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
第十二章 岛屿
岛屿
第十二章 岛 屿
本县南起七里沁岛——外七里沁河口,沿江北去至阿布胶河口之瓦盆窑止,共有岛屿或岛群42个(被水冲失者除外)。其中位于主航道东侧之岛屿16个,均为苏联控制。位于主航道我侧为26个岛(组),其中苏方提出争议(有的已实控在苏联手中)者10个,全为我国管属者为16个。兹特自南而北分别叙述如下。
七里沁岛 位于饶虎两县界河外七里沁河口正东江流主航道我侧。当东经 133°51′27″~53′15″,北纬46°30′45″~32′27″。由四岛组成。南北长3 800米,东西宽1 800米,面积3.6平方公里。距我岸 160米。距苏岸300余米。岛上生长榆、柳、山葡萄、绣线菊等植被。至1980年该岛南端一号小岛,因上游泥沙冲积已与陆地相连成半岛,延长约 300米(隶虎林县)。主岛西侧淤积增长约500米,宽150米。主岛北端新增一沙岛,尽生水柳,宽长各80米。该岛历来为我国居民居住及捕鱼场地。苏联提出争议,现仍为我国管辖中,隶五林洞乡版图。
江口下岛 位于七里沁岛北端西侧。原距陆地50米,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面积0.05平方公里。1958年前为一浅濑,六十年代始露出水面成为小岛,现尽被柳丛。1978年以来,上流因泥沙淤积,已与岸边陆地毗连。
苇子沟岛 位于七里沁岛北三公里。在上苇子沟岛 (主航道外侧,苏改为斯切潘诺夫斯基岛)北0.8公里。东经 133°53′52″~54′10″,北纬46°33′49″~34′31″。为一孤立小岛,南北长1 000米,宽200米,面积0.2平方公里。距江两岸各约200米。位于主航道我侧,岛上遍生柳树,历来为饶河县居民捕鱼打柴宿营地。1963年以来,苏联多次出动军警干涉我生产,现处于争议中。
二姑娘通上岛 清末民初名二姑通上岛。位子大别拉炕河口下1.2公里。长约0.6公里,宽50米,面积为0.03平方公里。五十年代中期,因苏联用挖泥船单方在岛旁疏浚江道,使水流逐年向我岸切削,五十年代末,该岛已被江流全部冲蚀。六十年代初又在该岛南一公里处,即大别拉炕河口以下,因河水逐年冲刷淤积,形成浅滩。枯水期露出水面,汛期仍淹没水中。尚未生长树木。长约150米,宽30~50米,面积0.05平方公里。现仍沿传为二姑娘通上岛。
二姑娘通下岛 清末民初名二姑通。位于大别拉炕河口以下1.5公里。与东姑岛(苏改为维尔赫尼耶岛)东西相对。当东经133°56′55″~57′25″,北纬46°36′56″~37′18″。为一独立长岛。东西长590米,宽150米,面积 0.14平方公里。距我岸50~60米,距苏岸950米。全岛丛生江柳及小叶章草,曾为饶河镇及大别拉炕(今镇江村)一带居民捕鱼打柴之栖居地。
大礼岛 位于东姑岛东北 300米,二姑娘通岛正东。西南而东北为一狭长岛群,共九岛组成。当东经133°57′24″~134°0′23″,北纬46°36′51″~39′07″。岛群长5 700米,宽600米,面积为2.7平方公里。距我岸200米,距苏岸250米。位于主航道我侧。1957年至1967年,苏联多次单方用挖泥船将大礼岛上口江底泥沙掘起倾倒入岛之东侧,直将正流引入西侧,主航道遂改为我侧。主岛(大礼一号岛)外侧,并由于江水连年冲刷,新辟一小岛,现计有九岛组成。全岛被柳树,该岛自清代以至民国时期及东北解放后,直至1953年前,一直为我团山子(饶河镇)、大楞等地居民牧牛、捕鱼、打柴之主要场所。隶属大别拉炕管辖,岛上并建有房舍,包括东姑岛均为我国捕鱼及樵采之地。1967年以来,苏联多次出动武装,干涉我居民在岛上生产,现为两国争议岛。
良种场一号岛 位于大礼岛正西,小别拉炕河口下。当东经 133°57′57″~58′06″,北纬46°37′37″~42″。为一小孤岛。南北长150米,东西宽70米,面积 0.O1平方公里。距我岸20米,一直为我国辖属。全岛被柳丛。该岛1978年被江水冲失。位于该岛以下之原称一撮毛岛,1970年更名为良种场一号岛。
