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一、方世立

第二集 政界人物

一、方世立



                 第二集 政界人物
  方世立,字向郎,浙江人(所属县治未祥),清同治二年(1863)生。资质聪颖,学业拔萃。年21,中举人第,京师候缺二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调任吉林督抚宪台衙门及建设厅任事,凡十有八年。为人公允,每事必尽瘁悉力,淳朴节俭,下体民情,同僚多所崇誉。宣统元年为屯垦实边警防俄患计,经奏请清廷议准吉林三江一带增设临江(同江)、饶河、绥远、虎林……等府、州、厅、县。方职前时曾屡至下江各地巡视,通晓边情,尤以此地濒临俄界,地处僻远,匪贼时扰,新布政事,诸多艰碍,必择有谋善断者居之。遂选派正五品候补知州方世立任本县设治委员。时年已逾不惑,虽大荒僻陬之地,欣然受命,远涉至此。宣统二年二月初一日,就任于小佳气河,为知县。赁得民房三间,选任知县衙门文书、财税、内务、承审等文职及差役凡八人,起办公务。六月,于小佳气河召开绅民代表集会,遂将县域共划分为四区(见卷二)。各设区长一人,文秘及司计二人。宣统三年,增设警察事务所,共编练警察八名。邮政委以商号代办。自县衙门设官置治之日起,即颁令招垦,饬知各区村。其时县城无一公路,每下往,悉依摇棹小木舟或小帆船上溯挠力河及乌苏里江至一顺号或团山子,虽涉揭不辞。每至荒点,必徒步以往,饬令免征奖垦等安民方策。前县民伐红松原木直运俄境(伯力),无有禁者,方知县颁令每出走一根松原木,收缴木捐税 100文(见卷八林业),偷伐盗运之事乃止。自宣统二年起办县务之时起,至民国元年(1912)三年间,共丈放官荒268方,核13 364垧。已垦荒地1 100余垧。人口渐增,农商经济遂兹肇兴。宣统三年,武昌义举,清帝逊位,时方令仍原位。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吉林省行政公署督抚宪台,委派陈垣(字东元)接任知县,方乃卸职为候补知县,仍留居于小佳气河。后传将委以黑龙江省境(松花江以北)任事,奈因淡漠仕途,未就差缺。民国五年,袁逆世凯窃国称帝,时值第五任县知事陆迈,以边境清苦,体病不支,电请另调他处未准,有绅民代表恒允升及侯万林者,上书奏请方驾轻就熟,仍复原任,招吉林巡按使公署特斥不允。越一年,即民国七年,乃携眷南旋。其后身世及卒年未详。县民有谚:“方知事,草创维艰,劳绩卓著,体恤民务,众望是厚”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