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建县后驻军、剿匪、兵役、民兵、战勤

第二节 建县后驻军、剿匪、兵役、民兵、战勤


 
         第二节 建县后驻军、剿匪、兵役、民兵、战勤
  一、机构设置
  1946年6月6日建县后,集贤镇卫戍司令部改为集贤县独立团,当年冬建立起 5个区中队,内设指导员、中队长、中队副、文书、司务长等干部。1947年 1月独立团改名为县大队,1948年县大队、区中队同时撤销。同年县政府成立武装科,区设武装助理,负责民兵工作和兵员、战勤动员工作。1951年县武装科和区武装助理均改设为县、区人民武装部,县武装部下设军事股、政治股,工作人员 7名。1954年县武装部改名兵役局,下设动员、征集、训练、统计和预备役 5个科,列入军事编制。1960年县制撤销时,兵役局改为双鸭山市郊区武装部,1962年县制恢复时又改为县人民武装部,下设政工、动员、作战训练 3个科,同年各公社及部分企事业系统共组建起15个武装部,配备专职武装干部30人。1979年县武装部又增设装备科,1981年装备科与动员科合并,武装部总编制17人。
               1947年县大队组织情况表



              1947年6月各区中队实力表



  二、驻军、剿匪
  伪满政权垮台后,富锦县五区一时呈无政府状态,匪盗蜂起,有枪便是王。为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当时合江军区曾派老五团、合江四支队等部队在集贤境内协助县独立团 (县大队)剿匪。
  1974~1975年在福利镇县三中院内驻军一连人左右。
  1945年 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此地呈无政府状态,“有枪便是草头王”,集贤境内的各股土匪乘机活动。当时有:李延会、李运生、马永胜(伪警尉)、杨风泉(杨荒子)、佟家勤、李文志等土匪10余股,匪徒达 500人左右;同时宝清、桦南、桦川的俞殿昌、张剑、王恒,王福、姜大巴掌等大股土匪也经常窜来抢劫民财,骚扰地面。政治土匪李延会、马永胜、佟家勤等尤为猖狂,他们大量网罗伪警、宪、特,兵痞流氓,无赖及土豪劣绅,扩充实力,以俟国民党中央军到来接收时,以得高位。其为讨得“国军”欣赏,极力骚扰我党,我军和老百姓,破坏民主建设。为保卫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集贤人民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剿匪活动。
  1946年 3月,中共合江省委派土改工作团进驻太平镇,广泛发动群众,扩大武装队伍,进行剿匪,建立政权;然进驻不久,即被政治土匪佟家勤撵出。部分工作队员被捕,遭毒打后释放;同年 4月第二批工作团在富锦军分区五团二连保卫下,重又进驻太平镇。土匪佟家勤、杨荒子得知后,合伙埋伏在王马架屯的大沟里。并派人送信,声称“要五团二连退出太平,否则就全部消灭,如果不退出,就来王马架屯较量一番”。二连因到太平不久,立足未稳,加之敌情不明,地形不熟悉,匆忙出击,中了土匪埋伏,有12名战士牺牲。后在省军区骑兵营援助下,才消灭了土匪,活捉佟家勤、杨荒子和李文志等匪首。此后太平人民乃得安定。
  1946年5月,县独立团又先后剿匪 4次,消灭张剑、王恒等4股土匪,击毙匪徒20余人,俘虏27人,缴枪50余支。后在建县时,于集贤镇街里建立一座中心碉堡,碉堡上大书“威镇反动”四字。
  1946年11月,政治土匪李延会在大叶沟修筑防御工事,叫嚣要和八路军决战,并派人给我军送信,声称:要我军赶快投降,否则采取行动。激我军出击,妄图在大叶沟消灭我军。当时县独立团决定:由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连组成剿匪战斗队,由团长汤生昌率队出击。计划在黎明前赶到大叶沟,摸进土匪老巢,以全歼之。由于四连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到大叶沟后,已是天明时分;加之故情不清,地理不熟,且带兵者有些麻痹,误入土匪包围圈遭伏击。团长汤生昌遂带领指战员奋力冲锋,但土匪早有准备,占据了有利地势;我军经奋勇冲杀,有百十人突围,余者或战死,或被俘,团长汤生昌牺牲。
  1947年 3月,匪首李延会率残匪,又在三门周家一带骚扰,破坏土改运动。太平区政府和区农会为保卫政权、保卫土改,派工作队长刘文胜、区农会主席徐友贵带领区中队一班战士到三门周家组建民兵,但尚未开展工作,当晚即遭土匪袭击,徐友贵牺牲。
  1947年 4月,合江警卫团和第四支队配合,全歼本县境内土匪。剿匪的胜利,保卫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当时的《东北日报》(1947年 4月18日)刊载:“目前东北大部地区已无匪踪,人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即包括本县剿匪的胜利结束。
  三、兵役
  从1946年建县起到1954年实行志愿兵役制,兵员征集由县政府直接承办,征集兵员先入区中队或县独立团(县大队)训练,然后分批送省军区或前线。1955年颁布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征兵工作由县兵役局、武装部承办;第一期义务兵于1956年春征召入伍。
           1946年至1947年由县大队输送出的新兵数



