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人工植树造林

第五节 人工植树造林



                 第五节 人工植树造林
  本县遍是山林,居民取木如探囊取物,未曾有植树之念。伪康德十年(1943年)县公署开拓科由南满引入之梓树(别名梧桐)苗一万余根,杏树苗 5 000余株,交由机关、日本大和村开拓团及县城小学栽植。成活无多,后仅余梓树一株于莲花泡路旁之废墟处,历遭斫伐火烧,1984年已刨毁无存。此为本县人工植树造林之初始。伪康德十一年春,旋自东安省引入青杨插条木段二万根,家榆苗 5 000林,由上述单位栽种,本县城内分布之家青杨及家榆树种,盖由此起。于此同时,伪县公署公职人员于县城西门外(今邮电局至印刷厂处),办业余苗圃一处,培植青杨。又于伪县公署东侧之荒坡(今工会俱乐部址)育红松苗半亩。至伪康德十二年东北光复时,杨苗俱已长成。日本大和村开拓团农田周围,普遍栽植二行杨、榆防护林,生长茁茂。至民国三十五年,即为民户砍毁。红松苗无人管护,已被荒草吞噬。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土地改革之后,县政府号召植树造林,于大和村刨挖日本人所育杨树苗 1 000余株,于江岸营造护岸林及学校绿化林。1952年春,对小南山已垦荒地,实行退耕还林,将大、小南山林地中间之耕地营造成青杨林。 1953年,县政府工作人员,在秘书(即相当今办公室主任)宋连璧带领下,于县政府院内东侧埋植山核桃100斤,家杨插条30畦,由虎头引种植糖槭50平方米(今饶河农场招待所院内)。本县分布之糖槭树种即由此起。为县长窦忠所引进。
  1957年,八五九农场于东安镇马家地营育落叶松苗二亩,此为本县落叶松引入之发端。奈当时农场忙于农业垦植,植树造林无暇顾及,苗木原封未动,自成一小片落叶松林。东安一带,后有少量移植公路绿化,所存无几。1962年,场县分开,1963年经饶河区林业站由虎林引进黄太平等共六种沙果树苗3 000株,贝达葡萄苗200株,栽植于饶河小南山前及县内各公社。此为本县果树及葡萄引种之较早者。1964年,区林业站着手封禁小南山,组织学生采挖野生杨苗及少量榆苗,绿化大南山之环山路。1965年,县林业科于小南河挖掘出农场时期所育红松苗一万株,分派饶河大队,由队长苗福盛带领社员在大南山东坡之空地义务营造红松林20亩,县直机关造水曲柳林10亩。同年秋,在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财贸分团团长、省林业厅副厅长徐昌的赞助下,县人委下令将小南山耕地全部予以收归公有,共为48.7公顷,无林之地21公顷,经林业厅自虎林、宝清二县调来樟子松及落叶松苗20万株,封冻前,动员县城内机关(包括社教团)、学校,共 700余人,将小南山空地全部造林绿化,又在大带河江汊及南湖汊一带插柳造薪炭林500余亩。1966年初,县林业科建国营苗圃一处,自饶河大队征购 50亩熟地,自汤原县苗圃抽调技术人员来苗圃任事。当年育苗 20亩,至1968年,本县造林苗木全部自给。年造林由2 000亩,增至 6 000亩。1969、1970两年,建马架子,镇江二边防林场,旋由场内自办苗圃,以解决苗木之不足。1970年以还,全县年产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水曲柳等苗木200~400万株,基本满足本县各林场及社队需要。
  1967年,营造王家店江岸水土保持林 200亩。1970~1971年营造饶河到西南岔段公路绿化林带 1 100亩(两侧各宽50米)。其后相继补植钻天柳及由永幸移挖之水曲柳、白桦苗(1973年)间混其中,形成混交式林带。1973年秋,东安林业站站长吴景权于东安后山直播红松 200亩,核桃200亩,均获成功。1976年以还,由吉林引入双阳快杨,
  1978年由富锦等地引入北京快杨插条10万余株。至1984年本县所植树类,乡土树种有白桦、山杨、钻天柳、胡桃楸、红松、黄檗、水曲柳等,引进树种,除杨树外,有落叶松 (分山西、长白、大兴安岭三种)、樟子松、赤松、沙松、云杉(鱼鳞松)、糖槭等。
  本县自1965年开始大规模造林以来,至1985年,共累计造林170 210亩,其中国营造林107 084亩,群众造林 63 126亩,除去火烧水淹及未成活之面积,实际保存面积 77 448亩,其中国营42 834亩,群众34 614亩。人工林总蓄积为29 360立方米。自1975年开始人工林抚育间伐。至1985年,总计采伐木材1 792立方米,收入 358 400余元。其中大带河、小南河二村收入已逾2万元。造林已成为农村一宗重要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东方红林业局所属之大岱、石场、五林洞林场,先后于1967年开始营造人工林。树种有红松、落叶松两种。以落叶松为主,红松为数无多。由于大规模开采,采伐迹地面积日增,限于纯一之落叶松,不耐干旱,且难与萌蘖自生之原生树苗相竞,大多为原生树种所吞噬。现多将原生树种册除,以保纯落叶松之成活。殊不知灭原生植被,存单一物种,实为毁坏生态平衡之盲举。
  县内各国营农场相继于1964年以降,开始营造快杨护路林,1967年始营造落叶松农田防护林。用材林,八十年代方兹开始。为数了了。兹将县内各系统人工造林育苗实有成林面积蓄积附如下表:
          1984年饶河县人工造林成林总面积、蓄积一览表
                                 单位:亩、立方米



         1985年县内森工林场育苗、人工成林面积、蓄积一览表
                             面积:公顷·蓄积:立方米



         1985年县内农垦系统育苗、人工成林面积蓄积统计表
                             面积:亩、蓄积: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