,是宝清县的南大门。喻殿昌匪队占据宝清全县之后,为防韩文举、宫省三、姜乃峰等敌对势力反攻,便派其第三大队的一个中队(50人)驻守龙头桥。守军于桥头和龙头山顶都修筑了碉堡工事,全部守军住于山头的地窨子中,从地窨中有通道通碉堡,离碉堡200米的地方放了瞭望哨,可以望出30里以外。守敌除步枪、短枪之外,还有手榴弹等武器。中队长徐万和、大队长李济民监督守军防守很严。
  6月30日这天气温高达31℃,东北民主联军719团部队翻山越岭抵达龙头山附近,身着草绿色军装的战士于万绿丛中匍匐向山头守军哨所接近。因为天气热,午间守军大部分都到山下河中去洗澡。瞭望哨上的刘二楞被阳光晒得浑身发痒,正在脱下衣服抓虱子,他忽然似乎听到动静,忙向下边一“撒目”,见榛柴草丛动弹,发现是八路军摸上来了,连上衣都没顾得穿,撒腿就跑,边跑边放枪鸣警。听到枪声,山上玩牌的、睡午觉的守军都爬进碉堡抵抗,山下洗澡的也忙着跑到山上摸枪还击。此时,民主联军719团从东南、正南和西南3个方向向守敌开火,轻重机枪、迫击炮射向山头、桥头,射在守敌的碉堡上。匪军居住的地窨子、筒子房被炸飞,匪中队长正在向县里挂电话,话机子也被炸得飞上天。步兵在轻重机枪掩护下匍匐前进,一排排手榴弹甩出去,守敌全被歼灭。匪大队长李济民被击毙。719团牺牲6名战士,伤7名。经过两小时战斗,取得全胜。
  龙头桥战役打响后,喻殿昌调动其主力——第一、第二、第六等3个大队500余人乘汽车赶至龙头桥北山,向民主联军发动反扑。喻匪以其所谓“五虎”打手肖大虎、邹大虎、金大虎等手端轻机冲在前,企图夺回阵地,扭转劣势,但均被民主联军强大火力击退,死伤多人,纷纷败退。
  7月1日上午,喻殿昌亲自指挥,匪军倾巢出动至太平沟,徐马南山一线,竭尽全力挣扎反扑。当喻殿昌在徐马南山上一出现时,解放军的炮弹就向其指挥所飞来,喻急忙转移至另一山头,炮弹也跟到另一山头,如此转移多次,使喻无站脚之地。喻匪队也全线被迫败退。是日晚,喻匪退出宝清城,向东北沼泽地区逃窜。
  击溃喻匪队反扑后,东北民主联军719团部队沿挠力河、密宝公路、宝石河三路,直指宝清城。1946年7月2日上午9时,宝清城人民热烈欢迎民主联军解放宝清。   四、追歼残匪  宝清解放后人民军队乘胜追歼残匪。喻匪的同盟,国民党收编的密山、鸡东地区的郭、卢、杨部匪军2 000人,在民主联军359旅719团部队的追击下败退至宝清,分别驻于靠山、头道河子和南元等村。7月1日晚,喻匪从宝清县城逃离后,3股匪队合在一起向西北经双柳河、巨宝山,逃窜到新发、德新村。7月4日中午,民主联军719团赶至平安堡,抢占了炮台山,追歼这三股逃敌。当时,郭、卢、杨队被迫向河北岸的风林和万昌村奔逃。当匪队一过河就遭到半月前就开始隐蔽驻在这里的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老五团的阻击,多架轻、重机枪构成的火力封锁了前进的道路。郭、卢、杨部匪军被迫退到河套河槽中,借两岸柳毛树的掩护,顺浅水向东逃遁。逃离的三股匪军由于进入河身,沉入地平线下。所以河南岸的追兵和北岸的阻击部队均未发现。加上受当时通讯条件所限。以致使两个团民主联军发生误战,激烈的战斗打到天黑,至两方冲锋时才发现是误战而罢。民主联军伤亡50多人。
  7月5日.359旅719团和合江五团共同追击郭、卢、杨匪。匪军溃于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中,在套河地区被全歼。共俘匪团长以下875人,缴轻机枪6挺,步枪1 700多枝,战马60匹,争取800多人携械投降。
  宝清解放后,匪队树倒猢狲散,其部下各奔他乡,各择生路,纷纷向民主政府投诚。喻殿昌匪首只带领其骨干不足百人分数股活动。
