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形胜

第十三章 形胜

形胜



                  第十三章 形  胜
  本县境内,山岳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错,森林、平野、草原、沼泽、湿地相间,可谓无处不是形胜之地。现仅择要记录如下。
  一、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自虎林县境流入本县,正居江流之中游,下至瓦盆窑流注抚远县境。这一段江流之特点是:两岸全是原始植被,非草即木。所有岛滩,遍是蓊郁的柳林、漫江腾飞着鸥鹭野凫水鸟,水清流缓,既幽雅,且宁静。它的秀丽和自然风貌,是我国内地江河所无处寻找的。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岸连绵起伏的那丹哈达拉岭茂密的森林和那丰饶富庶的三江平原一碧万顷的沃野草原。江东岸更是山岳连绵,峭壁陡立,山水相映,别是一派奇秀风光。从七里沁岛而东北过大别拉炕河口,江流转向东去,再东北行,江西岸远远便可以看到平野之间突起一个翠秀浑圆的峰峦,延踞江边,这便是乌苏里江第一大镇饶河县城的所在。再东北行十公里,平缓的江边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在柳树掩映中显露出一幢幢整整齐齐的草屋和瓦舍,这便是重要的鲤鱼产地王家店。村东北松林兀起,是本县较早的落叶松与樟子松人工林,犹如一片绿色的翠屏。对岸便是我国清代旧居址毕歆的所在。毕歆河水由此入江,清湛深黑的水流与银白色的乌苏里江水形成鲜明的对照,景象十分动人。北行过杜家河口马架子岛,东岸是一片悬岩绝壁,绵亘二十余里,西岸则是漠漠柳林,映衬出大鼎子山奇伟雄姿。由此而北,江水随弯就曲,西岸又是明代失儿兀赤卫的所在。故址在离江边 50~100米远的地方,本世纪初遗弃的田垄依稀可辨。四周为一片柞桦密林围罩。由此北行三公里,便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瓦尔喀、赫哲族人聚居地四排村所在。几十幢披茸整然的草屋布列在高陡的岸畔之上。对岸就是乌苏里江最为奇秀的悬崖之一——偏江砬子。在阳光辐照下,天光水色,静影沉壁,景色十分宜人。由此而东北17公里,在杨柳的掩映中,陡岸上又显露出一个秀丽的村镇,它是清代设置的噶坳——佛匪所在。本世纪已改称西通。岸上有高大的油库、煤场,它是饶河农场粮食物资的吞吐码头。东折10公里,对岸正是苏联隆查科沃的所在,它是清代我国瓦克达卡噶珊故地。北去过冰障,东岸又显露出一排翠秀的岗峦直插江边,山麓下江岸边是清代我国居民聚居地阿珀达里的所在,苏联现在改为维德诺耶。倚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再北去七公里,西岸有挠力河入江之口。又北去三公里,西岸又出现一列翠秀的群山,背山面水的山坳处又是一个明丽的村镇。它是乌苏里江沿我国边界的第三大镇和重要渔村——东安镇。由此而东北西,岸地势低缓,进入三江平原东部地带,东岸又一个明丽的山村——谢列米切沃横卧在绿树丛中,它是清代我厄公噶珊故址。由此而北到阿布胶河口的瓦盆窑,是本县之东北极,再北进入抚远县境。在这一段江流上,可谓乌苏里江景色极盛之地,一年四季各有不同。每当严冬封锁大地,江上是一片白茫茫雪的世界,整个乌苏里江边,又是野兽出没的地方,景象万千,其览无穷,令人神往。
  二、盘云岭——三十六拐
  盘云岭在县城西22~29公里处。西起矶踯躅河,东迄南、北小大带河,为一连绵起伏之山群,南临大带河谷,峰回岭叠如盘云之状。山势壁立陡起,故成险要地形。公路随山盘曲,峰回路转,变幻莫测。行车之人,怵惕于此路之回曲险峻,名之曰“三十六拐”。虽言三十六拐,实则陡弯不过十七八处而已。其中有朝天拐、盘云拐、蚕丛拐、蛇盘拐、飞龙拐等多处。巨石嶙峋,石壁险峰,甚为壮观,可谓县内一景胜之区。自六十年代末期,因无计划之采石,致使以上各奇峰峻岭,断崖、峭壁悉遭炮毁,变为打石之场,原有奇观,已残破不堪一睹。
  三、大孤山岩洞
  该岩洞位于挠力河胜利农场大孤山村东之大孤山西麓山脚下,为一亿四千万到一亿九千五百万年之侏罗纪形成之地下岩洞。洞口不规则圆形,旁生一株过搂粗白榆。洞深约 2.5米,状如水井。至洞底则洞向横穿,高二米许,阔 2.5米左右,平行以入,洞内阔如平壶,四壁凸凹不平,宽长各5~6米,顶部遍垂钟乳石。入之,虽夏暑之季,尤为之寒战,幽暗至极。常有人持灯烛探其所究,行不十数步立灭。有持手电筒照之者。则光束如线,仍幽晦不明。有好事者曾于洞之东南侧发现有一狭口,侧身可入,行十数步,内扩展成一大洞。六十年代,曾有人于此洞内拾到人类股骨二只,因无有识之人在旁,随弃置之。据考古学家推测,该洞很可能为古人类居住之穴洞。惜哉,由于对科学之无知,十年浩劫中,岩洞历遭破坏,恣意在洞穴顶部放炮取石。1978年春,更为胜利农场一营,用炸药将岩洞底炸平,除基建需用外,所剩碎石,仍残留于洞穴位置,其底部情形已无从考之。
