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永乐乡

第五节 永乐乡



                  第五节 永乐乡
  永乐乡
  位于饶宝、饶虎公路交差点白云桥之南,当大带河之阴。东经 133°45′,北纬46°41′,原为一薹草墩密布之湿地,遍生自桦林。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县城机关事企业战备转移时,永乐公社所在地,由县城迁至大带河屯临时办公。1970年,经公社书记边庆春提议,会同县战备办主任陈群及县生产指挥部主任白福权等人,共同确定于此建立永乐公社机关驻地。随之,于1971年正式投资动工兴建。不到数年间,一片空旷无人之密林已拓展为 0.5平方公里之居民区,共有户数 70多户,常住人口500余。除乡镇机关外,尚有卫生院、供销商店、邮电所、银行办事处等。1975年以来,并于此兴办一处社办集体所有制企业,另有小学、初级中学各一所。交通当饶宝、饶虎、饶抚公路之咽喉,为永乐公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1年地名核调时,恢复西南岔村原名,将永乐村名移植于此。
  大带:-位于永乐乡西北2.5公里,当盘云岭东坡。东经133°44′,北纬 46°48′。伪满康德五年建大带村于今垒山东岗,越二年迁至现址。伪康德十一年(1944年)再迁至矶踯躅河西之永福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陆续迁回现址。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永福屯全归于此。现有户数62,人口258。耕地1 700亩。南行1.5公里通饶宝公路,畅通。
  永幸:位于彭祖岭南麓,大别拉炕河之阳。当东经133°46′,北纬 46°41′。伪康德十年(1943年)建,由大别拉炕村(今镇江)迁来。户数87,人口440,耕地2 500亩。当饶虎公路之旁,西有林区公路,北距永乐16公里。
  关门嘴子:位于东西大鼎子山间之盆地。因东有大鼎至坨窑二山相峙之峡谷,似关门状,当地称山峡为嘴子故名。东经133°46′,北纬 46°47′。伪康德五年(1938年)建。现有户数123,人口 650,耕地7 500亩。当饶抚公路之冲,东行一公里,东北有乡路通西林子、欣城,南去永乐17.5公里。
  西南岔:位于县城西8公里,西南岔河西岸。东经133°53′,北纬46°47′。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建。越三年,日本关东军征用该村屯兵,居民全迁至石场西南17公里二道河子北岸,定名永乐。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土改后返迁现址,仍沿用永乐之名。1981年地名核调时,因公社名永乐,该村遂改还旧名——西南岔。南临饶宝公路,畅通。
  望江台:位于孔雀岭东南,望江台下之谷地。东经133°52′,北纬 46°39′。1979年建,为永乐乡办农业队所在地,共有户数22,人口75,耕地800亩。北临镇江永幸公路,畅通。
  大岱:位于永乐乡东1.5公里。大带河之阴。东经133°46′,北纬46°47′。原为日伪时期之红砖窑场,1963年饶河森林经营局在此建大带经营所。1969年改林场,因与大带重名,改称大岱。现有户数201,人口970。居饶宝公路之冲。往来畅通。
  松云:位于大别拉炕河之支流秃顶子沟东岸,永幸村西2公里。东经133°45′,北纬46°47′。1956年建永幸森林经营所于此。1958年12月场县合并后撤销。1964年恢复。1977年改为永幸林场。1981年地名核调时,因原无地名,取名松云。共有户数93,人口450。东有饶虎公路,南至双风山有林区公路。
  花砬子:位于大花砬子山东,东经133°28′,北纬 46°41′。1971年建林场于此。宝清县河口林场迁来。户数 120,人口630,北接饶宝公路,南达沁源(101),有森林公路可通东方红。
  奇源:位于里七里沁河源故名。东经133°25′,北纬 46°37′。1967年建林场于此,由虎林曙光迁来,户数195,人口970。原为饶河属地,1972年划归虎林。1981年撤销该场体制,与花砬子混一, 加以位居里七里沁河之东,故户粮关系纳入本县册籍。 交通当小木营通沁源(101)公路之旁,畅通(该村址版图仍在宝清县境)。
