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政治协商会议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自一九四九年九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了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政治协商会议一直是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1950年后,各省相继设置政治协商会议组织。1954年我县民主人士医师兼院长毕煜亭,被推选为黑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80年,根据上级指示,本县于召开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召开饶河县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参加政协各界委员计69人,会议通过第一届第一次委员会政治决议,选出主席、副主席及常务委员15人,设置办公室及常设机构。
  1982年四月第二次会议,增选委员九人,共计委员68人。1983年三月第三次会议增补委员13人,合计为81人,因有死亡及调走二人,实际为79人。1984年四月,召开本县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共有委员83人,选出常务委员22人。
  根据1984年合江地区编制委员会44号《关于饶河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第五项关于政协县委员会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文史学习室、工作组办公室(均为县局级)。本县从实际出发,设置办公室、工作组办公室及文史学习室为常设机构,并设有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及工交、财贸,农村、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群团、少数民族、科技九个工作组。委员会及工作组均为虚设机构,委员会主任由主席、副主席兼任,组长由常委或委员兼任。
  本县政协成立后,共产党与非党群众及各阶层人士之联系和团结加强,发挥知识分子之聪明才智,起到智囊团的作用。为本县经济开发、政治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助党委、政府参议事务,拾遗补缺功绩显著。1981年以来,在政协主席、副主席亲自带领下,五次组织考察队深入抗日故战场之深山老林,终于在1982年五月查明抗日七军军长陈荣久烈士墓葬。1983年探明并标定明代失儿兀赤卫遗址。搜集并编印了十数万字之文史资料。多次组织工作组进行诸如商品供应、物价、农村责任承包及城乡体制改革等社会调查,召开多次经济科学技术方面之研讨会,受益非浅,得到省及中央政协表彰肯定。实践证明,政协已成为沟通本县党与非党之联系,团结各方知识分子及爱国人士之纽带。
               历任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名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