  四、翠秀小南山
  小南山位于乌苏里江中游,为饶河县城南之围椅。山有二峰,北日小南山,南日大南山。南北纵向望之,二山浑一如团。“团山子”即因此而得名。它是上自德克登基(公司)山,下至诺罗山(东安镇),上下200余华里,延踞江岸边唯一制高之点。漫山遍生柞 (槲)、桦、杨、椴等树,林冠下并生有榛、胡枝子、悬钩子、覆盆子及仙鹤草、桔梗、防风、山萝花等上百种灌木及草类。山东坡乌苏里江迤逦而过。山东及山南有汜汊歧流回环其间,名南湖,或南泡子。山脚下,湖岸边,遍布江柳。南岸绿草如茵,港汉交织。每当夏秋之季,登山远跳,江水萦带,如蛇如链,歧流如爪,状有西湖之概。大南山断壁之奇伟,小南山悬崖之秀丽,望江崖之临远,咸为该山之胜奇。寻壑谷之幽僻,青云梯之畅雅,都是小南山之奇观。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南山之风披,可为名者流。唯其不足,虽有自然之景观,而无人工整饰点缀之绮蘼也。小南山东坡,1971年出土之石斧、玉器、陶器证明,为新石器时代及两千余年前我国古肃慎人及渤海时期之古居民遗址。大南山断崖下,1980年修筑造船厂,发掘出土之七具猛犸象牙齿及打砸石器,证明此地一万年前即有人类世居。因此,小南山不特其景观奇秀,而历史堪称悠久。颇值得一游。1965年以来新恢复之林地,共有十余种引进树种,其中有山西、长白、大兴安岭落叶松、樟子松、赤松、水曲柳、鱼鳞松、红松、黄檗罗、山核桃、冷杉等人工林,虽生长壮茂,但因缺乏管理,加以部队、油库、发电厂、造船厂之几次占用,毁坏了大批林木,使原有幽美秀丽的景观,日渐衰败。造船厂的残渣废气尽入水中,造成县城吃水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根据1965年勘测规划,大、小南山林地总面积为48.5公顷,不到十七年的时间,林地面积平毁了 16公顷之多,占总林地面积的33%。1965年经中央国务院指令修建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因“文化革命”的动乱,半途而废。直至1985年始重新修建。现有景观,一片支离破碎。政府如能采取得力措施,实行封禁,不准砍伐,不准在山上建筑或毁林农耕,不准上山砍柴,不准放牧,并于各形胜处,逐步建设一些亭台榭廊之类,虽此山毁坏之残破余容,尚可留一线之绮蘼,为县城居民游憩之所,实属难得!
  五、制俄顶上红杜鹃
  大鼎子山主峰——制俄顶及其侧峰卷柏、迎旭诸顶都是达紫香花——兴安杜鹃的主要产地。而尤其以制俄顶上生长的杜鹃为高为大。制俄顶为裸露之超基性岩石组成。顶峰四周遍生兴安杜鹃,株高达 2.5米,干粗有达5~6厘米者,形同小树。每当春暖花开的五月初旬,县内诸峰峦上之杜鹃一片姹紫鲜红,而制俄顶上之花枝尚未萌动。待到五月中旬诸岭峰花期已过,而制俄顶上杜鹃方始盛开,直到五月末而花枝尚繁。登临一望,鲜红似火,甚是壮观。颇有:“人间五月芳菲尽,顶上佳花始盛开,常道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之感。制俄顶上青虚亭,堪称县内风光之最。
  六、莲花泡
  县内名莲花泡之泡沼,不下三四处之多。一在德克登基山(公司)北之七里沁岛西侧,一在七星河与挠力河交汇之处,一在县城南十华里处。状各有异,大小有别,唯生长莲花相同,尤以县城之莲花泡,景观特盛。其特点是,因水势大小而定生灭。水位中等以下,则入夏即出,春水大则隐迹不发。1954年泡水特小,而莲花生长茁茂,其后因城内人口渐多,每当莲花出水,常遭割草打鱼之人攀折、亵渎或有下水采挖藕根者,使资源日渐减少或因积水枯竭而干死。所剩小南山前之莲花泡,仅泡中部稍有所生,泡南端之小莲花泡尚有少量密集莲花生长,如不加以保护,后必有灭绝危险。
  七、丹 嶂
  由那丹哈达拉岭而北,过龙栈而北三公里,于皮克山西北,有一山石嶙峋之处。峭壁陡立,盘路回环于岩之畔。路下幽壑,万树争雄,青冥浩荡,常有烟云缥缈于其上,气势磅礴,甚为壮观。车骑过此,多停步以望。因山石赭赤,故名为丹嶂。
  八、喀尔喀岩容
  喀尔喀岩容,位于挠力河北岸喀尔喀山之南巅,当大兴沟之源,为一逶迤连绵之石林景观。该岩容,为火成岩组成之岩体,因地壳升沉运动风化断裂而成。突怒偃蹇,有如古城堡,嵯峨嵖岈,共绵延五华里。峻崇迭起,秀蟑涌奇,千姿百态,景象万端,可谓本县奇景之秀。其状或如龙绕虎搏,或熊攀狮偃,或壁裂危岩,或佛卧幽罅,或耸立如屏,或武士威屹……苍苔石耳,尽覆其上,瓦松卷柏,缀石如华,矛礁岑立,嵯峨岧