  养鹿场:位于县城西12公里。又名岔源,因地居西南岔河上游故名。当东经 133°50′,北纬46°46′。本世纪初有散民居此沟谷耕种南北两坡之地,伪满康德五年靖安清沟,住户尽被驱除。1958年县建试验蜂场于此以北一公里之山坡处。1960年建养鹿场于此。现有户数20户,人口100余。耕地300亩。以养鹿为主。隶县供销社。东有便道通饶河。
  石 场
  位于逮云岭西10公里,当四合川之阴。南面与威虎山相对。清季以前,唯猎人及刨夫至此捕貂与采挖人参,自堪达岭以东,四合川与大牙克河交汇点以上,统为大叶子沟。大叶子即貂皮之土名。此地原为重要貂皮产区。
  清末(1900年)以降,更有人进入此地种植鸦片,林内人烟渐次增多。民国建元后,此地并设有百家长及保卫团武装,统辖四合川堪达岭以南以西之地。伪康德五年,并集团部落时,为割断抗联与人民群众之血肉联系,日伪将沟谷内散处居民烧杀驱除精光,日伪靖安政策告一段落之后,为实现其开拓计划,于伪康德十年 (1943年) 动用民工修筑饶——宝公路时,旋将小南河及西林子、石头卧子等地居民动迁60余户,至该处建大穗村,下辖永福、永禄(里七里沁)、保安、共荣、新立、永乐等六屯。日伪为与苏对峙,沿路左近山隘,构筑大批沟堑战壕、碉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东北光复后,遂改大穗村为石场村。因此地地质层为坚实之花岗岩体,村西二公里处有采石场,本县碾磨、石器多产自该处故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升为本县第四区治所在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春,同其它六村全部撤销东迁 (见本卷第三章建置、行政区划),自此成为无人之区。 1956年牡丹江森林经营局来此建森林经营所,1959年场县合并后编为八五九农场林业二分场。以采伐原木兼营狩猎及多种经营。1963年划归完达山林业管理局下属之石场林场。 1965年停止伐木,缩为饶河森林经营局 (完达山局属下)一个营林站。1967年后,饶河森林经营局撤销,改石场站为林场,并重新开始木材生产。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该处为饶河县城机关事企业后撤之缓冲地和后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一时县城居民迁来过半,并于此地建有发电厂、商店等。1970年重返饶河,此地所遗大批房舍均移交林场。唯建一办事处,作为县派驻之行政单位,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余皆为石场林场所属。现该场共有职工400余人,人口近2 000人,年生产木材50 000立方米。东方红林业局森林铁道1979年延伸至该场并向东北延伸10公里,又是饶河至宝清、石场至花砬子、奇源通往东方红,北去大、小佳河公路中枢,为本县重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庆山:位于豹岭东麓,小佳气河西岸。东经133°29′,北纬 46°28′。1969年修筑饶抚公路,本段系林口县青山公社民工所修,留道班名青山以志纪念,故名。1981年,因与大通河公社之青山队重名,改名庆山。有居民6户,人口20余。
  虹桥:原名红心桥,位于石场西二公里,当饶宝公路之旁。东经133°39′,北纬46°50′。为县粮食青年点农场所在地。
  四孔桥:当饶宝公路之冲,四合川西岸。因河上有四孔木桥故名。东经 133°27′,北纬46°50′。为县社中心蜂场及养路道班驻地。1977年道班撤销,剩蜂场2户,8人。
  西蜂场:位于大牙克岭东南麓。东经133°17′,北纬 46°50′。伪满时期共荣屯故址。1966年县供销社建蜂场于此。2户,7人。南临饶宝公路。
  威山:位于西长岭之富春山南,大佳气河上游之阳。1973年由石场分建林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