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十七章 渔业

章下序


  
  本县渔业生产事业发展较晚,1970年成立蚕业水产站,1972年水产业务转交县水果公司,1975年单建水产站,隶属县联社。此间主要负责收购和外调水产品供应市场需要。1967年在农丰大队试验淡水养鱼,收效不大。1976年开始设县鱼种场,1977年建水产公司,1979年建水产科,扩大鱼种场,建技术推广站。水产系统技术力量逐渐加强,现有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员4人。
  近两年来,淡水养鱼由小点试验发展到大水面推广;由过去单一的集体养鱼到国营、集体、机关团体、个体四种经济类型养鱼。养鱼点已发展到44处,放养水面发展到 2,420亩,越冬面积 525亩,年捕捞量20吨。主要放养草鱼、鲢鱼、鳙鱼、少量的鲭和本地的鲤鱼、鲫鱼。因自然水面逐年减少,水质污染,自然捕捞量小,淡水养鱼面积不大,还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食鱼需要。国家对我县淡水养鱼事业十分重视,1981年省拨专项扶持基金10万元,给本县发展养鱼。
  1976年在山区公社庆丰水库建鱼种场一处。由于该水库造池面积小,水源不足,交通不便,翌年迁至山区公社转山桥。1978年建种鱼池4个,越冬水面30亩。当年生产草鱼秋片7万尾,全部越冬。后因闸门漏水决堤,鱼种尽失。1979年重新修复,水面扩大到50亩,生产鱼种15万尾,全部越冬自养。生产成鱼3吨,供应市场。1981年鱼池水面又扩大到100亩,其中越冬池23亩。生产鱼种42万尾(3万尾提供本县养鱼场,余越冬自养,生产成鱼3吨)。鱼种场已由初建时的10名职工,发展到22名。在发展主业的同时,还从事生产木耳及其他农牧业生产。  附:全县淡水养殖生产情况表
               全县淡水养殖生产情况表



  说明:1979年,国营放养水面32亩,放养一万尾。产量 0.5吨,越冬水面22亩。1980年,国营放养80亩,13万尾,产量2.5吨,越冬水面22亩。机关团体放养水面315亩,10万尾,产量1吨。1981年国营放养水面120亩,放养15万尾,产量3吨,越冬水面22亩。机关团体放养445亩,12万尾,产量1吨,越冬水面160亩。个体养殖1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