。朝云暮霭,高低冥迷,变幻莫测,其幽其丽,可胜言欤!此前,限于政惛民昧,境之南段,尽为当地居民所破坏。1984年经胜利农场划为封禁保护之区,揽胜者,倘能凌此峻奇绝


,游目骋怀,饱享天地造化之美,信可乐也!
  九、吊水壶飞瀑
  在碱场沟与山桃沟之间有一陡崖,高十数米,泉从崖畔出,飞流如壶,故谓之吊水壶。水大之时,流泄如瀑布,远距二、三里路即可闻喧豗之声,虽严冬不绝,唯天早则流细。常于三九之季,积冰如玉山焉,甚为壮观。
  十、青甸流丹
  挠力河畔遍布沼泽草原,故俗谓之青甸。然而自八月以后,沿河湿地浅沼,或于平野翠甸之中,毛水苏花盛开,远远望去,有如海曙飘霞,翠甸流火一般,和风吹来,到处是一片芬芳扑鼻的香气。此时正是在沿河两岸放养蜂群的季节,蜜蜂繁若飞沙掠空,一幢幢蜂房,布满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花海片片,如翠甸流丹,可谓北国绝佳之境。可惜毛水苏生灭不定,此景并非常得。
  十一、梁箔观鱼
  挠力河以产鲫、鲤鱼驰名,沿河十几处渔梁子,更是鱼产集中之点,尤以挠力河口船营鱼梁子,历时近百年,其规模之大,可居首位。每当处暑之后,梁箔拦河竖下,整个梁子似一座拦河大坝。这时鱼群随水位之下跌而开始回游,每当晴朗之日,风平浪静,站在梁箔横梁的平台之上,向水面望去,成千成万尾鲤鱼在水面上游动,因梁箔阻截不得顺流而下,一时不能进入笱穴(鱼穴),全聚集在梁箔之上,形成锦鳞游泳蹦跳踊跃之势,堪称奇景壮观。
  十二、红石砬子奇观
  该胜景位于大叶子沟发源南,四合川以北,系红岭主峰红石砬山前绝岩。每当春夏之交,万山碧透,唯此峰赭红如丹,颇象万绿丛中绽开一枝艳红牡丹。远十数里外,即可瞻眺其雄姿。尤其当雾晨夕照之时,云烟缭绕,更为奇观。
  十三、驼峰奇秀
  骆驼砬子南北颠连数峰,西北名驼头山,山多奇突剑峰,绝壁悬崖,窕然大壑,为险峻幽奇之境。近五林洞则谓之小驼峰,又称脚夫山,又名栖鹤峰,主峰山势嵯峨峻秀,如驼峰突起,甚为壮观。相传古有一脚夫赶一峰骆驼,在沙漠中行走,忽遇风雪严寒,脚夫同骆驼全被冻死在沙漠中。后骆驼化为一座山峰突兀而起,脚夫化为驼峰前边一座峻岭——栖鹤峰,驼毛化为满山青松,脚夫山与驼峰山专为行人做气象预报,刮风吹起刺耳之洞箫,雨雪便戴起白色的云帽。过去曾有人在七尔钦(今向阳屯)立庙,四时以祀之。今则术庙倾圮,早已影踪俱无。不过驼峰确属县内一大峻秀。正是:烟霞出蚰晴偏好,山色空濛雨更奇,峥嵘翠盖秀春夏,松雪隆冬益壮丽。
  十四、望江台
  望江台位于孔雀岭东南端,为石灰窑之东岭岗,南临大别拉炕河谷,山势陡然壁立,顶平如台,当永幸至镇江村公路之旁。行人莅此,多憩于台上,引领可望乌苏里江,原野平畴,旷达而神驰,故谓之望江台,又名望乡台。皆因其居高而可眺远故也。台南坡路峻陡,又是一险要之地。
  十五、天涯草海
  西勒喜山西临挠力河畔,水随山势盘桓曲绕,站在鱼丰、驼腰子村,登高一望,西面是一展无边之三江平原,连天碧草,萋萋茫茫,时有水鸟掠空,嗷嗷之声,倍甚孤寂,景象特异,颇有天涯海角之概。因以为形胜焉。
  十六、石人山
  挠力河北、大孤山与葫芦山中间有小邱名石人山者,以其顶有巨石立焉,望之如人。其状惆怅徘徊有若所怀,林海苍苍,不知所往,有兴诸人,宜当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