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治安维持委员会及苏军驻守时期县内情况
第七节 治安维持委员会及苏军驻守时期县内情况
第七节 治安维持委员会及苏军驻守时期县内情况
日本投降后,虽有治安维持委员会暂时维持地方局面,料里日常行政事务,苏联红军司令部在侧以做支撑,社会一片混乱局面。
日本撤退时,西南岔之军营30余所房舍,一月之内即被民众拆光。相续大带河 (今垒山村东岗)屯,日军守备队驻地所残留之面粉、大米 (未烧部分苏军运走大部,只剩一少部分)不几日抢光。苏军曾开枪打死打伤二名抢面粉之民众。过三、五日依然如故。五十余栋松木板结构之营房仓库相续被拆光,化为一片废墟。饶河街南山旁之日本军营铁瓦及木板,不十数日拆光,小南山日军封护十余年之林木,长有二丈多高,平均胸径十五公分以上,未及入冬便砍伐一空。
维持会一项重要任务,是为苏联进军作一些战勤工作,派民工为苏军临时性修桥补路。日本残留之各种机器设备,储存在码头及街中心3000余吨煤炭,全部派民工装船运往苏联。百姓拾取之日军用物资(军毯、被服、鸦片等)约千余件,全部为苏军收缴。事变时停泊在饶河码头之“永业”号轮船及三只大驳船装有1500余立方米红松原木,正待启航运往佳市,全部变成苏联战利品。只有一垛约五百余吨食盐由于维持会之恳求,留作全县居民食用,其余物资,尽为苏军运走。
八月二十一日,苏军由石场方向押解30余名日本青壮年妇女。有身背婴儿者,由于战乱,颠沛流离,或丈夫已战死,或已应征服役,成为一群孤独无依之流浪者。交由当地维持会接收后,备述途中辛苦,十余日多露宿山野,以掘取生土豆为食,衣着槛褛不堪。经过暂时安歇之后,用船解往苏联。
本县唯一之两级小学——饶河县实验国民优级学校,经战火摧残,玻璃窗全部震碎。在维持会督导下,经过修复,重新开学。原未上学之儿童,家长见恢复中华,喜庆万分,积极送子女入学。入学人数较之暑假前(光复前)增加百分之十,达到 270余名。日伪课本废弃,以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前之中国教课书教学,背诵孙总理(中山)遗嘱,唱国民政府国歌,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是年八月,中国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效期30年。城内百姓学生,与驻城苏军集合庆祝,到处张贴中苏友好标语。苏军驻饶河司令部司令长官彼得,同县维持会长李相宸在会上讲话。
苏联红军留守饶河司令部,一直在本县居留五个多月。苏军彼得司令官偕同县维持会长李相宸等人同乘一架飞机巡察鸟瞰饶河全境。彼得慨然叹目:“饶河是个好地方,无怪日本人对此地十分留恋。”
九月初旬,苏联由内地撤军,历时半月余,至九月下旬基本撤完。剩留守士兵,协助维持地方治安工作。其时由于驻军减少,纪律不严,行动更加涣散。少数军人相聚到偏僻地方奸淫妇女。另有一些苏联士兵,三五集伙,到城外打劫行人。或到居户少的地方进行抢夺衣物,而后到街市路口同居民换酒喝。百姓有用一瓶酒或一瓶蜂蜜,或一只破手表换回一匹军马。苏军司令部下令搜查,将已换之军马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