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防洪工程

第五节 防洪工程



                    第五节 防洪工程
  本县盖因地被完好,森林草莽覆罩,山洪自不多见。为害者,唯夏秋雨涝期乌苏里江及挠力河泛滥漫溢成灾。然较大洪水亦不多见,通常20年一遇;中等洪水,5~6年一遇;小洪汛,2~3年一次。其中受乌苏里江洪水浸漫者为大通河、饶河镇、西林子、四排、饶河农场之西通一带等。受挠力河及别拉洪河为害者为小佳河镇、大佳河、山里、西丰、芦源等乡,及河北岸之红卫、胜利农场。受别拉洪河水为害者,为八五九农场之民主村、迟德等地。其余河流,因积雨面积不大,无较大洪水为害。
  1966年前,县内人口稀少,沿江耕地无多,江道虽时有漫溢,大多为林莽草野低地,虽淹没部分农田,亦未加施防。1967年,江水上涨,大带河逆流漫溢,致饶河镇北农田被淹。县革委会动员机关职工及农业社社员 500余人于三义屯下坎东北叠土垒坝,以求临时阻截水势上涨之急。1968年防汛期,继续调动机关事企业职工分段挑土垒坝。其后,经县水利局请示国家投资,购置推土机二台,专门筑堤垒坝,东延至大带河桥,南绕至城北太平桥沟涵。因水位特高,洪水漫过新垒之堤坝,直逼县城,唯赖老城墙坝以为抵御,因集中全县数千名干部、职工、农民,日夜防守,加固补修城坝。始得安然无恙。此前,1951年大洪水,亦赖此土城为坝,得以免遭洪水进城之苦。1972年,经省、地两级资助,县水力科机械设备加强,开始加高增厚饶河城北至大带河口至三义下坎段 7字形堤坝工程,共长6.1公里。土方量128 100立方米。至1977年蒇事。1978年续修小安河口至四排村北西川河口堤防,共长6.5公里,土方量136 500立方米。因投资不济,尚未全部竣工。其三,小佳河乡一道沟、二道沟、桥上、桥下堤防,共长44公里,总土方592 000立方米,系国家补助,群众自筹相结合之方法,先后于1979至1984年完工。1982年维修大佳河堤防,长10.6公里,总土方 量149 000立方米,至1985年完工。同年旋修筑半截河堤防,长二公里,土方22 500立方米,当年完成。
  为防备江水泛滥倒灌,县城内积水难以外排。1984年于饶河镇北太平桥沟涵通江处,建强排站一处。共安装40千瓦机组六台,计合为240瓩。排水总能力为 3.3立方米/秒。于当年防洪排涝中发挥效能。
  附:乌苏里江历年水位表如次:
             乌苏里江1956~1985年水位表
                                   单位:厘米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