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营商业
第三节 国营商业
第三节 国营商业
1946年,本县成立贸易局,当时主要经营棉布、食盐、火柴等人民生活必需品,以及收购粮食和土特产品。到1949年经营品种达到500多种。
1950年国营商业有较大发展,为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扩大了经营项目,经营品种增加到 1,000多种。1951年进行“三反”、“五反”运动,打击不法分子,纯洁队伍,端正作风,提高了国营商业的信誉。1954年,本县棉纱布实行计划供应,使棉纱布的供应得到保证,限制了私营商贩的投机倒把。1955年县成立商业局后,国营商业职工达到 284人。1958年,国营商业职工人数达到 1,136人。1960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商品奇缺,物价上涨,商业萧条,卖钱额下降。1963年商业形势有所好转,到1965年,本县商业出现了商业品种供应齐全,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好形势。“文化大革命”十年,商业停滞不前并遭到很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营商业又出现了繁荣景象,商业网点不断增加,经营管理明显改善,城乡市场,购销两旺,非常活跃。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不断前进,国营商业不断发展壮大。到1981年末,全县商业职工人数为 2,238人,总营业面积17,800平方米,经营品种11,000余种。社会商品销售额为1,76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9,040万元,商品购销存总额1,091.1万元。当年,猪肉由每人每月半斤到敞开销售,年末库存为 1,863头,牛48头。其它如肥皂、洗衣粉、手表、絮棉、化纤布等,皆有存余。
百货公司
百货公司建于1949年,1956年百货公司搬迁到福利屯,同时建立百货一商店。1977年至1980年,拆除原一商店,建4,000平方米的百货大楼。1978~1979年营建1,280平方米百货二商店大楼。全公司年销售额450万元。1981年百货公司总人数为549人。下属单位有:百货批发站,百货一、二商店,打棉厂,被服厂和青年商店。
五金公司
五金公司是1956年在百货商店分出的一个商品专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9年纳入县供销工业器材供应站,成为此站的五金部。1962年又从“工器站”分出,和百货商店的五金组、燃料公司的化工组合并为五金公司。经营五金交电化工商品。
1962年此公司营业面积为 400平方米、经营商品千余种,销售额越来越大,到1970年销售总额为 139.3万元。1981年五金公司下设有五金交化三级批发站、五金商店、五金交电修理部和青年商店,经营4,700多种商品。总营业面积达2,537平方米,年销售总额 420.8万元。职工总数为104名。
蔬菜公司
蔬菜公司于1959年7月成立,职工21人。主要负责蔬菜的经营。1963年5月与烟酒公司合并,1972年 7月又单独成立。以包销蔬菜为主,兼营酱菜、干鲜菜品、调味、菜籽和干鲜果品、糕点、糖果等近200多个品种,年储白菜500~600吨,年销售总额为200万元左右。
1979年试行产销见面。此公司仅负责一个生产队的蔬菜包销。
1980年蔬菜生产全部产销见面,并转向指导蔬菜生产。
1981年蔬菜公司下属单位有:蔬菜批发部,蔬菜第一、二、三商店,酱菜厂,豆腐房及青年综合商店2处。职工人数为255人。
医药公司
伪满期间旧药房都是私人开设,共有21家。到1956年“一化三改”时,合并为11家。总店1处,支店6个。
1956年始建药材公司,职工33人。1967年建1处人参加工厂,面积为480平方米。1981年医药公司下属单位有:药材批发部、医药商店、集贤医药批发零售商店、太平镇医药批发零售商店、青年医药商店和医药综合商店。全部职工人数为144人。
烟酒公司
本县于1950年始有烟酒专卖事业,时设烟酒推销部 1处。烟酒销售网点28处,归税务局统一领导。1954年 6月与税务局分设,并在集贤和福利两镇设批发部,负责专卖品的批发业务。经营品种有甲、乙、丙、丁级烟卷,散装白酒,各种色酒等百余种。各处生产的白酒由烟酒公司统一包销。
1974年成立烟酒专卖管理局。全县酒厂共有 4处,有集贤镇酒厂和集贤果酒厂,另有两处是社队企业办的酒厂。到1981年社队酒厂共有60处,年产量 300多吨。此酒质量差,度数低,价格低于国家牌价,但补充了市场。
1976年收专卖税11,000元,1978年收专卖税29,000元。1981年收专卖税10,200元。专卖局与烟酒公司合署办公,由烟酒公司具体管理。1981年公司下属单位有批发部、烟酒商店、糕点厂、罐头厂、青年综合商店3处。全部职工人数为319人。
饮食服务业公司
1956年前,集贤、福利两镇共有6家商店、服务店,7家照像馆。1956年县成立饮食服务业公司。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饮食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项目日益增多,服务设施愈加完善,经营品种更趋齐全,技术质量不断提高。到1981年止,饮食业卖钱额达 309.2万元。全部职工人数为874人。公司所属单位有国营、公私合营饭店21处,青年饭店7处,理发店4家,照像馆4处,浴池1处,冰棍厂3处,还有饮食机具厂、维修队和青年商店2处。
石油公司
此公司于1952年建立,负责供应县内生产用油。到1969年 5月,国家投资170万元,历时5年,建成一座中型油库,拥有6个大型金属罐,每罐可储油1,000立方米;铺设地下输油管道7,500米,筑铁路专线 2,290米。1981年公司下属单位有;批发部、加油站、各公社石油管理站10处、青年综合商店2处和青年装卸队,职工人数为197人。
食品公司
此公司于1972年商业、供销分家后成立。
当食品肉由国家统一经营的初期,农村没有实现合作化,经济力量薄弱,生猪发展缓慢,因之城镇肉食供应极不稳定。七十年代在农村实行生猪收购政策后,兑现饲料粮,签订派养派购合同,农村“大养其猪”,生猪大发展。城镇猪肉供应情况大有好转,但仍然不能满足供应。1972年到1975年平均每人每年可供肉 7至9斤。1978年可供肉食7斤,比1975年略有下降。1980年收购生猪26,557头,人年平均食肉量25市斤,基本敞开销售。1981年人均供肉为18斤。现公司下属单位有:批发部,肉食加工厂,肉食商店,生猪收购站12处,青年商店 9处。全部职工人数3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