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略陈东山(1888-1935) 陈东山是民国初年松花江下游一带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民国13年改编为东北军24旅上校团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民族危难关头,他毅然追随李杜将军奋勇抗日,出征沙场,屡建战功.成为活跃在吉东地区著名的抗战爱国将领之一。陈英勇奋战气节昭昭。给吉东人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1935年在抗战失利进入新疆以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残害于医院中。
(一)
陈东山,字宗岱,黑龙江省宝清县青山堡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吉林省伊通县。出身贫寒,父母早亡,自幼为地主大户放猪、放马、当半拉子.过早的领略了旧社会劳苦大众的辛酸。到了壮年,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只好继续给地主当长工,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半饥半饱的日子。民国4年(1915年).为谋取生计,陈东山给亲属开荒大户赶车.从伊通来到宝清青山堡落脚。当时的宝清及周围地区.兴种鸦片。他本想依靠种植鸦片(称为黑金)以求得经济上的翻身;亲属们也说,已经是28岁的人了,早该成个家了。但是,两年多的劳动收入.均被土匪、棒子手抢劫一空,还险些丢了性命。生活的坎坷潦倒,封建势力和兵匪的盘剥为害。逼得他走投无路。多年的生活实际使他识破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决心要靠穷人自己闯出一条新路。民国8年(1919年)春,陈以智谋缴了青山堡大排队的械,拉起了队伍,占据东荒长林岛,在那里实行了“肩头齐为弟兄,有饭大家吃,有福大家享.困难相扶持”的条条规矩,他讲义气.广交天下英雄,不久.便被长林岛、雁窝岛、义顺号、马鞍山、炮手营等东烟沟的烟民请去,拥戴为大爷(领袖)。在那里自食其力,不服“朝廷”管,过着“世外桃园”的生活。在此期间,他还经常东渡乌苏里江,广交四方豪杰.并与俄境华工取得广泛联系.与其合作,互相接济,渐而成为江东俄境华工会的领袖之一①。
①宝清青山堡开荒大户赵科之侄赵连奎介绍资料。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西比利亚和远东地区,陈受到了马列主义启蒙教育,拥护列宁主义的主张,有志解放中国的劳苦群众,“实行俄国的主义为宗旨”,建立军队,由苏俄华工会帮助提供武器,并联络中俄边境地区的绿林武装,返回东北三江地带.举行了推翻当局的武装斗争。其军队号称“东亚革命军”,所到之处开仓济贫,抑富扶危;军纪严明.不骚扰民众,广为散发《中华无产者皆联合》的传单。号召“我劳动者勇起执戈而扑灭有产者保护之政府,扑灭吸取劳动者血膏之政府”①,高呼“无产者万岁,劳动者万岁”的口号。陈部军队有严格纪律、军规.有约法三章,即一不强抢杀人,二不奸污和调戏妇女,三不许拷打索钱。
民国10年(1921年)陈东山农民革命军拥众600余人,苏俄华工会支援小炮1门,机枪4挺,于8月初离开俄境西进,攻打密山白泡子.占据杨木岗,直取密山县城。9月7日,陈军用炸药炸毁密山县城东南炮台,城内守军惶惶从西门溃逃。陈军进城后,开狱放人,开仓济贫.军纪秋毫无犯。该军于密山城内住了数日,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扩大革命影响②。
民国11年春(1922年)义军陈东山部活动于宝清县小青山、傅家围子一带。高家围子户主高品一闻信后,远道至傅家围子迎接陈东山;适此时,宝清县官派出刘万辉科长带保卫团、联庄会团丁共百余人,潜入高家围子炮台,布置了对陈部的伏击。当陈部义军应约来到高家围子时.突然受到攻击,陈东山和高品一均受轻伤,义军战士牺牲12人。义军还击打死官军中的秦炮以后,于黑夜转移至星河镇,全缴了第五区大排队的械。是时,宝清县官命令第七区凉水泉子大排队100余人赶救七星河镇,刚接火,七区大排队长李廷显、副队长关文焕均被击毙.大排队被义军三面包围,被打得狼狈逃窜。
