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山里乡

第九节 山里乡



                   第九节 山里乡
  山里乡
  位于佳(小佳河)丰(两丰)公路之西段,东经133°25′,北纬47°7′。建县初期,即曾有此居址名称,但不在此点。伪满洲国靖安清沟归并集团部落时,居民全被烧杀驱除一空,唯余小根菜嘴子渔梁子一处,年生产冻鱼数十万斤,冬季来往于饶河、富锦之运鱼爬犁路经此地。伪满康德九年(1942年)修筑佳丰公路后,此地成为大、小佳河通往西风沟及小根菜嘴子之枢纽。伪康德十一年(1944年),旋将三义村民选派 30户,140口人移此,遂沿用泥鳅河一带原居址名“山里”为屯名,归小佳河村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一直归三区(小佳河)辖属。1959年场县合并时期,初归三分场(小佳河),1960年在西风沟成立八分场,山里为其所属生产队。1962年成立小佳河人民公社,该村仍归小佳河管属。1962年西风沟与小佳河分治,自此划入西丰版图。1972年以还,山里以北至小根菜嘴子与大佳河问新建十余居民点。1974年7月建山里公社,遂与西丰分治。 自此,此地成为三道岗、挠力河南、山里大岗以东、大扒皮岗以西各居民点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有户数244,人口1 247多。其中农业户120,人口580,耕地6 100亩。社办加工业24户,人口117,耕地1 000亩。
  光明:位于泥鳅河东岸,当佳丰公路之冲。西距山里二公里。东经 133°26′,北纬47°8′。1972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62,人口303,耕地3 800亩。
  二道岗:位于二道岗东南麓,毛水苏沟之源。东经133°22′,北纬47°8′。1972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76,人口359,耕地3 300亩。东南距乡所在地5公里,土路可通。僻塞。
  三道岗:位于三道岗东北端。东经133°22′,北纬 47°10′。1972年建。富锦等县迁来。户数92,人口471,耕地4 500亩。东南至乡所在地6.5公里,有土路可通,僻塞。
  山河:位于二道岗北端,毛水苏沟东岸。东经133°23′,北纬 47°10′。1972年建,由富锦等地迁来。户数86,人口425,耕地3 600亩。南至乡所在地5.5公里,有土路可通。
  宾丰:位于泥鳅河中游东岸。东经133°25′,北纬47°9′。1973年原建于大牙克岭东坡,1977年移此。因宾县迁来故名。户数40,人口220,耕地800亩。西南距乡所在地 4.5公里,有土路可通,僻塞。
  新丰:位于挠力河南蓼湾之东。东经 133°27′,北纬47°12′。1978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42,人口229,耕地2 000亩。西南距乡址11公里,有土路可通。僻塞。
  双丰:位于大扒皮岗北部之山坳处。东经133°28′,北纬47°8′。1972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90,人口450,耕地4 000亩。西南至乡所在地6公里,有土路可通。
  奋斗:位于泥鳅河与蓼湾交汇处。东经133°24′,北纬 47°10′。1973年建,集贤县迁来。原址在大牙克河桥北。1975年迁至现址。户数 113,人口557,耕地6 000亩。南至乡所在地6公里,有土路可通。僻塞。
  菱河:位于三道岗北端,小菜根河南岸,东经133°18′,北纬 47°10′。1980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30,人口150,耕地1 100亩。
  新利:位于七星山(两勒喜山)东北,小菜根河之源。原名新立,因与红旗岭农场新立名重,遂改现名。东经133°19′,北纬 47°10′。1972年建。富锦县兴隆、大五站迁来。户数70,人口330,耕地2 600亩。东南距乡址15公里,有土路可通,僻塞。
  小根菜嘴子:位于七星山东北端,滨临挠力河,为本地瓦尔喀古居民遗址。本世纪以来一直为捕鱼梁子。东经133°20′,北纬47°12′。户数22,人口110。有渔梁子一处。南至乡所在地11公里,有土路可通。
  二林子:位于泥鳅河东岸。东经133°27′,北纬 47°10′。1977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70,人口345,耕地4 200亩。西南至乡所在地七公里,只有土路可通,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