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十四、孙锦良

十四、孙锦良






  孙锦良,辽宁辽中人,清宣统二年(1910)生。父清末迁吉林延吉开银店为生,母为蒙古奴隶女。七岁入小学,13岁考入吉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民国十六年毕业。自幼天赋聪颖,所读书籍几过目而成诵,习丹青书帖,字迹工整猷劲。凡体育、音乐,触类旁通。堪称一校之卓秀。适值父丧,无以营生,遂继父业,习银匠手艺,尚饔飧不继。母领二妹拾树皮以为薪,助人缝洗以谋食。因怀仕志,不甘雕虫之技。未几去北平宗叔处求学年许,时值“九·一八”事变,遂弃学返籍,全家迁至宝清。初受雇电话局文牍员,续陟县署第二科科员。民国十九年,为勘大荒务第二处助理兼绘图员。时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炽烈,遂弃职加入前桦川县县长张锡侯组织之抗日自卫军,任卫队少校书记员。因战事失利,孤无援依,未几,被迫缴械,旋失业。恐日寇加祸于身,伪康德元年,携领全家再迁北平,赖胞兄资助入补习学校,经年许,染肺疾辍学。民国二十六年(1937)。芦沟桥事变后,经弟荐任东北难民代表高子桓、刘鸣歧之私人秘书。时反日浪潮蜂涌,参加南京请愿团,历月余旋归。迫于生计,再返宝清。时值伪满洲拓植会社(简称满拓), 办理土地收归国有程序,而将收买之国有土地,然后再分。与农民耕种,凡手持领荒草照或购田土契约者,每垧地可至满拓领得50元伪国币之土地售金。孙乘此机隙,私仿刻官防印鉴,草拟三十垧伪地照一张,领取伪国币1500元。孙非守财之人,宴朋会友,嗜吸鸦片,未曾值得如许家资,不二载即耗费一空。且惧当局追查,伪康德七年,携眷迁饶河。时妹婿王佐臣任自成区区长,荐以小佳河村学校教师,旋至大别拉炕小学,伪康德八年,调饶河县公立实验国民优级学校教辅,以古文教学见长。二年后升教育。伪康德十一年夏,前校长王树芳因与县教育股视学张广信相抵牾,遂下派西凤沟小学。王拒赴,后自谋外调林口县小学,孙乃继任校长。时生活拮据,岁且荒馑,常无米下锅。同年冬,因事去宝清月余,归即为日本宪兵队缉捕监押,以共产党及苏间谍嫌疑受控。其妻聂氏每日携二幼子至宪兵队门前哭诉。孙倍受酷刑,历三月余,因证据不足而获释,后仍继原任。东北光复后,时有共产党于佳木斯领导组建之东北民主大同盟,派李质彬来本县开展组织工作与宣传工作,组织同乐处,孙为其骨干。每夜习演京戏,锣鼓丝竹之声,响至夜半,为之围观者几多。民国三十五年,王景坤团,率一千余兵力,来本县接收地面,匪伪政权人物,俱各下野。时孙任城关两级小学校长,为迎接王团之民主联军开赴本县,曾组织“欣欣歌剧团”,自编剧本,作大型演出。王赏其才,委之以饶河县县长,代赵瀛洲以登显位。所得俸饷,聊足糊口。妻聂氏每至冬日,尚着单衣于山野樵采,饥困劳瘁,不曾稍减.是年冬,三江一带,胡匪群集本县,时县仅四十余支自卫枪械,无力抵敌,故对各方胡匪,均待之以礼遇,差派间里,为匪募集钱粮衣物等。后匪乱渐息。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王景坤团派参谋长徐新彬带一连人来本县取代县长,孙乃逊位。七月,以其藏有苏联所赠手枪,在任时并曾与苏联往来等因,被执,抄收枪支,监押在狱,历时十月之久,直至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土改后获释。孙在狱中,妻聂氏已因携儿带女,忧劳成疾,饥寒死去,年仅五十二岁。遗有年逾七旬婆母及二男一女,家无斗米之储,赖亲友接济度时。既获释,人皆不堪其忧,而孙曾不改其乐。年节新华书店经理贲向荣(代文化业务)受县委之命,组织文艺演出,孙自制道具,自任导演,自当演员。登台演出五六出京戏,统为晋献,曾不获一分文。时县委书记俞时模为其才艺精神所感,屡谋以赈之,因未责成署理而落空,仅仰分得九亩田养生。1949年春迁鹤岗,受聘矿工学校任教。1957年因病退职。尚仰侍八旬老母,畜二小男,后皆训以成人。1972年因肺疾溘逝,时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