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丛树本
八、丛树本
丛树本,山东文登崮头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自幼务农。年14去烟台送叔父,乘划渡舢板上轮船而忘返焉,遂同去海参崴。从叔父于木帮伐木。后叔父暴卒,遂北上伊曼山区,以为俄人放牧。每事精心,一任劳事,不辞辛苦,凡刈草除粪,挤送牛奶等事,件件备臻完好,因受庄园主欢心。时有孀妇莉莎邻居,庄主为之媒妁,以成婚姻焉。后夫妇总包庄园内牧养挤送奶事。民国十二年夏,夫妇二人牵二牝牡门太尔牛,跨江来本县团山子定居。专饲奶牛为业。不三年间,即成五六头牛之群。每日放牧刈草,起圈挤奶,且晨昏定时为用户送奶上门,虽风雨不能歇。此为本县畜牧养奶牛专业户之肇始。至伪满初期,奶牛已增至20余头。后日本开拓团欲为之强购,丛力拒之。至民国三十四年东北光复时,奶牛已增至25头,公牛六头。时夫妇已年逾古稀,仍不辍劳作。自日伪投降后,城内人口陡减,牛奶销量下降,年仅得温饱而已,恒无积蓄。所养乳牛,虽断奶老死,亦不肯售屠户,必待老死而后可。因收入不多,且草料成本,非但未减,尚有增加。时逢富锦县牛患口蹄疫,商人多用大车运疫死之牛肉倾销本县,县政府因未加禁限,致本县牛染患此疫,死亡十之六七。至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春,丛之牛几已死绝,只剩一两岁小牡牛。夫妇相抱垂涕大恸。愁无所依。其宗亲丛子荣者,常往慰之,彼亦养奶牛户,其妻率皆俄人。所养奶牛,亦被时疫瘟死,剩牝牛二头,以一头与之,续精心护养,一年之后,奶牛之业,又复兴矣。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奶牛增之三头。1955年,合作化高潮时,奶牛群增至20余头。1956年初,全部归并集体所有,仍差其任饲养奶牛之职。时夫妇已年及老耄,力不能支。其妻莉莎,1957年因患脑血栓,病亡。丛亦于1959年冬病终。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