良种场二号岛 位于小别拉炕河口以下1.5公里。当东经133°58′48″~53″,北纬46°38′02″~06″。为一独立小岛。东西长150米,宽100米,面积0.015平方公里。距我岸 20米,全岛被柳丛。该岛本世纪四十年代为一浅濑,1955年露出水面成岛,历来归我国管辖。因居县良种场故址(望波)以下,故定名为良种场二号岛。以上各岛均隶属大通河乡。
大礼下岛 位于大楞泡正东,南大楞岛(苏联改为多尔基岛)下端西北。距我岸20米。当东经134°14″~134°1′,北纬46°40′49″~41′16″。为一独立之狭长小岛。东西长850米,宽46米,面积0.05平方公里。该岛本世纪初为一浅濑,三十年代逐渐淤积增高成岛,尽被柳丛。1970年定名为大礼下岛,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直为我捕鲑鱼临时居民点,该岛一直归我国管辖。
大楞半岛 清代及民国初年名大通,即很长大的江通之意。位于大通泡东岸,滨乌苏里江之半岛。与江东岸苏保克罗夫斯卡亚村隔江相对。距我岸30米,距苏岸970米。当东经134°39″~134°50″,北纬46°43′11″~46°43′42″。为一独立长岛。南北长1280米,宽200米,面积为0.25平方公里。全岛被柳丛、绣线菊,间有少量春榆。1952年前岛上端与江流相通,其后因洪水冲刷淤积,上口已为泥沙淤塞不通,与陆地连成一体,下端成为半岛。该岛向为饶河镇居民捕鱼、打柴、放牧场所,并建有房舍,历来归我国领属。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结冰期,苏联边防军即单方在我大楞岛内侧插立柞树枝界标, 直至 1953年我国外交部照会苏联外交部(见马架子岛条)后,再未去该岛内侧插立界标。六十年代后期,苏联又无理提出该半岛之领属权,均被我方驳回,1970年以来,又在此多次绑架与干涉我居民生产。现仍为我国领属。
小 岛 位于大楞岛正东,当苏保克罗夫斯卡亚村正西江中心航道我侧。当东经134°1′10″,北纬46°42′40″。长50米,宽30米,面积0.002平方公里。距我岸500 米,距苏岸510米。岛上尽被柳丛。伪满时期为饶河警察大队巡逻区。因岛居大江中流,逐年冲刷变小,1958年,苏联单方用挖泥船在岛我侧疏浚江道.该岛遂被洪水冲失。
团山子岛 位于饶河镇正东江中心,主航道东侧。当东经134°1′18″~134°1′46″,北纬 46°47′ 55″~46°48′10″。为一砂砾基底组成之长形岛,地势较高,长有柳、榆、杨、柞、山里红、野葡萄及小叶章草等。早在明、清时代即为我团山子(饶河)一带居民居住捕鱼、农耕之地,岛南端建有固定房舍,直至伪满康德二年以后,日伪为防止中国人于江上往来,将岛上房舍拆毁,居民尽行驱除。1945年东北解放后至1956年间,我饶河镇内建筑所用砂砾均用船自该岛上运取。1959年后苏联以该岛位于主航道东侧,阻止我居民登岛取砂,自此我自动放弃该岛管辖权。
饶河岛 位于饶河县城北端。内侧为江水歧流,原距我岸宽达50米,东侧为一漫长浅濑,当东经134°42″~59″北纬46°48′15″~38″。为一独立小岛。南北长500米,宽70米,面积0.03平方公里。岛上尽被柳丛。岛西歧流,堤岸连年受江水冲刷,每年冲蚀倾坍之陆岸达四米以上。1965年修筑饶河江边护岸工程时,于岛南端筑石堤一处,将水流拦截。自此岛南端与陆岸相连接,下流成半岛。岛之外侧,因小南山电厂处堤坝外延,江边流向北拨,致使岛外浅濑冲成鸿沟,主岛日见切削。1976年水利部门将该岛外侧全部加以石砌护坡。现该岛已成为县城北部之游览区,一名翡翠洲。
