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
伪满洲国时期,乌苏里江沿岸,苏日双方均森严壁垒,倍加警防。江上仍有秘密偷渡者,除双方间谍人员,尚有大批投奔苏境谋生者。伪康德四、五年间(1937—1938年),于江上流往苏境之华人不下300人。但官方无接触。伪康德七年 (1940)苏军三名士兵越界登上南通岛,后发生冲突。伪满洲军及警察造成重大伤亡(见县志卷一第十二章岛屿及本卷军备章),自此后无正面接触。
东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手中之后,苏联对我抗日游击队关系较为密切,并出售过枪支弹药及其它物资等。同时向苏联派送政治学员,接受共产党教育,重伤员护送苏境医疗,兹特列述如下:
一、枪支弹药购入
伪康德二年(1935)饶河抗日游击队派员二名前赴苏联毕金购得武器如下:一、连珠枪十支,每支付伪满国币30元。
二、连珠枪子弹500发,每发付伪满国币三角五分。
三、七星手枪子弹100发,每发付伪满币五角。
伪康德二年十月,派队员二名过江前往伯力购买武器如下:
一、三八式步枪子弹2 000发,每发付伪满国币二角。
二、连珠枪子弹2 500发,每发伪满国币五角。
三、七星手枪子弹100发,每发付伪满国币五角。
以上均见《中华民国史料汇编》,另据伪康德三年《盛京时报》载:抗日七军叛徒王可文(宣传部长)供称,伪康德二年三月抗联七军派员去苏联毕金购小枪(连珠) 子弹600粒。
二、食盐购入
伪康德二年十一月,饶河抗日游击队派员二名,前往苏联毕金河口(华西列夫小队)购买食盐20普特,合600市斤。每普特付伪国币二元八角。连夜运往山里 (见《中华民国史料汇编》),其后多次去苏境运购海盐,限数百斤左右。
三、派去苏联留学
为造就抗联人才,自伪康德二年起始,每年抗联队伍选派青壮年骨干去苏联伯力及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人数达四至五名,至伪康德七年(1940)后停止。东北抗日联军队伍,陆续全部去苏联,集中受训或编入苏联情报所,继续潜入满洲地面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及获取日伪政治经济军事情报。
四、过境医疗
抗联七军游击队在与日伪军作战之负重伤人员,凡条件允许时,即连夜过江送往苏境毕金医院医疗。形势紧迫,不便行动时,则多送至花砬子、大王砬子或暴马顶子、燕窝、大旗竿等地密营医治。自伪康德二年九月,本县抗日游击队负伤护送过境医疗者九名,其后,年最多不超过十四、五名。至伪康德七年终止。
五、护送苏飞行员回国
伪康德二年元月七日,在里七里沁东北十八垧地附近有苏联战斗机一架,因迷失方向而被迫降落在林问空地(已耕地)。其时驻守县内日本当局与抗联本部(暴马顶子)同时发现。为查明原委,双方均派队伍前去巡察。抗日游击队屯驻山里,早到五个小时。驾驶员斯维尔得罗夫,25岁,空军中尉,由于弥雾,方向迷失,被迫降落伪满洲国境。当游击队与该飞行员接头后,果断决定,将飞机上安装的二挺机关枪卸下来,为使机体不落入日人手中,在抗日队伍同所在地农民配合下,积薪柴,将机体焚烧。等到日伪赶到,飞机已成残骸。经过团长李学福召见,问其欲同一起抗日还是回国?斯维尔得罗夫自知工作失职,必遭查究。但他仍要求回苏。李学福准其所望,遂派属下第三连连长张玉凤、副官杨德山、东海胜、鲁祥 (俗称鲁司令,原山林队头目,时年62岁), 另有三名战士连同苏飞行员共计八人,携带二挺机关枪,连夜趱行至鸡心口(今王家店拐弯处)过境。受到苏联方面热情接待。过五日,于苇子沟返回。苏赠送匣枪子弹八百发,马皮外套四件,防寒靴四双,马一匹,由鲁祥骑乘。登上江西岸后,被日伪军哨所查觉当即追截,七名年青力壮者全部钻入树林中趱跑,唯鲁祥年迈,未来得及上马,即被日伪军捉获,解至县城监押三个月后释放,允其开设鸦片馆维生,越二年返回奉天故里(今沈阳)。
除抗日军与苏联方面之联系,地方居民于江上行旅或捕鱼砍柴,亦有被苏军截获而过境者,亦有情侣私奔而投苏者。伪康德五年,杜家河口渔民杜本桓,按照习惯在马架子对过岛主航道我侧下钩捕鱼,被苏军击毙在鱼船上(见卷一岛屿章)。伪康德九年(1942)十二月,县城居民龚学伟,借冰上担水之机逃入苏境,翌年二月潜回,被伪警备队抓获,以叛国投苏当间谍罪,判处死刑,枭首示众。
此后,沿江一带戒备森严,居民冰上挑水,需持邻长发放之水牌,方准下江。稍有不慎,即陷之以“通苏犯”而被逮捕,致死者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