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河川泡岛名称考实记

第二节 河川泡岛名称考实记



               第二节 河川泡岛名称考实记
  本县河川原入名册者凡二十条(见卷一河川章)。为在开发建设中使用方便,以相区别,地名核调时,将各河川支流凡在五公里以上之溪泉,皆依当地民众习惯称呼之名标定之,无名者,依据自然体势或沟或河或溪予以普遍命名。至此,本县有名之大小江河川泽凡 131条,其中大河名七里沁(星)者有二,其一,为发源在神顶山与皮克山之间的里七里沁河,其次为发源在皮克山与喧鹤山中间之外七里沁河。以上二河,清及民国时期,皆写作里、外七里星河 (见《清史稿》地理志·三)。 伪满洲国时期,因宝清与富锦二县界河,名七里星河。故将本县上述二河改为里、外七里“沁”河。本志所载,即沿此名名之。而富、宝二县界河,今已演化为七星河。故以上各河之地理位置、名称自可辨矣。1972年省测绘局出版之县图,将外七里沁河,标注为“五林洞”河实误。
  发源在四邦山西麓之大带河(见《清史稿》及《吉林省分图册》),因其回蜿似带而名之也,俗简化为大“代”河,1964年建森工林场,竟名之为大“岱”河皆舛误。1981年地名核调时,仍恢复正名——大带河。
  发源于龙泉山与狐仙山之间流至马架子汇注乌苏里江之小安河(见《清史稿》地理志·三),至伪满时期,演化为小南河,并因河而设村,亦名小南河。盖因东北人口语将“安”读作“南”,讹传至今。为与国家正史保持一致,地名核调时,将该河更为正名小安河,另将发源在大鼎子山东坡,流经小南河村前之溪泉,命名为小南河,以保持原名之不泯。解放后,常误将小安河标为 “西林子河”实舛谬,亦一并纠正。大、小佳气二河,本系满语 (见卷二第六章),后将“气”字删去,简为大、小佳河,今仍恢复原名大、小佳气河。村名仍从简名不变。
  本县乌苏里江之滩濑,昔皆以“通”名之,盖源于伊彻满语(见卷二)。伪满时有“岛”之称,如四排岛即是。1968年苏联挑起边界事端后,江中所有之岛滩,皆以岛名之。其中“大通”,现演化为“大礼(楞)岛”,“二姑通”(《吉林分图册》),现演化为“二姑娘通”,上述二岛,皆依据县地名核调以后,所出版之《饶河县地名录》标注之现名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