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二、赵邦泽

二、赵邦泽



  赵邦泽,字润之,云南省龙陵县城关镇街下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祖籍山西,明时期先祖,曾任征缅军指挥,后留守滇西,子孙世居于此。自幼天赋聪颖,光绪癸巳(1893)省试中恩科举人,官擢知广西思恩(现改为环江县)、融县等。因体恤民情,惩奸劈佞,廉政自守,负有众望。知融县时,曾不顾生死,率与民众剿匪贼。后因四衙役暗于衙内聚赌,遭谗被议,民国二年远谪吉林知本县事,时年39岁。初抵富锦,时已 9月,往乌苏里江无船,羁旅60余日,11月封冻后,始得本县运货客商牛车,穿涉荒野大甸之任。夜宿荒舍,寒砭肌骨,不成眠寐,曾咏一七绝。原诗已佚,前小佳河村长谷庆云言传略为:“牛车辚辚涉大荒,回首滇川天一方,男儿矢志报邦国,耐得艰辛斯隆昌。”就任后旬日内,遍阅前任卷宗,遂乃巡视各区村。行至西风沟及一顺号(今大和镇)时,见大段荒地迄未开垦,诘之,侍从对曰:“方前令已丈放完毕,奈领荒民户,待价居奇,不肯招徕耕户故也。”遂斥言曰:“国家招垦之策早颁,安可允其独霸怠垦耶!”归乃颁令,凡领荒大户,限半年内一律到段,领五方以内者,盖房一处,十方以内者,盖房二处,其余以此递加,逾期不到段开垦者,半年之内,缴照归公,发还其认领荒费之一半。自此,赵每亲写贴告示,见围观民众,尽皆茫茫,不得其解,始晓本县识字之人特少,其后每例行公告,必亲自当众诵读。并于小佳气河及挠力口二地,各办私塾一处。拟办小学堂二处,因无经费,申报吉林省批款后,遂令饬行。
  时,来自俄境之流民,潜入深山老林耕植鸦片者日多,烟、匪二患,禁不胜禁。住民常闭门家中,而遭盗贼劫掠。奈县衙仅八名巡警,如何是防?遂规定增招警察12名,共计21名,正式成立警察事务所。为解决经费不足,遂将1400垧升科地亩,每垧增收警费银元二角,以解决警察薪饷及活动费,皆奏报吉林督抚宪台允准施行。至此,境内盗寇,大为减少。为谋划开辟饶河至富锦行道,开设银行,禁烟灭匪,调派军队驻守,历陈书呈奏,奈因当时吉林省督抚财力不赀,未能立即照准施行,而对于本县开发,实一长久之蓝图也。奈夙夜劳瘁,民国三年六月忽染肺疾,其侄赵世芳八月来省,时已渐愈。告之曰:“此地林原广袤,实一未来富庶乡也,尔无营商做工之技艺,于此垦殖可也。”民国三年十一月,奉调吉林省。其在广西知融县时,妻室己死,遗下一男寄养龙陵亲族处,迄未续娶。因临行嘱其侄曰:“吾只身一人,宦游无定,汝且留此务农,待有定时,再做区处可也。”遂托赖警察事务所所长苑福堂为之安置,从务农耕。直至解放后1964年,赵世芳仍鳏居一人,为小佳河村农业社社员。1965年返籍,时年已六十有余。据传赵邦泽卒于吉林任所,其子后奔赴之,流落长春,为某工厂之工人,六十年代曾返原籍探亲。未知其详。赵去吉林后之官职及卒年不明。民国云南《龙陵县志》有记:
  “赵邦泽,号润之,嗜学不倦,励志科名。增廪时,屡设大陶成颇多,中光绪癸巳恩科举人,擢选广西知县,署柳州府融县,补授思恩县,遭谗被议,赴吉林投效,著有劳绩。任融县时,善政多焉。”龙陵县志办传称,赵为龙陵三举人之一,实乃一方卓秀,誉满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