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人口增减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增减



  宝清属于中国东北边陲县份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土著民族外迁南下和清政府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这里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形成荒无人烟的旷野之区。清朝光绪初年开始有汉人迁入,民国初年以来移入者大增,民国5年(1916年)建县时人口户数889户,4 052人,民国7年(1918年)8 043人;民国9年(1920年)人口户数增至2 761户,ll 292人;民国18年(1929年)增至5 300户,39 800人。至日本侵占宝清前的民国21年(1932年)宝清人口总数已达49 720人。
  伪满时期,宝清的人口仍保持缓慢的增长的势头。如下表:
  表17-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宝清县人口户数为1l 705户,53 822人。至1956年末,全县人增加到18 380户,总人口为83 818人。这一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先后在宝清建立了八五二、八五三、五九七等大型国营农场。宝清县还先后从哈尔滨市、山东、河南等省市接收大批移民。总人口数增长很快。
  1962年,25 470户,126 152人; 1965年,42 983户,203 313人;1975年,67 747户,315 656人; 1978年,77 857户,385 180人;1982年,90 483户,421 907人。
  1949年以来,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处于高峰时期。1954年全县人增加到72 242人,出生4 637人,出生率是64.18‰,自然增长率为46.4‰,是建国后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时期。
  1958年到1961年,自然增长率仍徘徊在24.30‰。到21.18‰之间,1962年到196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又回到34.2‰到27.74‰之间。
  1966年到1973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大,一直徘徊在31.83‰至23.22‰之间。
  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从1979年以来,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才逐渐降落下来:1979年为10.7‰。,1980年为10.26%。,1981年为9.27‰,1982年为10.53‰,1983年为9.37‰,1984年为9.5‰,1985年为10.1‰。
      新中国成立以来宝清县人口发展变化表
  表17-2



  注:1984年由于“五·七”、“红卫”乡划归七台河市,1985年全县人口为92 570户,391 630人(包括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