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土改后的政权建设、互助合作与生产大发展

卷五 历史沿革(下)

第一章 土改后的政权建设、互助合作与生产大发展

土改后的政权建设、互助合作与生产大发展



           第一章 土改后的政权建设、互助合作与生产大发展
  民国三十七年(1948)五月,县内土地改革工作结束。牡丹江省委令准饶河县民运土改工作团团长俞时模任中共饶河县委书记兼地方部队——县大队政委,徐新彬仍任县长,开始组建地方政权工作。前留用人员,不过10人,新政权建设,概由土改工作团内分派,不足部分,由各村屯农会干部及贫雇农团选拔。至五月末,本县县区党政建设全部告成。县政府属下科室计有: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兼管大众油坊及汽船)、公安局、司法科、建设科(主管农林)。商业将原裕东公司大众商店合并水产公司。另设新华书店。县长直接领导地方武装——县大队并兼任大队长。 县政府人员组成:计调土改工作团第二区大组长王道义为县政府秘书室秘书(即后来之办公室主任); 前任秘书王启舟改任水产公司经理;调任土改工作团里七里沁村及三义村大组长宋连璧为建设科长;调任前土改工作团永乐(今武士山西南猎人岭南之老永乐屯)屯组长马鸿飞为司法科长;公安局长由县长兼任,土改工作团饶河街大组长赵斌任秘书;财政科长由前土改工作团委派的四川人老红军战士李国元担任;新华书店经理由土改工作团前大别拉炕村小组组长贲向荣担任。
  中共县委员会下设秘书、文书、通讯员各一人,交通员六人。县委秘书,由土改工作团秘书赵维恩担任。
  各区委、区政府的组建工作,亦相续建成。计城区区委书记由土改工作团饶,河街大组长张福裕担任,区长由饶河街新民村农会主席李歧山担任,副区长由制鞋工人贺先琦担任。第二区(小南河)区委书记,由土改工作团关门嘴子村小组组长郭士达担任,区长由关门嘴子村农会主席刘福田担任。第三区区委书记由前土改工作团西风沟村大组长张玉山担任,区长由小佳河村农会主席王本贵担任,副区长由大佳河村农会主席于文京担任。
  土地改革农村普遍平分土地、房屋、耕畜,解放生产力。农民积极性普遍高涨。加以县、区、村政权之建立,领导之加强,农村各项事业随之发展。
  民国三十七年春季,全县农村互助合作高潮兴起。各村民众开展自愿两利,插犋换工,全县共组织季节性互助组 227个,百分之九十农户参加互助组。并掀起生产高潮。政府为奖励开荒,规定新开荒地三年内不缴公粮。饶河街因原有耕地特少,每人平均分得耕地二亩 (合市亩三亩),不足耕种,六村农会, 组织犁具耕畜人力集体开荒。时红旗招展,歌传四野,奋战于西南岔东岗。城西门外及高丽坟等地共计开荒四十五垧(水旱田)。二区小南河村,在村西北开荒十六垧。小佳河、大佳河二村,开垦水旱田四十余垧。第二区赫哲族四排村,仅有三头牛一匹马,畜力不足,用人拉犁开荒种地。三义、太平、西林子、永乐(西南岔)等重新恢复之旧村址,大力开垦撩荒地……县区干部,常年深入各村,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 (尤以保护森林防火及治安等法令为紧为要)。 组织与领导生产,并参加生产。干部群众,融合一体。本年粮食获大丰收,全县耕地面积扩大三百五十余垧(大垧即公顷——核五千二百五十三市亩),粮食生产较土改前一年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
  兹将各村土地面积发展及互助合作情况,具列如下表:
           全县农户、人口土地及互助合作情况统计表
               民国三十七年(1948)



