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少数民族风俗
第七节 少数民族风俗
一、满族风俗
喜食猪肉,祭祀也多用猪肉,但忌杀狗也忌食狗肉,忌戴狗皮帽子。满人的西炕是供祖之地,故满人家为客不能坐西炕。满族自古是善于骑射的民族,所以初生儿时要在产妇房门上悬挂小弓箭,祝愿小孩长大将成为优秀的射手。幼儿也爱玩木箭射击,骑木当马。
注重礼节。旧时,吃饭有立规矩的礼节,侍候老人吃完饭,媳妇才能吃饭。盛饭不能盛满碗,咸菜碟摆得越多越好。新中国以来,立规矩的风俗不时兴了,但是,吃饭时把老人放到炕里,待老人动筷后,大家方能动筷;有好饭菜先尽老人吃,这种尊老的风俗仍然没有变化。
亲友长辈如多日不见,见面时要问好,请安;问候对方时,必须同时问候对方的老人好;亲友之间通信如果忘记问侯对方老人好,那将认为是很失礼的。 二、朝鲜族风俗 喜穿素白色服装,妇女也喜穿色泽鲜艳的花布。服装特点女是短衣长裙,常穿船形胶鞋。男子爱穿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和裤裆宽大。主食以大米、打糕、冷面为主,尤爱吃狗肉。其自家制作的酸辣菜,经济实惠,味道鲜美,不易腐烂,富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副食主要是凉菜、炖菜。不论牛、羊肉或鱼肉都爱以辣椒作调料,也爱吃黄豆芽。一般都喜欢饮酒、吃辣椒。不分长幼辈数,都可在同席饮酒。
农村房屋多为以木搭架的平房,屋顶为四面斜面,用草或瓦覆盖。墙壁用泥沙混合而成。屋内一般无高床和桌椅,而是平坦的土砖、石板铺成的平炕,人们一进屋就上炕,以垫代椅,盘腿而坐。朝鲜族的火炕在厨房时烧火,其烟热可达屋内大部分,炕面非常暖和。
搬运东西时朝鲜族人喜用肩负,妇女有用头顶物的习惯。
尊敬老人,讲究礼节,老年人的寿礼仪式十分隆重。妇女和男子一样,文明温雅、直爽热情。她们除操持繁琐的家务之外,也常常下田劳动,往往比男子还要辛苦。
住室整洁干净。待客真诚,性格豪爽,好尽情畅饮,大醉方休。朝鲜自古便有能歌善舞之誉。其歌乐婉转悠扬。女的多喜欢轻歌曼舞,动作优美;男的舞姿活泼,节奏明快。每当婚姻喜庆或丰收之时,男女老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借以抒情怡神。
年节也有些特殊风俗,如冬至家家吃粥,是用大米、小豆、江米丸子混在一起做的。除夕之夜不睡觉,都要到长辈屋里去玩,谁睡了觉就往谁睑上抹白面。正月十四日早,人人都要喝一口酒,吃硬的东西(如炒豆)以兆健康。这一天要把绳子藏起来,传说这天谁若见了绳子,便会招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要到先人墓地祭祀。 三、回族的风俗 回民多愿戴黑、白布帽,男的爱穿白色衣服、裤子,外套黑色坎肩,有的回族妇女喜戴绿色、黑色和白色盖头。回族讲究衣着整洁,经常清洗、净身。喜吃牛、羊肉,不吃猪、马、驴、骡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
回民主要的节日为开斋节,我国政策规定放假1天。过去,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信教的人称为穆斯林。现在,信教的人比过去少多了。
回族人结婚多在星期五举行。人们认为星期五是吉日。结婚信仪多在女家举行。结束之后,新郎回家,傍晚女方把新娘送到男家,直入洞房。
长期以来,回族人中有些忌讳。如到回族人的水井或水缸中打水时,要先洗洗手。用剩的水不能倒回去。宰杀牲畜时要请本族懂得宰杀规矩的人操刀。回族人不吃他族宰杀的牲畜。其它民族,忌到回族家借餐具。 四、其他少数民族风俗 蒙古族以肉、奶为主食,有以茶代汤的习惯,喜爱饮酒,以白色为吉利,也能歌善舞。 赫哲族人解放前世代穿鱼皮或兽皮衣服。解放后换成了布料、毛料的衣服。喜欢在衣帽上绣云纹和图案。以打鱼为生,故以鱼为主食。吃鱼的方法有杀生鱼、烤鱼、炒鱼片、腌鱼籽等,过年节时还吃鱼肉饺子或包子。旧时,夏天住“撮罗子”(小窝棚),冬住“希里免克”(地窨子),解放后定居逐渐改住正房。长期以来的交通工具是狗爬犁、滑雪板和桦皮船。
赫哲人十分好客讲礼貌,待客人常以“杀生鱼”为敬。在崇教信仰方面同满族一样,过去多信“萨满”教。男女结婚时,新郎披彩带,胯腰刀;新娘穿红袄,蒙红布,用彩车彩船相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