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管理机构

第四节 管理机构



                 第四节 管理机构
  土改后,1949年,松江省农业厅畜牧兽医专科学校招生,本县派出二名高小毕业生,经二年培训,1952年毕业,分派县农业科任专职兽医。每年以时深入各村,进行畜禽疫病预防注射,并兼以疾病诊疗。1953年,省农业厅派兽医尹占奎来本县建畜牧兽医所。其后,人员不断扩大。至1958年,全县共拥有兽医五名,各村并培训一至二名畜牧兽医员。1959年,八五九农场时期,专设畜牧科,下领兽医院。各分场有兽医员,负责畜禽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及疫病防治与医疗。全场畜牧兽医人员不下20人。1962年,场社分开,农场仍有畜牧科设置。饶河区属下农业科,建畜牧兽医总站,公社设分站。1964年十月,恢复饶河县建制后,畜牧兽医工作隶属农业科,成立县畜牧兽医总站,另设兽医院。专职兽医八名。各公社设畜牧兽医所,生产队(村)设兽医员。1966年以来,畜牧兽医总站,举办多次兽医训练班,培养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至1985年,总数达200人。
  1970年,于大佳河东之半截河建种畜场一处,以培养优良种马、牛、猪为主,曾取得一定成绩。因管理不善,成为安排自流人员之场所,年耗用资金十数万元。种畜工作,无大进展。1980年以还,更以农业生产为主。培育种畜工作,名存而实亡。
  为加强畜牧工作领导,1975年,县政府(当时为革委会)畜牧自农业科析出,单设畜牧科,下设畜牧工作站、防疫站、兽医院等事业机构。经十余年,至1985年,县内畜禽各种疫病,如牛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疸毒等,均得到控制,并能及时有效治疗。 马炭疽、马传贫(贫血)、鸡瘟等疫病大为减少。
             1985年饶河县畜牧兽医总站机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