大带河口岛 位于饶河岛北0.5公里。距我岸50米。当东经134°25′~38″,北纬46°48′ 47″~49′ 23″。为一独立之孤岛。南北长8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0.23平方公里。岛上被柳丛及小叶章草,历来为饶河居民捕鱼,打柴、放牧场所。1945年至1952年结冰期,苏军也曾在我岛内侧钎插界标。1953年马架子岛照会后遂放弃,至1985年为饶河镇管辖区。
马架子岛 位于杜家河口北一公里。北与小安河口(马架子)相齐。当东经134°1′53″~134°3′7″,北纬46°53′21″~55′11″。共有五岛组成之一长形岛群。全长3650 米,宽400米,面积为1.46平方公里。距我岸40米,距苏岸800米。全岛被柳丛、绣线菊及山丁子树等。历来为我西林子、饶河一带居民捕鱼、砍柴的场所。本世纪初即曾有人于岛的南端筑房居住,向为我国领土。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每至结冰期,苏联边防军借我岸无人居住之情况下,单方闯入该岛西侧我内河歧流冰面上钎插柞树枝界标。自此,苏联军警、汽艇多次进入我马架子岛内侧河道,干涉我渔民生产,冬季并阻截我居民于岛外侧(东侧)通行。1953年五月饶河县政府农业科科员王吉厚对这一情况向《人民日报》编辑部致函,说明为珍视毛主席与斯大林缔造之中苏友谊,对于紧连中国岸边之马架子岛,历来为中国居民渔樵之区,苏军多方干涉中国居民在该岛生产及阻截在岛外侧通行乃不利于中苏两国友好之举动。《人民日报》编辑部原件转送中央外交部,外交部旋将王吉厚之信件照会苏联外交部。同时将照会副本及处理过程回复王吉厚本人。不久于同年七月,国务院通过当时松江省政府民政厅责令饶河县政府查勘该岛位置(经纬度等)及苏联干涉情况详细上报。相续,苏联比金边防军大队部亦直接会晤饶河县政府,双方乘船去现场,共同认定该岛为中国领土。至此,苏联不再干涉该岛,冬季亦不在岛内侧钎插界标,而插在该岛外侧之江中心线。同时县城以上之大楞岛,苏方也相应释手。1959年以降,苏联又插手该岛,干涉我居民捕鱼及冬季在岛外侧通行,并向我居民开枪。自1969年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机场会谈之后,决定凡争议之岛,未达成协议之前,两国居民均不得登岛。自此已迄于今,我国居民只夏季在岛外侧水面通行或捕鱼,而未曾登岛,但我边防巡逻线一直在该岛外侧。
马架子对过岛 位于马架子岛南正东江流中。当东经134°2′20″~49″,北纬46°53′17″~57″。由二岛组成,南北长1 350米,宽350米,面积0.47平方公里。距我岸650 米,距苏岸 160米。位于主航道我侧。该岛基底为砾石组成,地势较高,南部多生榆、杨、柞等。北部为江柳遮覆。该岛明归失儿兀赤卫(马架子北一公里处)所辖,向为我国居民捕鱼、打柴区。本世纪三十年代岛上并建有房舍。1938年 (伪满康德五年) 我杜家河口居民杜本路按习惯坚持在该岛捕鱼生产,被苏军打死。1945年以后,我渔民继续坚持在该岛及周围水域生产。1969年以来,苏联又插手干涉我渔民生产,并携枪械登岛活动,现该岛归属仍处于争议中。
四排岛 位于四排村北2.5公里,西川河口北一公里。当东经 134°2′ 50″~4′48″,北纬46°58′34″~47°14″。由三岛组成。南北长3 850米,东西宽1 050米,面积为2.02平方公里。距我岸150米,距苏岸 450~700米。全岛为细砂积成,尽被江柳、绣线菊,间有杨、柞、榆及山葡萄等。该岛历来为我国居民居处捕鱼及狩猎、打柴场所。明代属失儿兀赤卫,本世纪初有四户渔民在岛上常往,经营渔业和畜牧。因常于此放马,故名马场岛。日伪时期将岛上居民尽行驱逐,并列为本县西林子警察队巡逻区。1945年后,苏边防军单方在该岛内侧港汉冰面上钎插柞树枝界标。1959年以来,苏联即不断阻截我居民在岛上生产,绑架渔民、割网、抢网,用军艇撞击我渔船等侵凌活动。我四排村居民,坚持与之说理斗争。直至1985年该岛仍为本县西林子乡四排大队捕鱼区,岛上并建有季节性窝棚。
