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晋汉、晋 第三章 汉、晋
自西汉至东晋(公元前206——公元420年>肃慎演变为挹娄。
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真番以并乐浪(郡),乐浪即今朝鲜之平壤市。自单单大岭以东悉属乐浪。《后汉书》东夷列传:“挹娄,古肃慎之国也。……。自汉兴以后,臣属夫余。”又谓:“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今北朝鲜东部),不知其北所极。”又云:“东沃沮(《方舆记要》谓东沃沮,即南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
貊接。”《三国志》载:“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晋书》东夷传云:“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千余,可六日行,东滨大海。其土界广数千里,其路险阻。”又言:“挹娄人善乘船寇北沃沮威之。”
按挹娄即古之肃慎,北沃沮,汉属乐浪郡,东部辖界至今日之延吉、珲春一带 (见《边务报告书》)。不咸山,单单大岭,盖马大山,均系长白山,因朝代不同而名称各异。《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均记载:“挹娄南与北沃沮接”或“沃沮北与挹娄接”。故长白山东,除沃沮与挹娄,别无它国。
据此,挹娄西与夫余相接,南与北沃沮接壤,东部直达日本海,北极黑龙江以北之广阔地域。足见今饶河县属地正当挹娄本土已是无疑。
挹娄人之生活,在“土地多山险,”“土气极寒”(以上均见《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之情势下,垦田种植,捕鱼狩猎。
此区之民“食五谷”,“衣麻布”,“养豕”。可见南部(今辽东与吉林东部一带)人口密集地带,已开始定居.有原始之农业及畜牧业。北部濒乌苏里江及黑龙江下游一带,尚属半定居或不定居之生活。渔猎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盖此地山多林密,江河纵横,山禽、野兽、鱼产等资源极盛,故民“多勇力”且“善射”(《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三国志》卷三十)。并且将 “矢施毒”(《魏书》卷三十·东夷列传),已见其狩猎技艺之高。
挹娄自汉以降,臣属夫余(《后汉书》卷八十五)并贡赋夫余。“夫余本属玄菟(《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东夷传),为汉朝属国,每年向汉朝奉献。
三国时期,虽中原连年战争,然挹娄仍向距其较近之曹魏纳贡。魏明帝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五月,肃慎氏献楛矢,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夏四月,肃慎(挹娄)献其国弓三十张,石砮三百枚,皮骨铁杂铠二十领,貂皮四百枚(《三国志》卷四少帝纪)。魏帝亦赐其王辱鸡、锦罽、绵帛(《晋书》卷九十七·四夷传)。
两晋时期,自西晋武帝至东晋元帝、成帝时,挹娄仍不断向晋朝进献桔矢石砮 (《晋书》卷三,武帝纪卷九十七四夷传)。
以上史迹,足见挹娄为中原之臣属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