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教
第二节 道教
道教传入宝清县始于清末。文献记载·:宣统元年有玉山派叫刘通明的道士,来宝清第七区凉水泉子领地5垧,当年7月建庙1座,是为道教来宝清之始。刘通明所建之庙宇名为浮云观,正殿5间,住房3间。民国12年,正殿曾一度坍塌,经过重修恢复了原观。
民国3年,有称谷信义的道士来宝清,在县城西北隅自领街基,于这年秋建成庙宇正殿3间,东正耳房3间,民国9年建西厢房3间。民国12年秋,修西正耳房胡仙堂1间。伪满康德2年,又修东厢房3间,住持道人4名。庙宇名为青云观,属道教龙门派。
民国11年(1922年),有道士潘永修,于宝清六区鸾凤山前领荒地5垧,翌年秋,建筑方圆8尺殿l座,名为朝阳观,并建住房3间,有道士3名。
民国12年(1923年)春,三区万金山富绅吴兆明舍地5垧,这年秋,区民捐资修建正殿3间,名为宝安寺,位于万金山北。住持1人。伪满康德《宝清县志》载“八景”之一的“金山晚钟”,即指此寺之钟声。
伪满时期,日伪当局维持道教存在,每年的庙会都照例进行。
解放后,道教活动自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