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水利灌溉

第六节 水利灌溉



                第六节 水利灌溉
  自1964年恢复饶河县建制后,水稻面积逐年回升,水利灌溉工程相继恢复修建。至1985年,全县共修灌溉渠道16条,总灌溉面积11 000亩。人工江河机械提水灌溉站21处,效益为10 500亩。其中包括县城提水灌溉蔬菜面积 300亩。全县共建成二个大型万亩灌溉区,即小佳河灌区,设计为12 000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为 9 000亩。现仅利用将近百分之五十。另一处为大带河灌区。设计为9 000亩,现实有灌溉面积5 000亩。其它零散灌溉渠道见附表
  国营农场地区,以小麦大豆为主,水稻时有种植,但不稳定,因灌渠亦随之兴废。然各场亦多重视开凿渠道,以兴灌溉之利,兹将本县各乡镇及各农场1985年拥有之渠道长度、灌溉面积附如后表(见490页)。
  自1976年始,钻打电机井48眼,其中机井 9眼,电井39眼。用于灌溉者20眼,用于饮用者28眼。其中饶河镇20眼,小佳河4眼,大佳河2眼,山里8眼,西丰6眼,三人班8眼,芦源1眼,大通河 1眼,永乐1眼,西林子2眼。内三人班、大佳河、西丰改深水井14眼。主要为防止大骨节病及甲状腺肿等地方病,人畜皆用之。
  国营农场打电机井无多,然亦有之,均载各场志中,本文即不冗赘。
         各乡镇、农场1985年拥有之渠道长度、灌溉面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