  1946年8月28日,喻匪50余人流窜于四区本德北村。驻青山四甲的719团两个连出动200人于午夜出发,另派50骑兵迂回大孤山,计划包围聚歼之。第二天拂晓时分部队抵本德北村,交火后,敌拼命顽抗,后向东北方向逃跑。喻匪队总队副——伪警佐邓子儒和他的儿子被活擒。民主联军牺牲1名战士。
  10月初,邓子儒及匪骨干分子关瀛洲、邹恒德、肖德山等10多人被人民政府于东安处决。
  喻殿昌依恃对宝清地区地理情况熟,流窜于完达山和草原沼泽地区,妄想同人民和民主联军打游击,挨磨时间等待国民党来接收,并与巨宝山、平安堡等地的反动会道门相勾结,组织所谓地下军,阴谋以暴动手段里应外合推翻人民政府。还派人去长春同国民党取得联系,梦想卷土重来,重新骑在人民头上。
  民主联军合江军分区老五团剿匪部队,跟踪追剿喻匪已经连续作战1个多月。1946年12月9日,喻匪队只剩下9人,逃到宝清县锅盔山西杨木岗,藏身于烧炭的王家窝棚。是日拂晓时,合江军区五团连队包围了窝棚,喻仍顽抗,当其破窗外逃时被击毙,身中6弹。其首级在全县城乡示众,然后悬于宝清中央大街电柱上空40余日。
  1947年春,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县农村铺开。当时尚有残匪于福、李德新、徐佰图、马永胜等时时扰害群众,破坏土地改革。宝清县公安局、县大队,采取发动群众、军民结合的方法,大力进行肃清残匪的工作。
  1947年12月25日,土匪于福匪队10数人在大主桥一带活动。县大队长李铭顺率队追击,据群众情报,在大主河西北的山中一座小马架中全歼这股土匪。
  1947年12月29日,宝清县大队30余人小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乘马爬犁从宝密桥向东南行一天半,傍黑时进入一条沟,发现山坡处有灯光,细看是一座小房,战士围上去破门而入,正在睡觉的徐佰图(伪满宝清县日本宪兵队的宪补,是本县第一号的大特务,日沩倒台后仍继续与人民为敌,充当了喻匪队第三大队的中队长。)俯首就擒。
  1948年1月初旬,李德新及其部匪8人在蛤蟆通鱼亮子吃饭时,被县大队包围,李率部下企图突围被打死,部匪全部被歼。
  马永胜,喻匪队第一大队长(少校),伪满监督警尉,横行霸道,做恶多端。宝清解放后,携残匪亲信潜逃,他狡猾鬼道,多次漏网。1947年12月5日晚,马匪等4人伪装进入五区朝鲜族村找饭时被民兵识破,马被擒获,但马反把竟打死民兵1人、群众2人,夺枪枝逃走。1948年1月,在大和镇东山,县大队将马之妻和父抓获,马又逃脱。这年的8月,马匪4人于完达岭劫了宝清县汽车10余辆,劫去大量纸币,之后藏枪逃奔长春国民党区。待其到达长春附近时正值长春解放,马乘机伪装难民骗取户口钻入九台县城区供销社当伙夫、店员、粮秣股长、会计。1951年任公安局炮手队长,1951年任旅馆经理。1952年春被宝清县公安局侦破将其捕拿归案,于当年7月24日公审枪决。至此,宝清旧时遗留的残匪已全部肃清。
  附:日伪罪行录
  一、伪军烧毁商店民房40座
  1932年11月初,日军驱使于琛澂伪军侵入宝清街。伪军入城后,烧、杀、抢、夺无所不为,举火焚毁宝清当时唯一一栋楼房于家大楼及商铺民房40多家,造成很多人无家可归。
  二、日伪强行归大屯,烧毁民房2 000多家
  伪满康德5年(193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隔断抗联和人民的联系,在宝清全县归大屯,限令3天之内要求县城之外的所有居民一律归到指定的45个据点,有反对者杀头,有不满者蹲牢,凡行动迟缓者,房屋和物品一律放火焚毁。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2 000多家房屋被烧。人民被赶到空地上席地而居,只能搭个草棚遮身。特别严重的是在归大屯修围子期间日伪强令农民不许耕地,工人不许做工,规定凡12岁以上的男子一律作劳役修大屯。活重任务急,又吃不饱饭,不管中国人死活。这一年70%的土地荒芜,造成第二年是全县的饥荒之年。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中国人无计其数。
