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小佳河镇

第七节 小佳河镇



                 第七节 小佳河镇
  小佳河镇
  原名小佳气(满语),位于小佳气河与挠力河交汇处,为本县古居民遗址之一。明属诺罗路,十九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大批汉鲜民族进入此地开发农业,方兹逐步繁兴。清咸丰九年 (1859年)设挠力河口卡伦,后迁此,俗称老营盘,即此处。统兵辖领原诺罗路 (今饶河县境之大部)一带的军政事务,隶富锦协领衙门,上属三姓副都统。清宣统元年建县治后,为知县衙门驻地。因该处多湿地,交通极为不便。至第五任县长陆迈经手,于民国六年(1917年)迁至挠力口子。该地位于小佳气河与挠力河交汇处之三江平原南缘,地势平展,水利资源丰富。本地暴发户苑福堂借助俄国经济侵略机构——东亚公司 (以投资农业机械开发三江平原,实行经济掠夺与政治渗透组织)之资助, 采用现代拖拉机,机引、畜引开荒火犁,并领取挠力河沿岸之大片荒原执照,招来大批汉鲜流民垦荒耕种,最多发展水田6000余亩,使这里一跃成为大米之重要产地,运销富锦、佳木斯等地,远近知名。伪满洲国一直为区、村公所所在地,有三四户商行及饮食店。民国三十四年东北光复后,为本县第三区政府所在地。1964年以后,为公社所在地。为饶河通往挠力河北各农场及抚远、富锦、同江各县交通要道,除所属邮电、银行、医院、中学等事企业单位之外,又是本县最大的粮食仓储基地。全镇共有人口 3 100余人。1984年四月升镇。农业户数156,人口700,耕地10 000亩,社办企业户数170,人口820,耕地6 000亩。
  佳兴:位于小佳河东一公里。东经133°45′,北纬 47°12′。清代原名倭敏。原居民伪满洲国归并小佳河。本村1969年建,由小佳河分出。户数110,人口530,耕地21 000亩,村临饶佳东路。
  新建:位于小佳河东南3.5公里。东经133°46′,北纬47°11′。1967年建。由小佳河大队分出部分农户,户数66,人口320,耕地5 280亩,当饶佳东路之旁。
  蜂场。位于小佳河西南4公里。原为小佳河养蜂场地故名,东经133°46′,北纬47°11′。1959年原八五九农场时期建。户数95,人口464,耕地5 070亩。南一华里通佳丰公路。
  东鲜:位于小佳河东5公里。东经133°47′,北纬47°13′。1977年建,密山县迁来。因是朝鲜族又在公社东故名。户数26,人口124,耕地3 600亩,西至小佳河镇有便道可通。
  龙山:位于小佳河镇南6公里。南枕龙山得名。东经133°43′,北纬47°4′。1973 年建。山东文登等地散民组成。户数80,人口394人。耕地4 580亩。北至镇址有便道可通。
  富裕:位于东长岭东坡,北距小佳河12公里。东经133°40′,北纬47°6′。1972年建,户数67,人口319,耕地2 600亩。西行0.5公里,接饶抚公路,畅通。
  杏树:1972年建,由富锦县迁来之散民组成。因本段公路系由勃利县杏树公社民工分段,名杏树道班以为留念。建村时,袭用此名。位于长岭山东北麓,北距小佳河 18公里。东经133°40′,北纬47°4′。户数70,人口330,耕地1 550亩,西临饶抚公路,畅通。
  银河:位于东长岭东坡,北距小佳河9公里。东经133°40′,北纬 47°8′。1972年建,由富锦等地迁来之散民组成,户数52,人口240,耕地2 150亩。西临饶抚公路,畅通。
  富饶:位于小佳河村南四公里,小佳气河之回拐处南岸。东经 133°43′,北纬47°11′。1972年建。户数72,人口357,耕地4 320亩,北至小佳河镇有便道通行。
  长河。位于老鹰沟之西,北距小佳河镇7公里。东经133°44′,北纬47°09′。1972年建,由富锦县迁来。户数73,人口343,耕地4 200亩,北去镇址有便道通。
  东岗。位于小佳河东4.5公里处的大岗东坡。东经133°47′,北纬47°10′。1959年建。户数93,人口462,耕地5 576亩。西靠饶佳东路。
  新村:位于卧牛山东北麓。1959年原八五九农场北京军区转业官兵于此建村,定名北京新村。1962年农场撤出,另由小佳河大队迁居民于此,简称新村。东经133°49′,北纬47°8′。户数133户,人口618,耕地8 100亩。
  林海:位于蛤蟆河子山北麓,西北距小佳河 12.5公里。东经 133°52′,北纬47°8′。1970年建,原由蛤蟆河子分出,后吸收富锦散民组成。户数64,人口310,耕地5 000亩,南靠饶佳东路。
  龙泉:位于龙泉山东麓,蛤蟆河发源西侧。东经133°51′,北纬47°5′。1974年建,居民由鸡东等地迁来。户数26,人口123,耕地1 000亩。东至饶佳东路3公里,僻塞。
  佳平:位于小佳河村东2公里。东经133°45′,北纬47°13′。1977年建,富锦县迁来,户数75,人口365,耕地6 000亩,西至镇址有土路通行。
  桥头:位于小佳河东北5公里,挠力河大桥东南岸。为小佳河渔梁子所在地。东经133°45′,北纬47°14′,1963年建此渔梁。当饶抚公路之冲。
  白土沟:位于四峰山北坡之谷地,因产白瓷土得名。东经133°39′,北纬47°11′。1974年建。为小佳河镇办陶瓷厂。户数51,人口250,耕地1 000亩。当佳丰公路之冲。
  永丰:位于四峰山北麓,东距小佳河 4.5公里。东经133°39′,北纬 47°12′。1962年建,原小佳河村之朝鲜族人,迁移至此。户数68户,人口325,耕地7 800亩,南行 1公里至佳丰公路。
  北河沿:位于小佳河村北公里,北临挠力河故名。东经133°43′,北纬 47°13′。1963年建,为县小佳河粮库码头所在地储量 3~4万吨。东、南均与饶抚路通。1967 年前水运至东安可通汽船,建桥后,桥桩低矮,只能通小船。
  蛤蟆河子:位于蛤蟆河北岸。伪康德五年(1938年)建。原村址于蛤蟆河子山南麓,1976年迁至现址。东经133°53′,北纬47°6′。户数42,人口260,耕地4 000亩。当饶佳东路之侧,北至小佳河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