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序
序1
序
一百多年以前,乌苏里江两岸直至东海滨,都曾是我国的领土。1860年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使乌苏里江变成了中俄两国界河。自此饶河这块地方成了祖国的东北边疆。
远在2300至3000年前的周秦时期,我们的满族祖先——肃慎人就曾居住在这一带地方,他们利用这里的大好自然资源,制造楛矢石砮和网罟等工具,狩猎捕鱼,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演进,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成为满族支系——瓦尔喀和赫哲族人居住的故乡。特别是近百年来,汉民族大批移居此地,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同当地的瓦尔喀人一起,披荆斩棘,垦荒拓土,使这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百余年来,他们为开发和捍卫祖国边疆这块美好的土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在同沙俄、日本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者的斗争中,前仆后继,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里又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根据地,在那丹哈达拉岭和三江平野的林海雪原间,抗联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饶河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创造了无数的英雄业绩。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县七十余年来,对本县已往的政治经济发展,自然与人文的变化风土人情,民间轶事,从未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使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文发展过程,与时湮泯,难以考求,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自从打倒“四人帮”之后,中央非常重视地方史志的编纂和整理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这项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县经过专业人员的多方考究与核实,加以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努力,终于将编纂县志的工作付诸实现。虽然书中所志及历史追溯,尚欠审详,但它毕竟对于本县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人文的发展,基本作了系统的归纳。这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使后之来者了解前人是怎样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这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付出了多少艰辛,才绘出今天这样绚丽的画图。如此,使他们更加珍爱这个地方,发挥主人翁态度,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 超
1984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