民国12年(1923年)3月25日,义军陈东山部马步混合部队800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天刚拂晓就攻进了宝清县城。其时,宝清城内有一武姓油坊,依恃院高墙厚,有快枪炮手防守,闭门顽抗。但是终于经受不了义军轻、重机枪和小炮的轰击,守院炮手被击毙,武家油坊掌柜的亲自打开大门迎接义军。义军进入县城后,公买公卖,不抢不夺,不绑票,不调戏妇女,不骚扰百姓,军饷和物资均从农、工、商会集体筹措,军纪严明。从3月25日至4月4日中间,先后曾有4名义军部下因危害群众利益受到处决。
这支队伍自起事后发展迅速,势力与日俱增,最盛时曾拥众2 500多人,一度占领方正、依兰至乌苏里江之间数百里的广大乡村,断绝其间的交通达半年之久③。官兵曾多次对其讨伐,均被义军击败,并击毙官兵团长以下多人。东北军阀政府对此伤透了脑筋。
民国13年(1924年)2月,接任吉林督军的鲍贵卿派员出面招抚,并有富锦县的“段五爷”的劝说和担保,以爱国保疆为诱词,以雪除国耻作激励之术,终于使陈东山接受了政府的招抚,被编入边防甲第9旅第5团,陈东山任上校团长。1927年,李杜出任依兰镇守使兼第9旅长(后改为第24旅),陈东山所部改为该旅的668团,卫戍地方,驻守依兰。
①吉林省挡存119975卷。 ②见王希亮《陈东山将军抗日小传》,载《义勇军松江浴血》。 ③见《马贼的真相》(日)。
(二)
“九·一八”事变后,陈东山坚决支持李杜将军的抗日之举。1932年1月,日伪军向哈市进犯,哈埠人心惶惶,风雨飘摇,李杜毅然率领陈东山团挺进哈埠,在哈市外围同敌伪展开了血战。陈亲临前线,率领全团官兵,沉着坚定,无畏无惧,在上号、子弹库一带,全团官兵,英勇奋战,大败伪军,取得了第一次哈尔滨保卫战的胜利。
2月3日,日军出动主力,并有伪军配合猖狂向哈市进犯,陈团奉命在李杜将军率领下,防守上号一带,多次打退敌军的进攻.取得了相当的战绩。第二次哈尔滨保卫战失败以后,陈团撤往方正一带,期间曾组织一次反攻,后因前敌总指挥王之佑投敌,前方各部队作战失利,相继撤回依兰及下江诸县,陈东山也率队回到依兰,整顿兵马,养精蓄锐,以图再战,并被李杜将军委为旅长之职。
1932年4月下旬,李杜决定分兵三路配合黑省义军反攻哈尔滨,特委陈东山为中路副总指挥,由依兰出发,沿江直取方正,然后收复延寿、珠河诸县。自卫军几路大军兵逼哈东,战局发展顺利。不料,日军偷偷出动中村旅团从水路攻袭方正、通河,然后沿松花江而下突袭依兰,只留有少许部队的自卫军大本营防备不及,陷于敌手.自卫军前、后方的联系,械弹、粮草、服装的供应被切断,前方各部陷于困境,不得已相继撤至梨树镇、下城子、密山一带。
李杜在梨树镇收整残部,苦心经营,招兵买马,维持吉东一隅之地。陈东山在敌势猖獗,自卫军遭受重挫的情况下没有气馁,他将所部拉到山区,勉励部属,坚持抗战,李杜又委他为第四路总指挥,在密山、虎林一带发展抗日武装。1932年末,日军出动重兵对吉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冬季围剿,自卫军各部迎战不利,纷纷溃退,李杜见大势已去,委陈东山为代总司令,自率司令部人员等残部进入苏境。
1932年1月8日,日军松尾联队侵入密山,饭冢支队9日占领宝清县城,在敌势猖獗的情况下,陈东山以吉林自卫军代总司令的身份发出通电,号召自卫军余部坚持抗战,誓死不能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电文中称:“……宗岱束发从军,半生戎马,值此强敌压境之顷,河山破碎之余,爱国大义,何敢后人,因特激励士卒,督率队伍,担抗日之重任,负杀敌之职志,精诚赴难、之死靡他,宗岱不才,不自揣其因陋,亦自谓但作断头将军,不为屈膝鄙夫,非敢徒作豪语,实期完成壮举。深愿爱国志士,勿稍观望,勿分畛域,发挥民族精神,完成总理遗志,共同奋斗,一致抗日,俾领土之完整.图民族之生存,时代任务,祗此之图……”①从此,受任于危难之间的陈东山便擎起自卫军继续抗战的大旗,收容整编各路残队,在密山、勃利、虎林、宝清、饶河、同江等地开始了自卫军后期英勇悲壮的斗争。
①载《抗日救国》1—20期合刊(1933年7月15日版)。
(三)
日军在吉东、绥宁一带击溃李杜、王德林等部抗日军之后,急欲侵吞热河,便抽出部分兵力转而向热河进犯。陈东山见此形势.便组织自卫军和救国军余部2 000余人,于2月8日向占据密山县城之敌发起猛烈进攻,驻守城外的伪军闻讯逃跑,陈部便集中兵力猛攻西、北两门。日军联队长松尾急忙集中8门迫击炮顽强抵御,陈部官兵冒猛烈的大炮奋勇冲锋,激战5小时之久,至第二日凌晨.陈部终于攻进城内,毙伤敌军大半,残敌惶惶撤往平阳镇。陈部捣毁了伪县署、税务局、银行,然后主动撤出。
