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电业

第七章 电业

电业



                 第七章 电  业
  本县最早安装发电设备为伪满康德九年(1942年),日本关东军守备队于老大带河村 (今垒山村东岗)路南沟谷建500瓩火力发电厂一座。用于军队照明。东北光复时,电厂设备,尽被苏军拆卸运走。此后,直至1956年,修筑小南山滨江处迎流石坝,经水利科科长贲向荣设计,建乌苏里江小型发电站一座。安装50瓩发电机组一套,为柴油机带动,至1958年末建成发电,只解决部分城内机关照明。居民仍使用火油灯照明,1957年,国营八五九农场建立,遂于场部东安镇及胜利、四平镇(今八五九农场场部)二个分场部安装小型柴油机发电设备。1963年以还,各生产队均有柴油机发电,用以照明、铡草、磨制米面等。1964年经省投资,建火力发电厂一座。率将一面坡火力发电厂设备全部拆卸调拨本县。计装有350马力蒸汽机一台,200瓩发电机组一套。建厂房 400平方米。1965年,县城及附近村屯开始照明用电。1967年输电线路延伸至四排,西林子及三义等村。1968年,安装第二台350马力蒸汽机及200瓩发电机组一套。输电线路延伸至一棵树、饶垦、小南河、新开屯等地。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为战备需要,经省投资,于石场建立火力发电厂一座,马力电机与饶河同。1973年,该电厂返迁饶河,损失40余万元。由于饶河发电厂电力之增大,同年输电线路延伸至太平、青山、镇江、大带等村 (包括永乐公社)。1973年,扩建新厂房后,1974年安装750瓩汽轮发电机组。同时高压输电线路延伸至欣城、小佳河,永幸、松云等地。1980年增加二台120瓩柴油发电机组,合为240瓩。1983年,高压输电线路延伸至大佳河。至1985年,县发电厂年发电量为2 490瓩,输电线为一万伏或3 500伏,总长度为483.64公里。发电能力利用仅及百分之三十五。另有百分之六十五之潜力因未利用而被浪费。所收取电费,不足支付煤炭及本厂开销,因此,每年都需国家财政补贴40万至50万元。
  红旗岭农场早在1970年即与鸡西国电联网。挠力河北胜利、八五九、红卫农场1979年与建三江、鸡西国电联网。废除已有之发电机组。
  目前,本县域内尚靠柴油发电之单位有森工系统之石场,五林洞、奇源(包括花砬子)三林场。该三林场均为180马力柴油机,120瓩发电机组。石场则为同马力柴油机三台,发电能力为240瓩。
  至1985年县内照明、机械动力等全部实行电器化。并发展为生活日用,如电力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电水壶、电风扇、电褥,电热炉等等。
  本县电业系统组织机构:1965年初为发电厂,1970年后为电业科(政企合一)。1984年升局。1982年以还,电业局划归县经济建设委员会(简称县经委)直接领导。党组织1970年后升党委,1982年后,改为总支,统为县经委党委所辖领。1985年县电业局设:政工股、生产技术股、用电股、财务股、城镇供电所、农电股、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