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一、机 构
1989年12月,宝清县根据中央要求成立了宝清县关心下一代协会 (简称县关协)。1992年3月,根据省黑组干字〔1991〕140号文件精神,县关协更名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 1989~2005年,杜金凯、宋义元、龚福成、华泽贵、鲍君章等县领导先后任关协主席或关工委主任;陈学忠、陈德志、孙世祥先后任常务副主席或副主任,郭恒、于英、周景志、卜玉清、洪国桢、庞立国等任协会副主席或副主任。全县共有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 340个,参与和从事关工工作的专兼职人员3 200多名。
二、主要活动
(一)开展专场报告教育活动
1991年,县关协组织专人参与宝清抗日斗争故事 《难忘的岁月》一书的编写,发行6 000册,作为地方革命传统教材献给广大青少年。1997年,关工委聘任59名有宣讲能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劳模、老法律工作者为报告员,成立了老干部报告团。报告员深入城乡各单位、学校为青少年做专题辅导报告,把零打碎敲的教育方式改为有组织、有专题、有目的的系统教育。在报告团内部,根据各自分工编写专题教材,经反复修改,试讲后才正式给青少年宣讲,保证报告质量,增强报告效果。其中洪国桢的《光辉的历程,灿烂的明天》、王继才的《预防犯罪,做四有新人》、马庆春的《加强道德修养,做思想品德高尚的人》等教案在上级关工委专刊发表。至2005年,报告团9年共报告298场,听众152 600人次。
2004年,县委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二)开展“中华魂”专题读书活动
1998~2004年,县关工委共组织全县中小学在校青少年课外读书活动小组 1 250个,参加活动人数25 842人。读书的内容以《雷锋的故事》、《宝清抗日英烈传》等革命传统教育书籍为主,同时也有自然科学方面内容。关工委和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读书演讲比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2005年,在县读书比赛中有64名学生获奖。5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读书比赛(双鸭山赛区), 1名学生获省级二等奖,1名学生获国家级三等奖。县教育党委关工委与新华书店共建图书阅览中心,存书35 000多册。
(三)开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活动
1999年,为防止学生课余时间出现教育空白,县关工委报告员在居住区为学生设立校外辅导站,结合不同情况,针对少儿心理特点,除认真讲解省关工委编注的《诗话新三字经》外,还自编儿歌、童谣让学生背诵,增强学习趣味。2000年,为教育好孩子,关工委举办 2次家长培训班,参加听课的家长达 650多人次。2002年,宝清县南元村有一伙后进青年偷鸡摸狗、撬门砸锁,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县关工委与镇关工委的领导一同到南元村,分别找这伙青少年个别谈心,并同家长交换意见,帮助失足青年改正了不良行为。2004年,尖山子乡某青年农民,因赌博卖光了家中物品,闹得妻离子散,父母拒绝他入门。县关工委副主任庞立国听到这一情况,主动上门找这名青年谈心,分析原因,指出危害,在他的帮助下,该青年痛改前非,与妻子复婚,全家团聚,通过诚实劳动,成为全村首富。至2005年,在县关工委的帮教下,先后有21位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改掉恶习,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四)开展经济科技活动
2002年,县关工委在农村青壮年农民中开展“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多次请有理论、有经验的离退休老专家在县内10个乡镇中传授大豆、玉米、蔬菜等作物的栽培技术,专家们耐心地讲、手把手地教,先后有200多位青年农民成为科技致富能手,其中有2人被评为全省致富能手。2003年,县关工委在关心、教育青少年中发挥拾遗补缺、牵线搭桥、见缝插针、锦上添花的作用,先后与县幼教中心、妇幼保健站等部门协作,每年儿童节前后都举办文体活动。同时,还多次参与检查城镇私办幼儿园硬件设施,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展览、竞赛等形式考核幼儿教师,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为关爱下一代办实事、办好事。2004年,陈学忠、庞立国、洪国桢、卜玉清4位老人的事迹《三江平原四老翁》先后在 《中国火炬》、《老年日报》和《双鸭山日报》上登载。2005年,宝清县被省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十佳标兵县”光荣称号,县关工委副主任庞立国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