2月12日,陈东山又派出部队往袭平阳镇,部队从东、南、北三面向敌军发起攻势,驻守的日军已丧失斗志.下午3时,弃下许多尸体逃往黄泥河子,平阳镇克复。翌日,日军又纠集伪军陶团.以6辆坦克开路用几十门平射炮向平阳镇反扑,陈部浴血抵御,日军发动多次猛攻,陈部形势岌岌可危。这时,陈部下张巩奇急率一支精悍队伍迂回敌人左右两翼袭击敌人,全歼伪军一个排,生俘日军7人,日军与伪军遭受重挫,被迫撤回。当日晚,日伪军又卷土重来,陈部再接再厉.严阵以待,再一次击溃了敌人的反扑。
1933年3月1日,原虎林县自卫团总队长高玉山在虎林发难,成立“东北国民救国军”举起抗日大旗,陈东山闻讯甚喜,把队伍拉到虎林与高会合,约定合兵再次攻取密山。3月8日,陈、高点起兵马向密山进发,途中受汉奸武装设阻,.致使密山守敌得以从容准备,以致影响高、陈部队久攻不克,伪军又赶来增援,攻城部队牺牲惨重,被迫撤走杨木岗,以备再战。
4月,陈东山与高玉山部转移至饶河县,致函饶河县长刘鸿谟,邀请其举兵相会,共同抗日。这时,正值饶河县城召开工、商界上层分子会议,研究如何步富锦县后尘,准备迎降日寇,接到高、陈的信刘鸿谟一时不知所措,特交会上讨论。饶河县保安大队长侯文彩坚主降日,工商界也怕高、陈二部进入饶河在经济上负担不起。于是刘便回信婉言推辞。之后,高、陈又多次致信刘鸿谟,要求共同抗日,刘终未允,只是派人附信给高、陈二部送出精粉500袋,大米100袋,大烟土500两(当时能代货币),肥猪50头,声言深切慰劳抗日军,唯独不提抗日之事①。
4月17日,高、陈二部攻打饶河未克,然后转兵西去义顺号休整,并决定将吉林自卫军和国民救国军联合司令部设置在这里,计划以这里做为两军在下江地区抗日活动的大本营。
5月26日拂晓前,饶河县城突被三面包围,高、陈救国军与自卫军联合攻打饶河县城,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县城团山子西南角被突破,城内守军支持不了,保安大队长侯文彩被击毙,部下旗倒兵散,纷纷投降。县长刘鸿谟从城东北角溜走,乘小船逃至抚远,饶河使归于抗日军手中。
6月,陈东山部与高玉山部联合,发兵攻打虎林镇黑嘴子,击毙伪军团长陶冶,驱走了李相山汉奸武装。
这年的9月开始,陈东山联合各路抗日义勇军2 000余众,围困宝清之敌;拥众1 500余人的日伪军和伪警官吏惊惶失措,趁午夜突围,向富锦逃窜。23日,陈东山部解放宝清。陈进驻宝清后,亲自主持为目前牺牲的抗敌烈士武术旅张志超司令举办了追悼大会,多次接见县内各界代表人物,看望了住在青山堡的亲朋故旧,还看望了宝清县第一校的师生,勉励后代抗日救国。
陈部解放宝清县城18天,日伪军调动所谓依、汤、桦、富、同等各县联防力量,集中大量兵力重犯宝清,陈东山率部主动撤出。
是时,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传达到了吉东,要求满洲省委把工作重点之一放到争取、改造和帮助各种形式的反日武装上,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②。9月10日,中共满洲省委给吉东局的信中指出:“要派同志到陈东山队内去,这个队接受反日会纲领,允许我们党去公开活动。”不久,吉东局向陈部派去了同志,这对提高陈部的民族觉悟和抗战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34年初,日伪出动重兵对吉东和下江一带进行大规模“讨伐”,陈东山部继李杜越界后又坚持抗战一年之久;他们失去了任何援助,弹药、服装和粮食都常常告竭,他只能带着自己的队伍靠着苦战坚持同敌人周旋。
1934年春。陈东山部在勃利境内,遭到日伪军数倍于我的兵力围困,几经苦战之后,为保存最后一份抗日力量,拼死突围,经三昼夜血战,卒率少部分部下随将军脱险,不得已转道苏联进入新疆③。
①见新编《饶河县志》。 ②《满洲省委关于巩固游击队领导问题给吉东局的信》1933.9.10。 ③《中央日报》1947年9月3日3版。
陈进入新疆后.被委任为新疆督办公署中将高等顾问。反动军阀盛世才出于罪恶的目的,疯狂迫害入新的义勇军将领、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陈东山也没有逃脱厄运。进入新疆不久,他因转战多年。身患重疾而入院,盛世才对这位生命垂危的抗日将军也没有放过,竟使人将陈东山谋杀于医院内。时为1935年,终年48岁①。
①见《中央日报》1947年9月3日4版《义军故中将司令陈宗岱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