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赵明武(1914-1942)

赵明武(1914-1942)






  赵明武。化名王致远.1914年5月生于宝清县凉水泉子村农民家庭里。1922年至1931年末毕业于村小学、宝清县高等小学、富锦县中学。1932年春参加张锡侯部抗日义勇军。1934年6月进入新疆后考入新疆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军校毕业后,被当时亲苏亲共的新疆省政府选派到由新疆和苏联合办的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边务处任第一科科长。后来,新疆军阀盛世才叛变革命,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赵明武被捕入狱。1942年4月14日被杀害于狱中,年仅29岁。
               (一)
  赵明武祖籍辽宁省宽甸县,是一家破产农民.清末民初年间应政府“移民实边”的号召迁来宝清县落户。赵明武从少年时起便能经常随其父兄参加农事劳动.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1922年入小学读书.天资聪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1928年毕业于宝清县第一高等小学时.已经是当时县城学生爱国运动的骨干力量了。1929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赵远离家乡到一百公里以外富锦中学求学。这所中学是当时中共满洲省委早期开辟工作的学校之一.他在这里进一步接受了爱国民主教育,反帝思想日益强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便占领了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当此国难当头之时.赵明武忧心如焚.义愤填膺,他同爱国师生一起多次走上街头.奔赴农村.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他水笔字写得好.文章功底深,又善于讲演。当时。听到他演讲的人,不少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
  1935年5月。日军占领依兰、汤原、佳木斯,赵明武这时毅然离开学校,告别亲人,开始走上武装抗日的大道。
  当时。桦川县长张锡侯率地方武装举旗抗日。在太平川战役失利后转移至宝清县城;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组建吉林抗日自卫军,同东三省护路军丁超部队组成联合抗日军与日军对峙。张锡侯到宝清后.被任命为联合军后方警备司令,在宝清城乡积极武装群众.扩大抗日队伍。6月初,赵明武便投身于张锡侯抗日部队.分配在司令部工作。张司令见赵学识渊博.谈吐不凡。诚挚热情,稳重而有远见。深受重视.不久便委以上尉参谋之重任.兼任司令部秘书,成为张司令的重要助手。司令部在宝清广泛宣传与组织、武装群众,号召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抗日救国,匹夫有责。赵利用是本地人熟悉情况的方便,四出奔走,日夜奔忙,为扩大抗日队伍,集聚抗日力量,不眠不休地工作着。他陪同张司令参加过李杜将军在密山召开的军事会议,多次陪同张司令到丁超那里求援,他以敏锐的眼光和科学的分析能力,协助张司令作出正确的军事行动。当他们察觉到丁超的降日动向后,毅然采取反攻富锦,摆脱丁超羁绊的决策。在8月31日反攻富锦的战役中,赵明武担任西路攻城部队的指挥,他身先士卒,勇敢作战;撤出战斗时,沉着稳重,一直压阵掩护部队转移。
  李杜兵败从虎林越界赴苏,丁超在宝清投降日军,这时,义勇军张锡侯部的处境更加困难,而赵明武协助张司令率领部队继续坚持抗战,转战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下游一带,与强敌日军周旋、对峙。这年的3月,张锡侯部抗日义勇军同陈大凡率领的抗日义勇军汇合,在截击伪军徐团的战斗中,在赵明武的直接指挥下,取得了缴获机枪两挺、步枪30余支的重大胜利。
  1934年春,张锡侯部抗日军从饶河县的团山子、小佳河一带重返松花江北。这时,日军集中兵力对抗日军进攻,经绥滨、启兴等战斗,抗日部队已弹尽粮绝,张司令和赵明武带领部下700余人退入苏境,然后借道中亚进入新疆。
               (三)
  1934年6月,赵明武随部队进入新疆后,考入了新疆迪化陆军军官学校深造。
  新疆政府接受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元帅的援助,实行了反帝、亲苏、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等六大政策,建立了亲苏、亲共的政权,成立了反帝会、反帝军,创办了由聘请的苏联红军军官为教练的新疆陆军军官学校。赵明武考入军校后,积极学习军事技术,尤其是进疆时途经苏联的所见所闻以及进军校后在红军教官的教导下,他更加重视学习苏联革命知识和马列主义书籍,精神十分振奋,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得到了学校和教官的重视和奖励。在此期间,赵明武等人秘密成立了“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社”,化名王致远,成员发展到30多人,同盟社宣传进步思想和革命理论,出版《战斗》等秘密刊物,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和反动腐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1937年7月,赵明武以优异的成绩从新疆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毕业。
