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五十六章 民间传说

章下序


  
  七星砬子和“石门子”的传说
  传说天上的二郎神有一条赶山鞭,任凭什么样险峭的高山、逶迤的峻岭,也得听任其摆布驱使,如共不然,二郎挥起赶山鞭,不肖几下,就会将其挥得粉碎——七星砬子原并不在此,乃在遥远的西北天边,名字叫阴山,二郎为填平这里的大海,将其赶来。
  那是在很早以前,七星砬子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黑浪滔天,烟波浩森。从遥远西北天边——阴山吹来的冷风,袭着海面,刺人肌骨,又冷又凉,就连天上的神仙都不愿从这里经过。
  有一天,玉皇大帝的外孙子杨二郎,应北极玄天真武大帝之邀去赴宴。他驾着五彩祥云,只顾埋头赶路,飞到一片大海的上空,竟错当北海,按落云头,纵身下海。哪知这海水漆黑冰凉,神通广大的二郎神连连打了几个寒战,急忙翻身出海,跳上云头,唤来当地土地察问。一问,才知此处并非北海。二郎因此误了“北海之宴”,非常生气。他召来梅山六兄弟,拿出赶山神鞭,高高举起,使出移山倒海的本领,把西北天边的阴山连同大大小小的山丘,象赶羊一样统统朝这大海中赶来,那被赶来的山纷纷堕入大海的波涛之中。一时间,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声震九霄;天上的星宿也来观看,景象十分壮观。顷刻,汪洋大海不见了,这里出现了一片起伏逶迤的山岭;群山之中七星砬子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如今登上七星砬子,向西北天边放眼眺望,一马平川,不见一座山丘,这就是因为那里的山全被二郎神赶到这儿来了。
  二郎嫌走在最后的一座大山行得太慢,就向其猛击一鞭,顿时抽落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岩石“轰”的一声落在另一座向前行进的山梁上,山梁立即被砸断变成两座山,样子很象一座大门。被二郎抽掉的那块巨大岩石立在这“大门”之间,很象门扇。此后人们称这里为“石门子”。如今,这块巨石被二郎的赶山神鞭抽打的痕迹,还清晰地留在石面。传说,当时二郎感到有些疲倦,还曾坐在这块石头上休息,石下的两个大坑穴就是他蹬的脚印。
  车前草的传说
  车前也叫车前草,叶子象猪耳朵,梗儿象老鼠尾,是利尿、清热、明目的良药。
  相传,在我国汉朝有位名将叫马武,带兵来此打仗,恰时值酷夏,缺水断粮,久旱无雨,士兵没有吃的和喝的,因此连打败仗,士兵死伤惨重,被迫退守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再也不能后退了。剩下的人、马又大多患了膀胱“湿热症”,人、马尿血,失去了战斗力。马武眼看人、马被疾病折磨,士兵士气低落,战马也不再嘶鸣,十分忧虑。加上不知什么时候,敌人就要来进攻,心情更加焦急。一天,马夫忽然发现给自己拉车的马不尿血了,也显得精神许多,心里很纳闷,他想:“莫非这马的病好了?是吃了什么治好的呢?”他围着马转来转去,地上光禿秃的,除了一些矮小的草以外,别无他物。马夫想:一定是这些草治好了马的病。想到这里,便在车前拔了许多野草带回帐棚,自己煎汤饮服,连饮几天后,小便居然正常起来。马夫心里十分高兴,忙将这意外的发现禀告马武。马武闻后,欢喜异常,急忙号令三军将士立即拔草煎汤,人喝马饮。大家喝了几天之后,都慢慢地好了起来,全营一片欢腾。马武忙唤马夫问道:“这草长在什么地方?多亏它救了我们!不然我们说不定就要全军覆没呢!”马夫就领着马武来到了帐外,用手指点着说:“就是车前的那片野草,”马武一看,大笑道:“好个‘车前草’,本领真不小!”。从此,车前草的名字便流传下来。
  “救兵草”的传说