  三、伪兴安军血洗王福岗
  伪满康德5年(1938年)3月初,日本关东军训练培养的伪兴安军骑兵旅,在日人顾问的直接驱使下,血洗王福岗村。农民王奎的儿子才20岁,已经被伪军用机枪扫射打折了腿,疼得正在雪地上翻滚,几个伪军冲上来一连捅了5刀,把他杀死。岗西老迟家中年轻的人都跑光了,有位60多岁的老年人没有跑,伪军来到把房子用火点着,然后硬把老头举起来扔到火中被活活烧死。王福岗有个开荒占草的大户叫王福,因为大儿媳生孩子,大儿子王振山在家看护没有跑,被伪军堵在家中砍了头。有一农民叫张玉,50多岁了,儿子张春有才20岁,爷俩在家被伪军抓住一起砍了头。伪军杀了无辜的中国人,还把头割下来装在麻袋里带回去请功受奖,日本指导官说,这是为“建设东亚共荣圈”立了功。
  四、伪军火烧太平路
  太平路位于宝清县七区西南部,是宝清早期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在这南北狭长的一条沟里分散居住着20多户人家。伪满康德5年(1938年)春,继血洗王福岗之后,为了消灭抗联,日本人指导官领伪兴安军进入这条沟,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沟里沟外洗劫一空。在太平路沟口处有一石灰窑,10多年来在这里住着几户无儿无女的老人,在此以烧白灰为生。这年4月的一天,日军与伪军进沟“讨伐”来到这里,先让老人喂马,做饭、干活。待日军伪军他们人吃饱,马喂足之后,便将老人的住房点着了,然后残酷地将老人们推到火中烧死。人们记得其中一位姓温,一位姓牛,还有一位姓潘。从此,石灰窑便成为无人窑了。
  五、日伪要出荷粮的罪行
  伪满康德9年(1942年)冬,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更加疯狂地搜刮民间的粮食。他们组成军警和官吏联合的工作班子,在全县农村挨家挨户,翻箱倒柜收缴出荷粮,凡发现的粮食颗粒不留,一律全数收缴拉走。因而造成1943年宝清县有史以来最重的饥荒年,全县有12 000人因吃灰菜中毒而浮肿,死者无数。
  六、泥鳅河岸大屠杀
  伪满康德12年(1945年)8月9日,驻宝清街的伪军28团和伪军第十一军管区辎重三连,奉命由宝清向勃利撤退。途经北兴、桃山中间被苏军空军击溃。8月14日伪军收听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溃散的队伍便自行方便了。辎重三连中有部分是吉林舒兰人,除这部分人仍坚持西行以外,其余70余人都跟连长张东书(少校)返回宝清。他们仍然保持全副伪军的装束。8月16日下午,辎重三连到达大泥鳅河大桥,决定在此休息造饭。正在此时,伪宝清县日人副县长笠原英洁为首的日人军、警、宪、特人员70余人从宝清撤退赶到这里,正与辎重三连相遇,一打听知道他们是从桃山一线返回,是溃散败退,气得这些军国主义分子眼睛红。但日人假装笑脸,诡称详细打听情况,把伪连长和4名教官先找去谈话,谎称赞同伪军遣散返家,要求将枪械交出。让伪军4名教官忠实传达命令,70多名伪军都将枪码起来,日人将枪收缴之后立刻翻了睑,命令伪军全部脱掉上衣跪下反省。有不少伪军不同意教官的命令不同意交枪想动手,但已经措手不及。这时,败退下的伪军28团的兵三三五五来到大桥附近均被同样罚跪反省。至下午2时半,大屠杀开始,共200多名伪军官兵倒在血泊中。这些伪军大部分是日伪当局从民间征来的学生兵,受了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上了当,他们的血一时染红了泥鳅河水。
  七、日军血洗兰棒山屯