               (四)
  赵明武1937年8月被选拔分配到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边务处任第一股(相当于科)股长,并保留其抗日义勇军中校的军衔。
  边务处是苏联斯大林政府同新疆督办公署友好合作的秘密情报机关。新疆军政首脑盛世才兼任处长,副处长陈培生是由苏联派来的联共党员干部(由延安派出的中共党员干部),是赵明武的直接领导人。边务处中的第一股是专管干部选择、培训和边务业务指导的,地位非常重要。30年代的那位边务处副处长陈培生,就是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的领导干部刘进中,这位年过80高龄的老干部,一提起50年代前的赵明武,无限感叹,立刻写出了书面证言,证言节录如下:“我在边务处任副处长期间,赵明武同志担任第一股股长(相当于科),由我直接领导,我们在一起长达4年之久,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明武思想品德好,学习又十分认真,对马列主义研究又下了很大的功夫,又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青年军官,有保卫祖国的战斗经验,是一位很有信用的干部,所以处内的机要工作常选拔他去处理,如迎接长征红军的一部进入新疆休整,他也参加了,并派遣他远去国民党统治区的西安、兰州等地完成特殊情报活动任务等”,对赵明武的工作评价,老干部写道:“赵明武对工作一贯认真负责,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他一贯严格遵守纪律,组织上放心,信得过;他对边务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说:“那4年,边务处的工作开展得很好,这是同赵明武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证言最后指出:“他对我们党在最困难时期给了热情的帮助,为了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永远不应忘记他!”
               (五)
  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了,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这给新疆带来了生机。接受新疆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派来了一批干部到新疆工作,并都经过了新疆军政首脑盛世才的任命。当时,中共中央与盛世才建立了统一战线的关系,直到1939年,为发展新疆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的条件。
  然而,世界风云却变幻无常。正当多少革命者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进人民革命事业向前发展而奋发努力的时候,从1937年末开始的苏联肃反扩大化也逐步涉及到了新疆,一批批苏联派来新疆工作的高级干部被清洗入狱而押送返回苏联,不久,赵明武直接领导人、边务处副处长陈培生(即刘进中)也被奉调回苏受审。之后盛世才便打着“肃清托匪”的招牌,在新疆进行清洗活动,与此同时,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使盛大为恐慌,开始了防范、压制和排挤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一批批军政干部和青年学生也相继被捕入狱。赵明武受到苏联派来的高级干部的信任和重视,年轻进步,才华出众,社会活动又声名显赫,早已引起反动势力的注意。就在新疆反动军阀这种由左向右转变的过程中,赵明武于1940年6月初同其爱人王佩荣(王佩荣,女,汉族,新疆人,1921年生,迪化女子中学毕业,进步青年,赵明武同志的夫人,1942年同赵一起被捕,被盛世才杀害于狱中)被捕入狱。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入冬,莫斯科被德军包围,不久盛就策划发动了全部监禁在新疆的共产党员。到了1942年3月,盛公然将从红军学院毕业的弟弟也杀害了,开始公开投靠国民党反动派。随着新疆政治局势的大变动,一大批苏联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干部被盛世才以“苏探”等罪名杀害了,赵明武同其爱人王佩荣于1942年4月14日牺牲于狱中。赵明武年仅29岁,王佩荣年仅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