马场一撮毛岛 位于四排村东北四公里,四排岛正东偏北江流中。当东经134°4′39″~50″,北纬46°59′23″~33″。为一独立小岛。距我岸边600米,距苏岸100米。位于主航道我侧。全岛被柳丛。自十九世纪末俄国割去我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之后,该岛一直为中国所辖。为西林子、四排一带居民之渔樵区。1964年苏联抢先在岛上竖 197号航标二座,同年苏又将主航道改在我侧。现该岛实际已为苏联所把持。
下新开流岛 位于四排岛北,300米,大班河口正东。当东经134°4′35″~55″,北纬47°8″~53″。由相对并列二岛组成。主岛南北长1 500米,宽540米,面积0.6平方公里。距我岸180米,距苏岸410米。位于主航道我侧。全岛被柳树及绣线菊等。该岛1916年(民国五年)前与四排岛一体,1917年(民国六年)因洪水冲刷,切为两段,故名新开流岛。历来为饶河、四排一带居民捕鱼及樵猎区,并建有房舍。伪大同元年(1932)以来,苏联即插手该岛,绑架我国渔民。1945年以后,苏联边防军趁我政局未定之机,又将巡逻线推进到该岛西侧。冬季在岛西钎插界标。此后连续不断干涉我渔民生产、绑架、抢网,现仍处于争执中。
西通岛 位于大班河口以下5.5公里,西通村西南。距我岸30米。当东经 134°6′32″~7′27″,北纬 47°4′8″~59″。原为两岛组成,上流西通上岛,原起大班河口。六十年代大班沟口以下歧流淤积,该岛遂连成陆地,现仅剩西通上岛。南北长1 700米,宽800米,面积0.82平方公里。全岛尽被柳丛。该岛一向为我西通居民捕鱼、打柴区。
大西通岛 位于大班河口北 1.5公里正东,下至西通村东六公里,苏隆查科沃村正西。当东经134°6′42″至12′35″,北纬 47°2′3″~5′43″。为半月形大岛。西南而东北,长10公里,宽六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为乌苏里江第一大岛。清初为佛匪(西通)及霍伦霍一带瓦尔喀居民渔猎区,岛上并搭有草舍。江正流原在岛东侧,沙俄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后,该岛仍为我国居民捕鱼区。民国14年(1925年)以后,苏联多次用挖泥船将西侧挖深,将正流引向西侧,同时将我岛上居民进行驱除,然我居民仍未间断在岛上生产。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日伪为净化边境撤销西通居民点,该岛遂成为无人之区。自此,该岛一直为苏联控制。由于主流西移,半个世纪以来,使西通以下八公里高阜江岸成为乌苏里江沿岸水土流失和切削最为严重之地段,年倾塌宽度达五米以上,江流向西推移了300余米。
西通下游岛 位于西通村东1.5公里江中。当东经134°8′13″~49″,北纬47°5′26″~39″。为上下两岛组成。面积0.01平方公里。距我岸270米,距大西通岛230米,在主航道我侧。全岛遍生江柳。该岛1943年尚为一浅滩,1946年始露出水面成岛并逐年增大。至1966年扩大到以上规模。自1960年至1963年间,苏联挖泥船连续三年在该岛西侧疏浚河道,将所掘泥沙倒入岛之东侧,致使该岛遭受激流冲击。1968年被洪水冲成二段,变成上下二个小岛,主航道移向岛西侧。该岛一直为我捕鱼区。1968年后,苏提出争议。
五人班岛 位于大西通岛北,苏隆查科沃正西。上下三岛,为一狭长岛组。 当东经134°10′40″~8′51″,北纬47°5′32″~6′10″。全长2 800米,宽260米,面积 0.57平方公里。位于主航道我侧。全岛被柳丛遮覆。该岛在清代中期即已形成,向为我国领土。1957年苏联藉距隆查科沃村较近之便,抢先在该岛安设航标,强行接管该岛,并用挖泥船在我侧挖掘泥沙,将主航道推向我侧。1958年以来,苏联多次干涉我渔民在该岛区江面生产,绑架渔民。闯入岛西侧巡逻。我方多次提出抗议。均无奏效。现仍控制在苏联手中。