  宝清伪满后期,宝勃公路的中段有一个20多户中国农民住的小村子,这是日本人为了开采兰棒山煤矿从本县徐马架子招工建立的兰棒山屯。日伪临倒台时,大批的日军、伪军、日人武装民团都沿宝勃公路向西南逃窜。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亡命之徒,在他们途穷路尽的时候,更加残酷毒辣,一路上不断惨杀中国无辜的人民。为了自卫,这个小村子的百姓被迫武装起来,他们拣起日伪丢下的枪枝,成立了一个“队”,除了自卫也保护过往行人。9月初旬的一天早晨,又有30多人从这里回宝清,他们大多都是被日伪抓劳工的苦力,傍午时分跑回来4个人,说他们东经滚兔子岭时又遇到日军逃亡分子的袭击。兰棒山屯人到山顶向东放了几枪,并未看到日军。
  午间,小村子里人们正在休息,突然枪声大作,日军从东山和北山用机枪封锁了这个村子,村民周福臣、岳春甫等一边用步枪还击,一边指挥群众向南转移。村民姚喜山在用步枪射死了北山上日军的一个机枪射手时,从东山飞来一个子弹正中其头部。姚牺牲后,周福臣等被迫撤出村子,日本军便开始冲锋了。岳春普家70多岁的婶母在屋里看护一个19岁的瘫痪女儿,两一人都被挑死在屋里;农民黄海和他35岁的媳妇,15岁的儿子,19岁的女儿都死在家里。幸存者尚淑清,后来把家搬回徐马架子村,她说,她那时26岁,她扶着60多岁的公公和婆婆,领着9岁的儿子,怀抱两岁的女儿,跑到村南树林中,这时她的公公中弹倒下了。婆婆一看到公公死了,也一下子瘫在那里动不了啦,说:“死就死到一起吧!”婆婆一停下,孩子也跑不动了。正在这时,日本人的刺刀已经捅进了尚淑清的后腰,她们全家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1985年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尚淑清,她收住眼泪,解开衣服亮出后腰部的伤疤对笔者说:“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记在书上,让我们的后代千万不要忘记!”
  八、杨树林屯11人被杀害
  日本帝国主义强占宝清后,从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开始没收民间土地,大体从完达山北麓西起杨荣围子东至义顺号之间80%的可耕地完全收缴,划归日本武装移民开拓团,把大批开荒占草的土著农户赶到沼泽地边缘地段归入大屯子里,使失去土地的劳动者完全沦为日伪统治者的奴隶,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宝清县第五区杨树林屯就是失去土地后最为贫穷的一个屯子。当时全屯不足50户,有半数以上因吃灰菜得过浮肿病,有半数人家铺土炕,大部分家庭多人盖一床被,不少年轻媳妇和十八、九岁的姑娘因为没有一条遮身裤子而出不了门。
  日伪政权垮台后,那些失去土地的人民都纷纷回到自己原来的土地上,恢复生产,重建家园。1945年9月末,杨树林屯有13名农民到完达山下的一个开拓团旧址,收拾被日人破坏的生产资料,修理房舍准备迁回(日人开拓团的房子都是这些中国人给建造的)。正在这时从林中走出一伙穿便衣的人,到眼前才辩清是一队失败后潜逃的日军小队。日军的头目摆摆手说:“不要怕,我们饿了,给我们做点饭吃吧!”正在干活的人们来不及躲开,只好给他们做饭。待日军吃饱喝足之后,立刻翻了睑,动了枪,未容分说把13名农民都绑上了,当场有张万成、张守训等11人被杀害,仅跑出2人。杨树林屯这不足50户的小屯子,一次被杀11人,抛下了父母、妻子、孩子、亲属、朋友,牵连着多少人的心啊!当人们听到不幸消息的时候,全村人的哭声十分悲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