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传说

第二节 传说



      放山,拜把头的传说
  早先年,北大荒人常组织一伙人进山挖人参。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所以,挖人参也叫“挖宝”,俗称“放山”。
  放山先要拜把头。“老把头”相传是古代放山的,由于处处庇护放山人而死于山中,后来成了神。所以,放山人首先要诚心诚意拜“老把头”,求其保护。在礼拜仪式上用草棍当香,然后放山人一齐跪下叩头宣誓:“要有福同享,有苦同遭,有困难相扶持,不许私心护己……。”
  放山人,要推选出一个带头人,也叫“老把头”。他的话就是权威,大家都得听从指挥。放山人每人手中都拿一条硬质木棍,叫“拨索棍”,一方面当拐杖,更主要是为了用其扒拉草丛,寻找人参苗。规矩很严,人们都鸦雀无声,生怕惊动了“参娃娃”,只能看把头的眼色和手势行事,规定:看到人参的人要喊:“棒槌”!听到的人立刻回问:“什么货?”看到人参的人要及时回答人参的品类名称,如“四品叶”、“五品叶”、“二甲子”等。在回答的同时,把随身带着红头绳系在参苗上,据说这样人参就跑不了啦。传说,年久的人参能成神,变成胖娃娃,还能从地下“土遁”逃走。由于按放山的规矩作,就跑不成了。
  挖参也是由老把头指挥,不许用铁器挖,而要用木制的“串子”去挖土,放开大盘,从根周围将土散开,不能弄掉人参须子,否则,就要降等少卖钱了。
  不管谁挖出参,凡属于一夥,都得统归集体,不能产生私心,如果谁要产生贪图多得的事情,那是规矩所不容的。中途不管谁来入伙,都要欢迎,不能嫌人弃人。这是放山人最重要的一条规矩。
      元宵节挂红灯的来历
  每年元宵节,宝清城乡家家户户挂红灯。有这么四句民谣: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
  红灯挂在大门口,迎来丰收享太平。
  这里的人们相传古时有一只神鸟落在人间,不巧被入射伤,以致惹得天神发怒,下旨于正月十五日派天兵来人间放火。天宫中有一善良的仙女同情人间疾苦,便冒险下凡人间,告诉人们设法防止。
  人们集聚到一起研究办法,相约在正月十五前后三天晚间,家家户户挂红灯,同时放火花和火炮,以骗天神。果然到时间人间到处是灯光火花,一片火海,天兵连声叫好,便回去禀告天神,说人间已经起了烟火,不需要放火了,从而保住了人间的太平。
  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的胜利,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日前后三天的晚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放烟火,放鞭炮。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板庙子”的传说
  在宝清东北的草原上有一个奇怪的地名叫“板庙子”,人们还叫它“狐仙庙”,相传1934年陈东山在长休岛一带抗击日寇的时侯,有一次被敌人重兵包围,部下伤亡很大。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中,忽然起了漫天大雾,十步远就难见人影,连最熟悉这里情况的陈东山也迷失了方向,这就给突围造成了严重的困难。正在令人焦急失望的时候,突然,陈东山眼前一亮,在他面前的草丛中出现一只火红的狐狸,在频频向他点头,似乎很懂人意。一会狐狸在前引路,陈带兵紧跟在后边。穿过几道丛林,过了几片沼泽,陈东山的队伍撤出到了安全地带。再找狐狸,却无影无踪了。陈东山对这个小生灵很感激,所以铭刻在心里不忘。后来,昕当地老年人讲北荒的狐狸心肠好,能修炼成仙,济世救人,陈东山按照老人的建议,在那次脱难的地点用木板修造了一座狐仙庙,人们都称为“板庙子”。可惜,这个有历史意义的遗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造反派给毁坏了。可是“狐仙搭救陈东山”的故事,一直留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