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高玉山
九、高玉山
高玉山,字荆璞。辽宁义县人,满族,清光绪十二年生。军伍出身,清末流徙虎林县独木河西之炮手营耕植鸦片,后加入独木河自卫团当差。以其通军伍,且具统领之才,后推举为自卫团队长。民国十七年擢虎林县(今虎头)自卫团总队长。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下江各县,虽因李杜等爱国将士坚持抵抗,未能即陷日手,但因孤无援依,不能持久。伪大同元年(1932)末,饶河、虎林、宝清、抚远各县相继投降日本。翌年三月日本先遣军已将虎林县正式接收,并委派两名日本官员(政治指导官——即参事官及警务指导官)参理县政。续将伪公署机构改组完毕。时高玉山改任虎林县保安队队长,护送日本先遣军司令(接收大员)赴密山,委部下杨培石及卫兵王二楞服侍日本官员起居。王窥日官员床下置二木箱,疑为鸦片货币藏焉,乃密聚数人伺俸晚膳之机暗击之,警务指导官立毙,参事官窜之床下,弹自尻入而胸出。杨培石等以为财货可得,启视之,乃二箱子弹。此伪大同二年(1933)三月初事也。既如此,别无他图,遂乃义举抗日。封锁行道,勿使泄露。高玉山回至虎林,思无良策,乃从之。众仍拥其为首领,定名为“东北抗日救国军”。所部尽皆红布缠袖,俗名“红胳膊箍”。不几日,聚众1 000余人。高率队以攻密山不下,退至虎林,谋与饶河共之,饶正待日人接收,拒与虎林盟。四月初,高乃聚 2 000余人进军饶河。初县署以米、面、猪、鸦片赆赍之,祈以他就,以保城内商贾不受其扰,高不肯,乃举兵攻之。不克,遂逸去大和镇,适遇黑河镇守使马占山属下十二团臧敬之以下 600余人溃退至此,臧言:“四周皆为日人所踞,除饶河一线,别无他途。”遂共谋进攻饶河之计。高、臧二军 2 600余众,子五月二十六日再次进逼饶河。时饶河城内地方兵力不足600人,县保卫团长侯文彩中弹身亡,以下死伤 40余人,余皆遁去,遂克之。救国军总部设饶河。未几,高率队攻黑嘴子,参谋长杨培石及军需处长刘美堂筹措粮秣,征敛无时,商户多有不顺,杨、刘二人遂将县长刘鸿谟及商号八大家掌柜拘缉关押狱中。高闻讯,乃函令释之。高二次进击黑嘴子失利,时聚集饶河之义军,另有前桦川县长张锡侯所部 400余众,武术旅500余人,总编为一、二、三、四、五旅,凡3 000余人。因饶邑地广民稀,粮秣维艰,难奈持久,且日军节节进逼。伪大同三年(1934)一月,高率救国军主力 1 500人,另有共产党领导之饶河抗日游击队 100余人再次攻打虎林及黑嘴子,其余分别留守义顺号(今大和镇)、独木河等地。同年一月下旬,日军由苑福堂、孙行端等人带路自富锦县来攻,救国军各部 1 000余人,分别退至大别拉炕(今镇江村)及外七里沁河口(俗称江口)过江退入苏境。与此同时,高率1 O00余众进攻黑嘴子时受挫,时已入冬。弹尽粮绝,孤立无援,无奈,自虎林(今虎头)逸去苏境,后辗转至新疆。盛世才初委以惠远东北义勇军屯垦委员会委员长,后调迪化(今乌鲁木齐)任督办公署中将顾问。民国三十一年(1942),盛恐高有变,遂囚禁之,未几获释,仍差人监视之。二年后再度入狱,直至日本投降时始获自由。高几番陈请,始获当局批准,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返抵东北故乡。奈因多年历经战事,囚牢折磨,加以万里长途风尘之劳苦,已身心交瘁,故抵沈阳后即一病不起。仅月余,至八月三十一日即逝去,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