  时互助组,或二三户、或五六户编合一起,最大组为八九户不等。多为春季插犋耕种或合力开荒。夏锄秋收独自管理。为合作化之初始。此前,本县民间也有插犋换工耕种之习惯。即劳力或耕畜不足者,三两户合之,取长补短,以集合耕种,或更多户数集合耕畜开荒,或以畜换人工,或以人工换畜工,沿习已久。土改后加以提倡,参与互助之人数激增。且在县区组织领导下已成为一种劳动组合形式。换工采用支付工票,秋时结清。但执行中,多不究其细,率以心记之或记于帐薄,秋后结清便了。或碍于情面,不使用工票,结算时,亦有发生纷争者。因此,县区工作队,多强调自愿两利,换工互助及支付工票制度。
  民国三十七年夏,正值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长春、沈阳仍为国民党所把持。一时谣传四起。或言“哈尔滨已为国民党军所占领。”或曰“中央军已抵虎头”等等。群情波动,人心惊扰,怕国民党军进占此地,地主、富农反把,向其索要被征收、没收之财物,因对耕畜饲养有欠经心。对此,县委、县政府派工作组深入农村辟谣,方始稳定。
  为总结土改工作经验教训,贯彻中央《土地法大纲》所规定之坚决依靠贫农、雇农,巩固地团结中农,不侵犯中农利益政策,同年夏,对县内错斗富裕中农及侵害工商业者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总结,对错斗错划富农人员,一律实行抚慰,对所征收没收之浮财 (耕畜、蜜蜂、衣物、钱财等)凡未分劈者, 原则上一律退还,已分掉者,即给以道歉,政治上恢复名誉,此项工作,名之曰“纠偏”,即纠正土改运动中所出现之偏差。实际执行中,因征没之浮财,率皆分光,蜜蜂各村全部均分,名誉退还错斗户财物,实际己不可能,但大多数错斗户及被侵害工商业者,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及共产党所进行之政治教育,对被征没之财物,己属无关紧要,唯求政治上取得与贫雇农平等待遇即属至幸。对于少数错杀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乃在以后逐步恢复其名誉。县城内第四里有居民王泽广者,自住三间草房,另有三间木刻楞板房,租与他人居住,土改时将其出租板房充公,并给他划为富农,按政策应予以纠偏。因王对阶级成份在当时作用不解,坚持宁富莫穷,致搁置未纠,王因此背着富农成份三十余年。
  为加强文化及宣传工作,本年七月,县委书记俞时模亲自部署,组成城镇黑板报编辑委员会,组织撰稿,每星期出刊一次,宜传党之各项方针政策。同年十月,经合江省委批准,县委正式创办小报,名《饶河大众报》,石印周刊,登载县内农事发展,新闻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为合理解决农民负担,根据省委指示,为鼓励农民精心经营管理所分得之土地及房屋,全县开展土地丈量评定地级,确定税额,同时颁发“土地执照”。此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组成工作队,深入县内各村屯,由村农会配合,自十月中旬始,至十二月中旬结束。
  全县土地评级工作,先由各区依据各村土质及常年产量情况,进行村联评,而后区联评,最后全县联评,并经县政府核准生效。
  土地等级评定之方法及原则,见《县志》卷十一财贸金融第二章税务。
  为奖励劳动致富,1949年元月,合江省召开全省第一次农业劳动模范大会,本县共选出男女劳动模范20名。其中成绩显著者有第三区小佳河村李忠喜,镇江村朝鲜族妇女主任金海山等。由中共饶河县委秘书赵维恩率领前往合江省政府所在地佳木斯市参加会议。乘爬犁提前十天,由饶河出发,绕经虎林、密山、林口、共历时七日方到。会期五天,往返二十余日。参加会议的劳动模范,普遍受到奖状及物资奖励。二月,县政府召开饶河县第一次劳动模范大会,共出席劳动模范63人。对进一步加强互助合作及发展农业生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制定全县及各区村1949年发展农业生产计划。其时长春、沈阳已于年前相继解放,各放假庆祝三日,群情振奋,为迎接全国解放而努力工作。农村中,农业生产与狩猎打皮张等副业生产,亦大有发展。各村几次掀起捐粮捐钱捐物支援前线活动。全县自上而下呈现一片热气腾腾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