  在索伦岗一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小草,人们都叫它“救命草”。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将军驻守在这里,这里的渔民、猎户都过着安谧宁静的生活。
  有一年四月的一个夜晚,突然从极遥远的地方杀来一伙红毛绿眼的罗刹。他们一路烧杀抢掠,眼看杀到索伦岗;将军急忙鸣鼓集众,率兵御敌。哪知,这些碧眼红发的罗刹十分凶悍,两军对垒了几天,杀得难分难解,费了好大劲,才将罗刹暂时杀退。但是,将军的粮草已经不多了,最多只能支持一两日,内地运送的粮草还没有到,将军心里很着急。他立即吩咐将士们分头筹集粮草。两个时辰后,出去的人都空着手陆续归来。四月的光景,春风还刚刚吹到这里,积雪还没有化净。在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打鱼和打猎的人家,户数又不多,都没有存粮,哪里有粮草可筹呢?将军实在没有办法了。
  这时,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倏忽出现在将军身边,连离将军最近的人都没有察觉。老者笑眯眯地叫了一声“将军”,然后说:“将军舍死忘生,抵御外寇入侵,实在令人钦佩。我是特意给你送粮草慰劳三军的……”将军听了又惊又喜。老者请队伍马上去取粮草,他把队伍带到南山下,只见大地山洼里满是积雪,哪有半点粮草的影子?将军非常奇怪。这时,老者慢慢地走到一块巨大的卧牛石上面,用柱杖在岩石上轻轻地扣了两下,一时间,天气转暖,寒林转青,山谷转绿,眼瞧着嫩草破土而出,泛起层层青浪,越长越高,经风一吹,不一会儿竟抽出了金黄的穗子,犹如珍珠般的草籽,散发出奇异的馨香。而且,就在不远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一股清泉。将军看了,马上命令士兵们采集草籽烧饭,用草杆喂马。这草籽十分好采,只需用手轻轻一撸,草籽壳儿就飞得干干净净,剩下的几乎全是嫩黄的米粒。过不大功夫,将军的宿营地的各个角落里就都冒起炊烟……。说来也怪,人吃了这种米饭,顿觉疲劳全消,神清气爽;马吃了这草,登时身轻体键,移尾扬鬃,将军十分高兴,脱口说道:“真是‘救兵草’啊!”他急忙找这位神奇的老者道谢,可是,老者已无影无踪了。将军和士兵们吃饱了饭,人欢马寥,士气大振,将罗刹杀得人仰马翻,敌酋被将军一刀就斩于马下。那些剩下的罗刹,树倒猢狲散,很快逃得无影无踪了。此后,“救兵草”连同这个故事就一直留传下来。
  红榛叶的传说
  北方的金秋八月,山岗上一片火红,象艳丽的鲜花在翻波作浪,象落霞在兴奋地燃烧……。走近一看,那红的颜色不是别的,原是榛树叶儿,红色的榛叶儿。
  传说九仙女十分喜欢榛树叶儿——就是神话中传说的九天仙女。因为她生在天宫,长在瑶池,除了有时到蟠桃园中玩耍嬉戏一会儿,就再也无处可去,实在寂寞得很。出于好奇,真想到人间看看。一天,她们在蟠桃园里玩得实在太腻了,就背着姐姐们偷偷地飞出南天门。她飞呀,飞呀。不知不觉飞出了很远。突然发现一处山林,这里实在太美了:有终年不谢的花果,有翠蔚高耸的森林,有漫山奔跑的獐狍野鹿。于是她悄悄地从云端上降下来,尽情地游览这里的景色。她走着走着,在一片小树棵前站住了脚,那小树长得确实可爱,朴素无华,翠绿的叶子象玉一样姣洁。她信手摘下一片嫩叶,放到鼻端去嗅,嗅了又嗅,气味真是清馨极了;然后她又用她涂着胭脂的嘴唇轻轻地吻着;当她再拿起这吻过的榛叶一看,不得了——这片叶子上留下两块鲜艳的红痕!
  原来九仙女游玩过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完达山;她吻过的小树叶就是这山上的榛柴棵子叶。不信,请看榛柴棵的叶片上都有两块对称的红痕,那就是九仙女当时那“一吻”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