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蜂群管理与病虫害
第五节 蜂群管理与病虫害
第五节 蜂群管理与病虫害
本县养蜂,多将蜂群集中于林间向阳坡地或高爽空地中间,四周椴树林较多之处以为蜂场。其一端盖一小房,以为看蜂员居处及收蜜之场所。每场地因户而别,置20~30群蜂不等。最多不超过60群。再多则蜜源不足采用,蜜蜂往返飞翔耗费工时,影响蜂蜜产量,因此,多每隔五、六里,或数十里置一蜂场。家庭养蜂,仅能置于庭前园圃间或村边,距森林远,其蜜产量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县内交通公路之畅通,流动放养,追花夺蜜,使蜂蜜产量大为提高。同样年景,采取此法,则蜂蜜产量能提高百分之五十至一倍。差别极大。适时尤为切要,即必须在某一蜜源花期前,将蜜蜂移至场地,违误良时,亦将造成减产。
冬季蜂群越冬,本县习惯于房储,俗谓之“入窖”。即用木楞或草泥盖一栋住舍,不设窗口,只有门户,以泥抹严实,不使透风,常年保持干燥。立冬前将蜂窖用火熏干,绝无潮气,然后将蜂群逐一移至窖内。 底层铺以木楞,蜂箱之间,保持串通。整个冬季保持恒温0—-3℃之间。冷暖时,用生炉子或通风调节之。1966年以还,吸取外地经验,有于室外越冬者。即将蜂箱置于屋墙南面,除蜂门留作通气外,余全部用木屑(锯末)围培严实,保持自然恒温。如野蜂之在山树窟,随自然气温而升降,蜜蜂安全率,较之窖藏为高。然囿于习惯,加以未普遍采用,大多不敢辄易。
本县养蜂之病害,主要为冬季腹泻,即所谓拉肚子。起因多为饲料蜜不纯,秋时花蜜少,采甘露于其中,蜜蜂食后,不易消化,引起泻痢,故秋时蜜,多不以为越冬饲料。有将秋蜜取出,更以夏季椴蜜饲之者,然换蜜时间,必于九月中旬进行。新蜜换入后,蜜蜂能将巢孔全部用腊封实。另一种为蜜缺,结冻时补喂白糖,中含大量水,饲喂时间太迟,蜜蜂不能封盖,冬季结霜冰,食之泻泄。现多用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药物喷洒治疗,有一定效果。五十年代以前,本地无虫害,六十年代以还,因本地蜂群大批入关及迁运内地流动放养,外地蜂群,亦来本地放养,因螨虫之害,普遍蔓延,除烟熏之外,尚无绝好良方为之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