新兴洞上岛 位于西通北河河口正东,冰障南二公里处。当东经134°12分24″~34″,北纬47°9′25″~40″。由上下两岛组成。南北长9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 0.08平方公里。现该岛继续延长中。距我岸30米,距苏岸 900米。全岛尽被柳丛。伪满时期该岛为新兴洞警备哨所巡逻区。1945年后,结冰期苏曾于我侧钎插柞树界标。1953年后停止,现为我国管辖。
新兴洞岛 位于新兴洞江岸正东,南起新兴洞上岛东南,北至冰帐正东,当东经134°12′~13′15″,北纬47°9′12″~12′24″。为一大岛和二小岛组成。南北长5 950米,宽1 070米,面积3.95平方公里。距我岸150米,距苏岸400米。位于主航道我侧。该岛地势高爽,长有榆、桦、柞、柳、绣线菊等。该岛原为大小六岛组成之群岛,后因洪水冲刷淤积,现已连成三岛。历来为我新兴洞一带居民之渔猎区。本世纪二十年代,并在岛上盖有房舍。1945年后,我国渔民一直在岛上捕鱼生产。与此同期,苏联趁我政局动乱之机,乘虚而入将巡逻线伸入岛西侧我方水域,冬季并在冰上钎插柞树界标。1969年以来,又连续多次绑架我渔民,用军艇撞翻我渔船、抢夺网具等。我国居民据理斗争,现该岛仍为我四排、西通居民之捕鱼地,所有权仍在我国控制中。
冰障一撮毛岛位 于冰障正东偏北,新兴洞岛西北0.5公里。当东经134°11′40″~46″,北纬47°12′25″~30″。为一独立小岛。南北长20米,宽50米,面积 0.003平方公里。距我岸80米,距苏岸 650米。全岛被柳丛。该岛民国六年(1917年)前后形成,范围较今为大。因江流不断变化,连年切削冲蚀,现仅剩如此规模。该岛一直为我四排村赫哲族居民捕鱼区,向为我国领属。
偏脸子岛 又名南通岛。位于新兴洞岛西北 9.5公里,叉鱼泡入江口处。当东经134°7′28″,北纬47°14′ 24″~19′18″。南北长9 250米,东西宽 1 350米,为十四个岛组成之群岛,(1978年主岛东七号岛西侧,又生成一岛,长800米,宽150米),面积5.13平方公里。距我岸100米,距苏岸560米。全岛尽被柳树、绣线菊等。明归诺罗路(今东安镇)管辖,清归诺罗口(即今挠力河13)管领。本世纪初,一直为挠力河口(今东安)之捕鱼、打柴区。岛上并盖有房舍多处。伪康德七年(1940年)夏,三名苏联军人越境登上南通岛的五、七号两岛,被日伪守备警察逮捕, 于是苏联出动二艘舰艇,100余名兵力与日本警备队及满洲陆军展开历时二小时之火力战斗,日本及伪满军由于未有舰艇配合,不能随时迂回,乃告溃退,苏联遂将该岛列入警戒线内。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苏趁我局势未定之隙,冬季在我南通沟道上钎插冰上界标。其后经我东安镇一带居民坚持不懈之斗争,坚守岛上生产阵地,并于岛上建有房舍。虽苏方多次绑架、抢网、割网、撞船,但该岛仍在我辖领中。
东安一号岛 位于挠力河口以下0.1公里。当东经134°9′ 36″—42″,北纬47°19′11″。为一独立小岛。长220米,宽75米,面积0.017平方公里。距我岸 100米,距苏岸750 米。全岛尽被柳树。该岛1945年前为浅滩,1946年始显露水面,原名上一撮毛岛。六十年代以后,因挠力河流域土地开发,水土流失加剧,淤积日增,面积正在扩大中。该岛历来为我东安镇捕鱼区,归我国辖领。
