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规划

第一节 规划



                 第一节 规  划
  一、城市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1986年,城市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建站负责。《宝清县宝清镇总体规划》(1984~2000年)经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进入实施阶段。
  1995年,第二轮《宝清县宝清镇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由县政府委托双鸭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于当年12月完成,经双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确定宝清镇的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煤炭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小城市。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1995~2000年,远期1995~2010年。人口规模为10.3万人;用地规模为1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119.1平方米。确定城市向北发展。城镇规划区控制范围:东至万金山乡万隆村,西北至十八里乡连丰村, 西、西南至宝清镇靠山村(含靠山村),南至宝石河,北至十二里桥。规划控制区用地面积为 63.1平方公里。依托现状,建成区进行综合的有机的调整与布局,强化各种性质用地功能,城市基础设施各成系统配套建设;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地覆盖率;利用现有居住地,重点改造旧城区,将居住区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街坊三级布置,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住条件。通过总体规划布局,重点改善城市的办公、居住、交通、游憩四大功能,强调城市的服务水平,使宝清镇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小城市。
  2003年,宝清县进行了第三轮《宝清县宝清镇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的编制工作,由县政府委托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方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宝清县宝清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进行修编,规划成果业经省城市规划技术鉴定委员会审议通过。
  2005年,双鸭山市政府双政函〔2005〕16号,批复了《宝清县宝清镇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这个规划,确定宝清镇城市性质为:双鸭山市域副中心城市,宝清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中心,以绿色食品加工工业、能源工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期限中,近期为2003~2010年,人口规模14.0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6.8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远期期限为2003~2020年,人口规模1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15.27平方米。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为:以向北发展为主,适当发展南部用地。宝清镇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宝清镇行政辖区,外围工业组团,殡仪馆场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总面积约为611.73平方公里。城市用地总体布局,以老城区为基础,方格网式道路网为骨架,形成“三心、两点、四区、两线”的城市空间结构。“三心”即:老城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中心,城市东南部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城市北部工业区及交通枢纽服务中心;“两点”即:马鞍山公园和小西山公园;“四区”即:老城区、城北工业区,城东居住区、城南居住区;“两线”即:沿幸福渠形成的南北向城市绿地生态景观轴线,由马鞍山、小西山和通达街景观路共同构成的东西向城市绿地生态景观轴线。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1988年,对宝清镇老城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针对老城区的居住用地。编制居住小区控详规划,总面积为 148.9公顷。2001年,聘请哈尔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三区、三街、一广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为新华小区、人民小区、市场小区,胜利街、通达街、人民路北段,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2.1公顷。
  2003年,按黑龙江省建设厅要求,每年完成总体规划建设用地 10%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截止2005年底,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344.9公顷,其中东山、西山煤矿工业区总面积为160公顷,居住小区102公顷,景观规划82.9公顷。
  2005年,县政府按照省有关政策,将宝清镇内的国有土地闲置地挂牌出让。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出让了果酒厂、宝清粮库、浸油厂、粮食车队、微电机厂等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0公顷。
  二、小城镇规划
  (一)夹信子镇
  1999年12月,由双鸭山市建设局村镇科编制完成了《宝清县夹信子镇总体与集镇建设规划》(1999~2015年)。规划确定夹信子镇性质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农业、农副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集散地,是联系县城与各村屯的纽带。发展方向为以农业为主,重点发展工业、畜牧业、农副业产品深加工、建材生产和商业服务业。把夹信子镇建成县城郊区,逐步向城市化发展。
  (二)小城子镇
  2003年11月,由双鸭山市建设局村镇科编制完成《宝清县小城子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3~2015年)。规划确定小城子镇性质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农业、农副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集散地,是联系县城与各村屯的纽带。发展方向为以农业为主,重点发展工业、畜牧业、农副业产品深加工、建材生产和商业服务业;发展成效益型经济,逐步把小城子镇建成现代化的小城镇。
  (三)七星泡镇
  2003年11月,由双鸭山市建设局村镇科编制完成《宝清县七星泡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3~2015年)。规划确定七星泡镇性质为县域西北部的交通枢纽、工农业产品主要集散地,县城西北部中心城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于周边大中型厂矿、国营农场、国营林场及县城西北部的第三产业中心。发展方向为向东南发展,继续加强老城区的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镇区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合理调整、更新,增加建筑的层次和层数,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水平,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幽雅的新型农村集镇。
  (四)青原镇
  2003年11月, 由双鸭山市建设局村镇科编制完成 《宝清县青原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3~2015年)。规划确定青原镇性质为县域东北部的交通枢纽,全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方向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稳定农业,发展林、牧、渔、养殖业等,大上乡企,招商引资,兴贸富镇。以三江平原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业、畜牧业主辅转换,使农、林、牧、副、渔共同发展,逐步建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小城镇。
  三、村屯规划
  1986年,根据县和乡镇的要求,七星泡镇的永胜、德兴、解放村,凉水乡的双北、巨宝、东太村,宝清镇的亨利、东关村,夹信子乡的靠山、徐马村,龙头乡的农林、兰花村,小城子乡的梨南、太平村,尖山子乡的东红、东明村等16个村,率先编制了《村屯建设五年规划》。规划中明确 5年内各业生产发展方向和目标、村屯建设布局、路桥修建和绿化安排。一些村屯还制作了规划图张贴在村委会办公室墙上。
  1989年,在文明村创建活动中,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路往农村修、线往农村架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要求,全县各乡镇有28个村编制了村屯建设规划。
  1991~1992年,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中,县委、县政府在狠抓思想教育的同时,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狠抓农村环境建设。十八里乡的红新、双泉村,夹信子乡的合作、四新村,凉水乡的胜利村,朝阳乡的丰收、红旗村,万金山乡的万中、兴国村,七星河乡的常张村,东升乡的二道林子村,建平乡的前平村等41个村,制定了村屯建设规划,恢复和建立了文化活动室,治理了农村环境。
  2005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县政府组建领导机构,制定《宝清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后,全县村屯的规划正在着手编制,试点村的绿化、道路建设、项目审批、环境整治工作也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