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沼
第十一章 泡沼
泡沼
第十一章 泡 沼
饶河县境内,因东沿乌苏里江,中部挠力河回蜿 300余里,北部别拉洪河平展东去,此三大水域构成三江平原东端之低湿水网区,除来自那丹哈达拉岭山区奔泄而来之密布河道,沿江河地带地势平坦,坡降较缓,形成几多歧流、港汊以及因河道淤塞而造成之泡沼,大小不下300处,可谓星罗棋布。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荒原之大量开发,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挠力河流域之歧流港汊,多因水位下跌而枯涸。独立之泡沼枯竭为低地者占三分之二,水域面积亦大为缩小,兹就本县现存之主要港汊、泡沼具例如下。
大榆树泡 上自苇子沟河口, 下至大别拉炕河口以西之大形汜流,名大榆树泡。长约3.5公里,宽70~120米,总面积520余亩,为乌苏里江鲤鲫之泅游繁殖地。
大楞水汊区 上自小别拉炕河口,下至大通河口,此一段上下七公里,为江流淤积改道及河流冲蚀所形成之水汉区。上下分别形成二长形泡及港汊。北泡名大通泡,南泡叫大楞泡,二泡水道相连。大楞泡长3.2公里,阔140~200米,面积625亩,大通泡水道较狭,东西宽90~150米,长2 000米,面积450余亩。
南湖汊区 即饶河镇小南山前,至上新开流一段之水汊区。北段水汉区为乌苏里江古河道淤塞所形成之积水区。枯水期,水域呈链锁状,自成体系,为泡沼群。汛潮对,则构成网状歧流和港汊。最大的水域有:南湖(南湖汊)、莲花泡、新开流等。莲花泡因产莲花而得名。
南通河水汊区 位于南通岛以下至挠力河口以上,南北九公里。为乌苏里江古河道淤塞所形成之泡沼,有汜流港汉相连,是重要鱼产地。
挠力水汊区 为挠力河歧出之汜流,北与大兴沟相连,成为挠力河口水网区,下游均与乌苏里江相通。
芡实湖水汊区 因产芡实(鸡头米)而得名。位于东安镇东北5~9公里,为乌苏里江古河道,经淤塞而形成之水汉区。下游与固米小河相连,其中主要泡沼有芡实湖(又名大泡子)。南北长三公里,宽50~120米。面积约450亩。为重要之鲤、鲫、狗等鱼之栖息地,也是沿江的重要捕鱼区。
连环泡 位于双山西北三公里至东北六公里,是别拉洪河上游积水区,自西南而东北互相连结凡九个泡沼。五十年代末,总面积为5 250余亩。随别拉洪河两岸土地之开发,河水连年下落,水域面积逐年缩小,至八十年代初,泡沼积水面积仅剩2 000亩左右。为黑背鲫鱼及鳢鱼(黑鱼)产地。
菖蒲湾 位于小根菜嘴子东南 5.5公里,当奋斗、山河二村中间。为毛水苏河中游之积水区。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该湾南北长3.5公里,宽0.4~1公里,水域面积达700亩之多。六十年代以降,因挠力河两岸荒原之开垦,水域减少,至七十年代末,该湾已退缩为宽河道,水域面积涨水期已不足500亩,濒于枯竭。
蓼 湾 位于奋斗村正东二公里。南北狭长3.5公里,东西阔 0.5公里,面积1 750亩。为泥鳅河下游之潴积区,西有水道与菖蒲湾相通。以上两湾均与挠力河贯通,上下构成一弧形水道,为挠力河古河道之歧汜。七十年代末,由于荒原之开发,水源枯竭,现已缩成泥鳅河下游之河道。水漫区均垦为耕地。
菱角湾 位于西丰乡西北兰公里,居于联合村正南。为西勒喜山发源之三叉沟河之潴积区。南北东西宽长各1.5公里,积水面积2 250亩,为重要鲫鱼产地。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两岸草原之被开发,蓄水地被日渐减少,水量逐年下降。1975年加以湾西与挠力河掘通,积水全部宣泄,中间仅剩一沟渠与三叉沟连成一体,水区已全部垦成农田。
睡莲湾 位于饶力葛山正东,腰林子正北。为东半截河下游之潴积区。南北长 1.2公里,东西0.6公里,面积720亩。因草原之开发,积水区大缩,至七十年代末,仅剩不足 200亩之长形湾。
鲫鱼泡 位于睡莲湾东北一公里。原为挠力河下游五股流之潴积区。南阔而北狭,呈葫芦形长泡。南北长达二公里,东西宽 0.4~1公里,面积1 800亩。是挠力河下游鲫鱼主要产地。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挠力河水位大跌,现仅剩一狭长小泡,面积不足200亩。
黑鱼泡 位于鲫鱼泡东1~2公里,原为一V形长泡,以产黑鱼(鳢)闻名。面积1 000亩。七十年代以降,水位大跌。雨季汛期与挠力河相连。平水位以下,则缩为 一V形闭塞狭长浅沼。水域面积仅剩100余亩。
叉鱼泡 位于山嘴子(原为我国之阿珀达里噶珊,现苏联改为维德诺耶村)正西,乌苏里江左岸,为一叉形(×)二河道汇聚而成之长泡。北源于腰林子南之沼地,南源于新兴洞山北之沼地。积潴成流,东至南通河南端与南通河及乌苏里江相汇。清代以前居住在阿珀达里附近之瓦尔喀人多来此叉鱼,又因泡形似叉故名,为重要鲫鱼产地。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水位虽有下降,因流域内原有荆莽尚存,仍保持原有水域,总面积约为1 200余亩。
以上为县内现有及已变化之主要汜汊及泡沼。虽则如此,现时分布在乌苏里江、挠力河、别拉洪河及其它水域之泡沼仍不下百余处,因水区甚小,或时满时涸,经济意义并不显著,故不一一列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