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广播
第一节 广播
第一节 广 播
一、有线广播
1986年,宝清人民广播站站长由局长兼任,设常务副站长兼编辑1人,工作人员为 15人。宝清有线广播节目每天早、中、晚3次播音,全天播出9小时。自办节目:《宝清新闻》10分钟,《听众之友》15分钟、《农业科技》15分钟、《理论与实践》15分钟、《文艺欣赏》20分钟、《星期天文艺》30分钟、《天气预报》5分钟。广播站使用的录音制作设备是1台L602大托盘磁带录音机。1987年,更新2台LY635型大托盘磁带录音机,动圈话简 2个。播控系统的组成设备有:2台TY250—1000W和2台GY275×2扩大机;2台7512全电子管式五波段收音机;2台LY653B全晶体管录音机; 1台增音机、1台监听放大器、1台晶体管与集成块混合式调频、调幅转播专用接收机、 自制电源配电柜和自制有线广播输出配电柜。全县有14个乡镇建立了广播站, 拥有2×275W扩大机27台,输出功率为14 850W;135个村屯通广播,并且都建有村广播室,拥有150W扩大机 135台,输出功率为20 250W。县至乡广播专线 180公里(水泥杆),乡至村屯广播专线500公里,其中标准线路 (水泥杆或油炸杆)379.1公里。全县农户入户喇叭 34 464只,入户率93.6%。1988年,县广播站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不定期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办《广播讲座》,每次20~30分钟。其余时间仍按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报纸摘要》、《新闻联播》、《评书联播》等节目。1989年,宝清人民广播电台以无线传输取代了有线传输,用调频方式向乡镇广播站传输节目信号,至此,县至乡有线广播线路网停用,结束了有线广播的历史。
二、无线广播
1987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宝清建立 1千瓦调频广播电台,呼号为宝清人民广播电台,频率为88.5兆赫。台址设在县广电局办公楼二楼,发射机房设在宝清镇小西山宝清电视台四楼。宝清人民广播电台设常务副台长1人,工作人员17人。1989年4月,宝清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录音制作设备沿用的是宝清人民广播站原有的 2台635D型大盘磁带录音机,播控系统设备沿用宝清人民广播站原有的2台653B录音机播放自办广播节目,1台控制桌接收微波站传输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第1套节目。宝清人民广播电台每天分早、中、晚3个时段播音,全天节目时长8.5小时。自办节目有《宝清新闻》15分钟、《天气预报》5分钟、《农村天地》15分钟、《本台文艺》20分钟、《星期天文艺》60分钟,其余时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995年,由于宝清人民广播电台的制作设备陈旧老化和受到电视发展的影响,被迫停播。2003年春,由宝清县政府投资13万元,宝清县广电局自筹 3万元,购置了北京金方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音频制作、播出设备。同年8月22日,停播9年的宝清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传输仍然采用调频方式,发射功率100W,频率为 104.5兆赫。宝清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设置为每天早5:50分开始至晚10:30分结束,全天播音 16.5小时。自办节目有《宝清新闻》20分钟、周六周日《一周要闻》15分钟、《媒体快讯回放》15分钟、《报刊博览》15分钟、《幽默天地》15分钟、《百姓百事》15分钟、《气象信息》5分钟、《农家生活》15分钟、《好歌欣赏》20分钟、《每周一歌》5分钟、 《广告》10分钟、《时尚歌曲》40分钟、《交警书场》30分钟。2004年3月,从西安购置AUD—DDB音频直播站。3月13日,宝清人民广播电台与宝清县纪律检查委员会联合开办了直播节目《行风热线》,节目时间是每周六7:35~8:35分。2003年,宝清人民广播电台机构设置为新闻部、节目制作部、文艺部、综合部、技术部。设台长 1人,职工总数14人。2005年5月 18日,周一至周五11:55—12:35分,增设自办直播节目《你点我播》。同年12月,《幽默天地》改为《奇闻趣事》。
三、无线转播
1986年,宝清广播转播台设有技术部、机房。设台长 1人,副台长1人,职工为 17人。宝清广播转播台的主要任务是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微弱信号接收后进行放大并重新发射,保证听众收听质量。转播台有两部10千瓦脉宽调制电子管中波发射机,一部用1035千赫收讯差转中央第1套广播节目;一部用 621千赫微波传送黑龙江省第1套广播节目。2000年,两部10千瓦发射机老化,播出效果较差。2003年 8月,黑龙江广播电视局为宝清转播台调拨了两台10千瓦固态数字调幅中波发射机,型号为AM103S5—Ⅲ—A1126、 AM103S5—Ⅲ—A1127。更新后的两台固态数字调幅中波发射机沿用1035千赫转播中央第1套广播节目, 621千赫转播黑龙江省第 1套广播节目。良好的转播效果满足了宝清地区广大群众收听中央和省台广播节目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