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笔架山农场

第三节 笔架山农场



               第三节 笔架山农场
  位于福利屯西16公里处。地理座标:北纬46°48′~47°01′东经131°16′~131°18′。东至哈达密河,南与山区公社相连,西至柳树河与丰乐公社为邻,北至桦川县江川农场。全场面积160.035平方公里,辖16个生产队,6个工业企业单位,1个汽车队,工个工程大队,7个自然屯。共有3,000户人家,12,717口人;其中满、朝鲜、回、蒙、苗、壮等少数民族384人。1969~1978年,此场曾有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场部驻于笔架山屯。
  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一师建此农场,同年秋,因此部队开赴抗美援朝前线,遂为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四团接管。1952年,属东北地区国营农场管理局,定名为国营笔架山机械农场。1953年归松江省公安厅四处经营,改为松江省笔架山劳改支队(劳改农场)。1954年,黑龙江、松江两省合并后,更名为黑龙江省第七劳改管教支队。1956年并村划乡时,此处成立笔架山乡政府,与农场并存,属集贤县,1960年归双鸭山市管辖。1963年复归回集贤县辖,1968年此场变地方国营农场,仍属集贤县,1970年改为黑龙江省国营笔架山农场,受合江地区直辖。1971年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1976年属红兴隆农场管理局。1978年宝山农场 (原二十六团) 并入笔架山农场。1981年复为黑龙江省笔架山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劳改农场),由省公安厅辖。因场部在笔架山屯,得名“笔架山农场”。
  此场耕地为154,356亩。主要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等。1970年总产5,428万斤,商品率为 68.7%;机械化程度较高,有链轨拖拉机63台、胶轮拖拉机43台、联合收割机52台、机引农具479台(件),耕地全部机械化。工业有场办煤矿2处,造纸厂、木材厂、农机修造厂、砖厂、米面加工厂各1处。1980年产值达314万元。
  此场近年有较大发展,有果园1处,面积达5,882亩。1980年产果25,636担,畅销省内外。造林面积13,888亩,育苗385亩;1980年统计猪存栏865口,交售商品肥猪1,360口,绵羊1,393只、黄牛128头、马194匹。境内有中型水库 1座(伪满洲国遗留水库,业经改造使用),近年又修筑两座小型水库(红旗、铁北),总蓄水量8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10,000亩;3个水库均养鱼。
  此场现有中学4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3,278名,其中中学生1,038名。教职员工298人。场有医院1处,病床67张,各队有卫生所24处,医护人员共108人。
  场部设有商店、饮食、理发、照像、浴池等。各队均设有小卖店和服务业小组。
  铁路佳富线横穿场区南部,设有笔架山车站;哈同公路贯穿场区,与各队道路相通,构成完整公路网,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