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节约能源 第五节 节约能源
本县节约能源工作,1979年以前主要由煤建公司、供电局、电业局、石油公司等主管部门负责。1979年县政府成立节约能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仍设在煤、电、油主管部门。主管部门领导兼任办公室负责人。1981年10月,县政府重新建立节能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能源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委内,负责全县能源的节约工作。“能源”主要是指煤、电、油而言。
一、煤炭节约
本县年需煤量在18万吨左右,国家只拨给3万6千吨,每年再争取到1万至2万吨地产煤,计5~6万吨。加上县升平煤矿年产的 4至5万吨,全县仍需8万吨左右才能满足最低需要。这部分都要靠各单位和个人在双鸭山矿和其他小矿自行解决。因此,燃料公司不仅管供、管用,还要管节约用煤。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节煤工作更显重要。节煤工作是1964年开始的。燃料公司下设节约办公室,开展节约煤炭的宣传教育工作,兼组织各单位进行改炉改灶。全县工业和取暖锅炉共70多台,应改45台,从1979年至1981年共改革锅炉4台,年节煤349吨。1974年饮食服务业有大小灶 104个,从1964年到1974改革27个,年节煤252吨。1979年国家投资7.9万元,自筹资金6.8万元。改革4台生产炉。年节煤1,400吨。通过改炉、改灶,全县年节煤量为2,623吨。
电力节约
电力节约主要由供电局、电业局负责。1976年由于合江电网严重缺电。供需矛盾相当紧张。根据上级指示,县成立电力办公室,负责全县(主要是城镇)的电力节约工作。电力办主任由工交办主任兼任,副主任由供电局长担任。
电力办成立后,在电力节约方面主要作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开展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教育工作;(2)推广应用节电新技术;(3)帮助大宗用户提高电力利用率,降低产品单耗电指标;(4) 组织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大普查,相应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无功损耗;改革大马拉小车的用电设备,达到节电目的;(5)培训节电技术骨干,推广节电先进经验等。
历年节电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度
1976年~1981年推广节电新技术共有:
1.推广交流电焊机空载自动断电器50台,每台年节电1千度。
2.推广交流接触器无声运行节电器23台,每台年节电600~1,000度。
3.推广硅酸铝保温材料电力设备1台,可节电35%,年节电3万度。
4.推广低温远红外线电器设备12台,可节电35%,年节电10万度以上。
5.改造1台电动风机,115千瓦,每年可节电5万度。
6.推广装设电力电容器134台,2,790千乏尔。每年可减少无功电量415万千乏尔小时。
农村节电
农村节电主要由电业局负责。电业局由一名副局长和一名用电股长负责此项工作。1976年以后,建立健全了节电规章制度,节约电力者受奖,浪费电力者受罚。狠抓了节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以及节电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节电效果逐年显著。
1981年本县农村用电有如下六项具体规定:
1.“一有”:有节电计划,
2.“二定”:定设备、定电量。
3.“三调”:调整设备配套,调整力率,调整设备利用率。
4.“四不准”:不准窃电,不准用电取暖做饭,不准私拉乱接电路,不准使用非标准电器设备。
5.“五不点”:大灯泡不点,无人不点,睡觉不点,天不黑不点,长明灯不点。
6.“六查六看”:查用电管理,看计划用电;查负荷率,看班次安排;查产品单耗,看节电潜力;查设备利用率,看产品耗用;查节电措施,看节电效果;查全民企业用电,看用电是否合理。
到1981年止,全县农村用电已采取如下技术革新措施:
1.采用节电电容器、电焊机节电器、远红外线加热和电磁开关、无压运行等节电新技术。
2.变电所合理布局。1975年前全县农村只有1处变电所供电,到1981年改造为3处变电所供电。
3.配电升压。1975年前全县12个公社全是 6千伏线路,供电565公里,配电变压器509台,总容量24,570千伏安。到1981年,建60千伏输电线路12公里;6 千伏配电线路改造升为10千伏供电的有7个公社,302公里。变压器253台。计13,465千伏安。
1975年前,农村年供电量为1,000万度左右,损失电量占15 ~20%,1975年最高达25%。从1976年抓电网技术改造,节电工作效果较显著。每年损失电量占供电量的 10%左右,损失电量下降一半,年节电量在100万度左右。
石油节约
石油节约主要由县石油公司负责。从1963年至1979年石油公司由业务股一人兼职搞节油工作。1979年公司内成立节约股,专抓节油工作,除负责全县城乡各单位节油外,还对双鸭山市驻福单位的节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1979年节油的具体措施是:推广汽车节油新技术一“九孔片”,经过 200余次的试验,路试运行3,000多公里,获得成功,节油率10.9%。这项新技术当年在县内大部分老“解放牌”汽车上推广应用。润滑油节约是应用锯沫滤芯进行过滤的技术。1979年全县节约成品油450吨。废油回收20吨。
1980年,节油的具体措施是:(1) 汽车继续推广应用“九孔片”、“三重喉管”,以及“怠速节油器”等节油装置。(2)柴油车搞水套预温器等。全年节约成品油550吨,废油回收50吨。
1981年节油的具体措施是:(1) 农村社队抓单机、单车核算。城镇内重点抓较大的汽车队的耗油定额(如省直汽车四中队,二运公司,商业食品站汽车队等单位),(2) 继续巩固节油新技术:如“九孔片”、“三重喉管”、“怠速节油器”、“锯沫滤芯”等,全年节约成品油604吨,废油回收50吨。
农村节油
农村节油工作主要由农机科负责。
组织机构:自1978年开始到现在,科、站(各公社农机站)、队(生产大队)三级都设专人抓节油工作。科内由机管股主抓节油工作。
节油措施:
1.建立健全制度。如规定标亩耗油定额,节油奖励,搞单车核算等办法。
2.加强油料管理。如各公社大队建立标准化油库,设专人管理。防止漏、洒、丢、送、烧等。
3.推广六项节油新技术。
(1)机车上四项:水套预温和磁电机离合器装置。发动机内两项:机油和柴油过滤。
(2)车队两项:封闭加油与废油过滤回收。
节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