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十七、杨洪义

十七、杨洪义






  杨洪义,山东文登侯家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生。13岁出雇邻村为仆。十八岁来东北安达县,受雇牛奶铺,司放牧割草,饲饮诸务。民国十六年 (1927),辗转来本县至小北沟(大鼎子山南), 为地主宋德朴做长工。时以鸦片代币,宋以伪品付劳金。杨以之购物,商铺皆拒收,告之曰:“赝也”。杨归持斧以逼宋,宋惧之,乃付以真土 (俗称鸦片为烟土,简作“土”)。
  时值“九·八”事变,未几,日寇进占东北全境,本县荒乱尤甚。宋因杨持斧相逼,耿耿欲报,杨避其害,乃毅然加入饶河抗日游击队,宋始畏惧,不敢近焉。初为军需征募员,每深入山沟民户筹募之钱款(鸦片)粮物,虽锱铢必缴,无一苟私贪鄙,因上颇信赖之。未几,收为中共党员。时日寇暗探,四处收集反日会及游击队活动情报以献,山民及抗日地工人员,遭逮捕杀害者无计其数。伪康德二年(1935)初,有一青年为抗日军送信,行至小北沟北之分水岭,与一暗探相遇,暗探以攀谈乡里迷其心,遂乃露之,而被害,与之相牵连之山民,遭抓捕者凡十余人。有顷杨山行大顶子山前之丛林间,遇一对中年男女,肩负小囊,穿山而行。杨诘之:“将何往耶?”对之曰:“去三人班”。杨威逼之曰:“去三人班,东有官道可行,奈何绕山而走?”男支吾无以对,女悚惧然怨曰:“吾不随汝来,偏要俺作陪,请自招来。”男见无能瞒,遂供之,言其受县警察队差派,至沟里伺探抗日军活动情报。杨搜其身,有县警察队出具之通行证明,遂乃果断除之。伪康德三年(1936),擢七军军需处处长。自是为李学福之慕僚,时所策谋,辅佐多焉。伪康德六年(1939),吉东局派罗英为七军政委,后得知罗已于牡丹江叛变自首,抗日志士为其所供,遭逮捕残死者多人,密令就地处之。时军长李学福,拟即执行,杨谏之曰:“今伍中民族间时有龃龉,隔阂方兹消弭,罗乍来此,即行处死,兵士不明其因,且军部首脑,朝鲜族居多,恐生误解,不如移至他处密决之”。李遂就其意,乃伪传上令,调罗赴依兰开会,差人与之偕行,至依兰县南沟里缢之。是年杨奉命去富锦二龙山募积粮食,并密将传单贴于警察队之围墙,为敌所察。反日会头目,见其膝股佝跼,无以远走,俾匿之。杨回蜿而去,倏无影迹,敌四处追捕,莫知其所往。时四团副姜尚平不满军部少数鲜族专财权,遂带 200人于同江青龙山开辟基地,意欲脱离军部而独立。军部派特委委员郑鲁岩往说之,姜将郑扣为人质,以索枪械,褫其棉衣鞋袜,不准外出。郑索佳肴并鸦片吸食,姜尽依之,并恫吓曰:“凭汝吸食,枪不送来,必以汝命相抵。”军部见郑不归,再派杨前往,至则姜与之索枪械,杨曰;“枪属国家所有,个人无能为力,汝扣留一人,不能为一人而折全军,汝意可传,待上商酌可也。”姜乃平息。郑戏言曰:“待吾归之后,或给汝枪,或来伐汝,我将亲率军来攻。”姜乃释郑,其后杨一直随军部行动。杨常只身外出,每风餐露宿,腰腿酸痛,已成痼疾,力弗能支。伪康德六年末,上命赴苏,入抗联野营,并承担战时苏情报任务。伪康德十二年八月,东北光复时,随李延禄等回国,任富锦县公安局长,娶周淑荣女士为妻。1950年,调任饶河县公安局长,后擢县长。1952年初,去哈尔滨参加“三反” (反贪污、盗窃、浪费) 会议,归返乘公共汽车,经虎林县杨岗护林防火检查站,因衣兜遗有二支火柴,责其“擅自带火”,受记过处分。归来时,见县内有大量砍伐鲜树以为薪柴者,遂命禁止并查处之,自咎愆过。1952年八月调省属国营宁安农场场长,翌年再去长春工农文化干校学习,1955年仍复原任。因抗战时期,多年饥寒冻馁,积劳成疾,致常年哮喘痰咳,每工作稍累,病即复发。1968年,文革中诬为“苏联特务”被捕入狱。时已近春节,县军管小组派人前往其家絷之。初问以“年货已备办乎?”对曰:“皆完满无缺矣”。军管人员言曰:“请汝至县过年耶”。对曰:“谢谢,切勿额外关顾了。”军管人员迳直言曰:“欲去得去,不愿去亦须去!”杨始悟其意,遂正冠拾履以随,慷慨应曰:“请前带路可也。”被絷三日,哮喘之病复发,愤懑抑郁,无以凭诉,病益重,不时昏厥,乃复保外就医,不数日即含恨而卒,年63岁。直至1979年方始平反昭雪,时已魂销十有一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