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芦源乡
第五章 乡(镇)村屯
第十一节 芦源乡
第十一节 芦源乡
芦源乡
东经133°16′,北纬 46°58′。为芦源乡及饶河县良种场所在地,原属西丰公社。共有户数130,人口550。原为大牙克岭西之芦苇荡。有大苇子沟河自东而西流入挠力河,故名大苇子沟。该处向无人烟,多为猎人冬季猎捕野兽之临时栖居地。1968年,建五七干校于此,开始披荆莽造房垦田,立居民点。1970年,县良种场移居于此,干校与场合一。其后干部逐渐安排工作,干校撤销,场内招收一批浙江杭州下乡青年,加之吸收各地流入之散民,成为本场工人之主体。其后富锦流民又来此周围垦荒建点。1974年 7月,经省批准,与西丰公社分治,在此建立五七人民公社。域内共八村,直辖六村,小苇子沟、长山二村,系饶河大队及饶河社办远征点,一直归饶河镇公社辖管,交通当县内西部环形公路之冲。1980年取原名原意,改称芦源。1984年后为乡所在地。良种场,户数 94,人口462,职工204。耕地5 500亩。社办,户数57,人口282,耕地1 100亩。当饶丰公路之冲。
幸福:位于大牙克岭西。东经133°17′,北纬 46°58′。1972年建,富锦迁来。户数36,人口185,耕地1 400亩。北距乡所在地2公里,当饶丰公路之冲。
镇山:位于大牙克岭西麓,大苇子沟上游北岸。东经133°17′,北纬 46°58′。1973年建,富锦迁来。1978年县果树场由朝阳村北迁至此处,合一统称为果树场。户数 85,人口425,职工187,耕地1 200亩。果树250亩。西与芦源相接。
石门峪:原名迎丰。因东有二山似门故名。位于红岭西麓,西临大叶子沟,东经 133°23′,北纬46°54′。1973年建。集贤、富锦县迁来。户数35,人口172,耕地1 400 亩。南行1.5公里接饶丰公路,僻塞。
东盛:位于大苇子沟下游北岸。东经133°14′,北纬47°1′。1976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65,人口324,耕地3 300亩。东南至乡址5公里,有土路可通。僻塞。
齐心:位于大牙克岭西北麓。东经133°19′,北纬 47°。1973年建,富锦等地迁来。户数34,人口160,耕地1 300亩。西南至乡所在地4公里。
长山:原名五七队,芦源北1.5公里,东经133°17′,北纬46°59′。1972年建。系饶河镇社办开辟之农业队,各地自流人口组成。户数 42,人口230,耕地 1 500亩。初隶饶河镇,1981年后归属芦源乡。当饶丰公路之冲。
苇沟:即小苇子沟。位于芦源北3公里。东经133°17′,北纬47°。1971年建。系饶河大队之远征点,原编为饶河大队六小队,1973年独立核算,户数82,人口420,耕地4 000亩。初隶饶河大队,1981年划归芦源公社。当饶丰公路之冲。
联丰:位于红石砬山西麓,西临大叶子沟,为十八垧地故址。东经 133°24′,北纬46°57′。1973年建,由集贤迁来。户数18,人口64,耕地1 1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