             1950年至1981年历年征兵数字



  四、民兵
  本县在1946年反奸清算时开始在部分村屯组织民兵,1947年土改中,随着农会的建设,农村普遍建立起民兵基干队,保卫土改果实,保卫政权,维护社会治安。土改后各村政权中都设了武装委员、民兵队长。
  1959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民兵工作大发展,到1962年全县民兵增到×××××人,其中基干民兵为×××××人,统编为 1个民兵团,由县委书记兼任县武装部第一政委、民兵团政委,下辖××个营,总共××个民兵连,共有武器×××件,基层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别兼任本单位民兵组织的教导员、指导员。
  集贤县民兵历届代表大会情况
  第一届:1959年11月,全县四好连队五好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总结交流全民皆兵工作经验。
  第二届:1960年11月,全县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第三届:1967年9月全县民兵代表大会。
  第四届:1968年6月全县民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第五届:1971年3月四好民兵连代表大会。
  第六届:1976年8月四好民兵连代表大会。
  出席省级以上先进集体
  1、1960年4月升昌公社东方红大队史会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领奖品“光荣枪”一支。
  2、1978~1980年农丰大队民兵连先后出席省军区和沈阳军区民兵双代会, 被评为先进集体,领沈阳军区授予的“光荣枪”一支。
  3、1980年9月集贤公社被省军区评为民兵装备管理先进单位,领奖旗一面。
  预备役登记工作
  为了准确掌握预备役官兵的数质量及分布情况,给战时兵员做准备,1956年7至8月,对全县年满18至35岁的男性公民和在这个年龄内具有8种专业知识的女性公民进行了登记。1958年5月又对在部队授予预备役职衔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进行一次登记。
  “文化大革命”中预备役登记工作停顿,1980年恢复了登记工作。
  五、战  勤
  解放战争时期本县曾动员和组织大批战勤担架赴前线参战,同时全县妇女每年都做军鞋、晒干菜支援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0年、1952年组织两批担架队共 700余人,赴朝参战,全县妇女共献干菜40,582斤。
  1953年、1954年两次组织战勤民工赴大连修筑机场,每次300余人;1960年组织200余民工赴五常县修筑机场。
  1966年、1967年两次各组织500余战勤民工赴饶河小佳河修筑战备公路。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本县出动大批战勤汽车运送弹药粮食,每年组织一千余名县城职工和中学高年级学生到火车站装卸军用物资,县供销社汽修厂、运输公司三保厂、白铁社、烟酒商店等七个单位和33名职工在这次支前中立功受奖。
  1970年、1971年两次各组织500余战勤民工到大兴安岭修筑战备铁路。
  1981年组织500余战勤民工到抚远县修筑战备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