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三代(夏、商、周)
第二章 唐虞三代(夏、商、周)
唐虞三代(夏、商、周)
第二章 唐虞三代(夏、商、周)
早在公元前2200年之唐虞时代至 476年之春秋时期,此地即肃慎人所居之处。《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北山戎、发、息慎……,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息慎即其以后之肃慎,或曰稷慎。又郑玄谓:“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见《史记》第一册43页)。
《竹书纪年》载: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来朝,献弓矢”。又“周武王十五年,息慎氏来朝。”
《尚书注疏》中记有:“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使荣伯作贿肃慎氏命。”即此证明公元前十一世纪,肃慎人已臣服于西周王朝。又《周书王会》解:“成周之会,正北方,稷慎大麈 (疑是麈Zhu)麋之大者”。《后汉书》东夷列传载:“及武王灭纣,肃慎来献石砮、楛矢。……康王之时(公元前十世纪)肃慎复至”。《左传》昭公九年记有:周景王十二年(公元前533年), 景王使臣在谈到周朝国土所辖范围时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吉林通志》云:所谓“北土”,则辽东以北,直至混同江(今黑龙江),皆为肃慎国之疆域。郝懿行谓:“息慎、稷慎、肃慎,系声转字通,皆一国也。”郭璞言:“肃慎国去辽东三千余里。汉晋千里。大抵得今六百余(华里)”。晋辽东即指今辽阳。以里程考之,则肃慎正在今吉林至黑龙江宁安以东以北之地。《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晋书》记有;“肃慎在不咸山北,东滨大海,西据冠漫,北极弱水,其土地广阔数千里。”《吉林通志》及清代吴禄员《边务报告书》中解释。“不成山,即今长白山,大海即今之日本海,弱水、混同江,即今黑龙江。冠漫虽未注述,当为今松辽平原西部之沙碛”。贾耽《道里记》载:“渤海王城,临勿(忽)汗海(即今牡丹江之发源地——镜泊湖),其西南三十里有古肃慎城……。”
以上史籍记述,足证肃慎国,即今吉林、黑龙江省东部及被沙俄侵占之沿海州,这一广阔区域,皆属古肃慎人所居之地。而肃慎国都城,亦即今宁安县东京城北之渤海是也。今本县所辖地域,为肃慎人之本部应属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