东安二号岛 位于东安镇南 1.5公里,偏脸子岛正北 O.5公里,东安一号岛之北。当东经134°9′49″~59″,北纬47°19′13″~18″。为一独立小岛。长150米,宽75米,面积0.01平方公里。距我岸160米,距苏岸700米。全岛尽被柳树。该岛1945年前为一浅濑,1950年始显露水面。1953年生柳树遍布全岛。该岛一直为东安镇捕鱼、打柴区,历来为我国管辖。由于该岛处于挠乌二水汇合处,泥沙不断淤积,面积日渐扩大,有同一号岛相连接之可能。
大泡子上岛 位于东安镇以下10公里芡实湖(大泡子)下口入江处。当东经 134°15′35″~16′31″,北纬47°25′。为一狭长小岛.长1750米,宽250米,面积0.28平方公里。距我岸70米。清光绪六年(1880年)即有此岛。为东安镇(挠加)一带居民之捕鱼区。岛上并建有草房,历来归我国管辖。
大泡子中岛 位于大泡子上岛北一公里,大泡子岛中部西侧0.5公里。当东经134°17′2″~15″,北纬47°25′32″~43″。为一独立小岛。面积0.03平方公里。岛上遍布柳树。距我岸110米,距苏岸1 650米。本世纪初即有此岛,因受江水冲刷逐年变小。该岛一直为我东安镇、大泡子(芡实湖)一带之捕鱼区和农耕处。1937年后日伪将岛上居民驱至陆地,但该岛仍为东安镇警察巡逻区。1945年后至今(1985年)一直为我东安镇捕鱼地,属中国管辖。
大泡子岛 位于东安镇以下(东北)10.5公里,大泡子上岛东偏北,下端在阿布胶河口上一公里。当东经134°16′35″~19′45″,北纬 47°24′3″~26′5″。为一主岛及十小岛组成之群岛。长5450米,宽1250米,面积四平方公里。距我岸350米,距苏岸400米,在主航道我侧。岛上被柳及绣线菊等。该岛清初即已形成。为伊都赫(今瓦盆窑附近)居民之捕鱼区。十八世纪末乌苏里江以东被俄国侵占之后,该岛即为我寒葱沟 (今八五九农场正南)、太平镇(今八五九农场和平屯)及挠力口居民渔区及农耕处,并建有房舍于其上。 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苏联对东三省全面进击,苏军占据大泡子岛时,将岛上居民张凤先等数户居民赶走,放火烧毁岛上房屋,强将该岛纳入其巡逻线内。伪满时期,我侧渔民仍坚持于该岛水域捕鱼。1945年后,我东安镇居民仍在该岛从事渔猎生产。直至1958年,我国航运部门仍在该岛上设有 136号航标二座。其后苏联多方干涉我渔民在岛区生产,撞船夺网。1959年苏边防军以其距谢列米切沃村较近之便,强行霸占该岛,并于岛上搭盖木板房、牧牛、割草等。现该岛仍为苏联所占踞。
大泡子下岛 位于大泡子岛西北侧,阿布胶河口东南一公里。当东经134°19′~19′8″,北纬47°26′7″~10″。为一独立小岛。长170米,宽60米,面积0.01平方公里。距我岸70米,全岛尽被柳树。该岛自十九世纪即已形成,本世纪五十年代,因江流变动,逐年冲刷下切、变小。该岛一直为我捕鱼打柴区,本世纪二十年代曾有人在岛上种植鸦片与农耕,始终归我国管辖。
以上为本县1980年已有之岛屿现状,绝大多数位于主航道我侧,领土主权归我国所有。其中有因我国历史上之政局变动,无暇以顾时期为俄国及后来之苏联所占踞,即现今所谓之争议岛。或为珍宝岛事件前后苏联希图插手占领之所谓争议岛。根据现时岛屿之占有及争执状况,本章均予以概括说明。另有历来归我国所居住及从事生产并位于主航道外侧(苏岸)之岛屿,如团山子岛原位于主航道我侧,因苏联单方疏浚江道将主航道推向我侧被苏联围占之岛屿,如大西通岛,现时虽不属于中国,亦列入本籍以为后人参知。另有原归我国所有,位于主航道我侧之岛屿,因江水冲蚀或同陆地相淤连,于1985年前已经消失之岛屿,除现仍保持影迹者 (饶河岛)或被苏联用挖泥船挖掉者 (冲失之我方岛,如大楞江心小岛)载册籍外,其它如冰障北六公里处之无名岛已被江水冲失,马场岛侧旁之小岛已与陆地淤连,均未列入。完全属于主航道外侧,并无争执,为苏联所管辖之岛屿,从未列入本县疆域版图之内,本文亦不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