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流行娱乐
第二节 流行娱乐
第二节 流行娱乐
一、健身型娱乐
(一)扭秧歌
20世纪80年代,宝清县城由每年正月里大型秧歌表演活动发展到百姓日常健身娱乐活动。90年代,宝清县城乡出现了多支常年的秧歌队。在县城人民广场有3支近200人的秧歌队,每日晚6时至7时身着彩装、锣鼓喧天、欢快地扭秧歌,参加人员随增随减,多以40~60岁人为主。观看扭秧歌也成为宝清人晚饭后一件惬事。每逢有大型节日和重要活动,秧歌队便走上街头,宣传与健身并举。
(二)散遛步
宝清县城早晚散遛步人群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人们以健身为目的的娱乐活动。此活动尤其在春夏秋三季更甚。进入21世纪初,宝清县城人民广场、北转盘道、幸福公园、天府公园、宝石河游乐园、南大桥、小西山都是人们理想的散遛步去处。散遛步人络绎不绝。年轻人伴以小长跑,年长者边散步遛步、边谈天说地。散步遛步成为人们的一种享受和娱乐。
(三)溜旱冰
宝清县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溜旱冰,但都是室内场地,多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玩。21世纪初期,县城人民广场建成后,吸引了众多家长陪同孩子溜旱冰。后期中年人多以健身为目的参加此活动。为此项活动服务的摊点、小商贩相继产生,与此相配套的碰碰车、跑车、儿童电动玩具相继出现,并由夜晚活动扩展到休息日、休假日和平日的白天进行。
(四)打台球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宝清人开始富足,人们娱乐需求增大,掀起了打台球娱乐热潮。当时宝清城乡随处可见台球厅或街道旁摆放台球案,打台球成为年轻人娱乐的主流。21世纪初,街面不准摆放台球案,开始建设标准的、高档的台球厅,参与打台球活动的多为中青年人。打台球价格每杆(每场球)1~2元,一般是输方付款。
二、休闲型娱乐
(一)跳 舞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跳舞之风遍及全县。农村乡镇所在地与大部分村屯都开设舞厅,甚至有的一个村屯开设两家舞厅;县城高潮时开设舞厅11家。多为中青年人和部分退休人员参与此项娱乐活动,也有单位集体小范围和家庭参与的,每逢喜庆事、同学聚会、祝寿、开业等人们多到舞厅跳舞娱乐。大众化舞厅时期多为夜晚7~9时活动,而后期多样化时期则多无定时活动;大众化时期舞厅门票一般2元一场。进入 21世纪,多样化舞厅出现,一些餐厅、歌厅、洗浴中心带有舞厅,加上有“三陪”现象的出现,大众化舞厅在淡化、减少。多样化时期多不收门票,而按每台数量或每间屋及请陪小姐数量收取费用。
(二)唱 歌
21世纪初期,宝清县开始兴起上歌厅,歌厅逐渐取代舞厅,唱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歌厅档次讲究宽幕、背投影、电脑点歌、单间、大厅,歌厅窗户全部是用布帘密封的,摆放玻璃桌、靠背椅、沙发等。歌厅收费价格从原来每点一首歌曲 2元,发展到每屋每场50~500元(上午、下午、晚上各为一场),含 4盘果品、4瓶啤酒,也有另外加钱再多购酒和其它食品,边吃边唱边玩。进入歌厅人员多为参加各种聚会、宴会后小集体,纯属饭后休闲娱乐。
(三)下象棋
宝清很多男人以下象棋为乐,多数人家中大都备有象棋,老少都有下象棋的爱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宝清就出现在县城闹市区街旁摆设象棋摊,布阵设局。90年代后期,随着宝清县城宽敞洁净的大街建设,过了“五一节”后,象棋爱好者陆续在街旁、公园、小商亭门口、修理铺旁摆设象棋摊,宝清县城有十几处,每处都有几人到十几人轮翻下棋或观看。各乡镇、村屯都有一些下象棋爱好者,形成棋友。各单位老干部活动室首设象棋桌、椅,县老干部局象棋活动室常年有人参加下象棋活动。下象棋这项活动不动钱财,纯属休闲娱乐。
(四)钓 鱼
1986~2005年,宝清钓鱼爱好者不断增加,多到大河、水库、养鱼池垂钓:公费和自费钓鱼者均有。钓鱼协会每年举行一次钓鱼比赛。钓鱼价格是每杆每天10~50元,或按所钓鱼每斤10~15元。大多数钓鱼人很少是为自己吃鱼而钓,主要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钓鱼讲究用海杆(每杆几百元或上千元)、爆炸钩、使用专用鱼饵,而用手持杆专钓鲫鱼。钓鱼人多利用星期天开专车或骑摩托车去钓鱼。一般从 “五一节”开始到“国庆节”为止。
(五)喝 酒
宝清人娱乐喝酒名堂很多,有单位来人到饭店用公款喝酒娱乐的,有玩其它娱乐赢家请输家到饭店喝酒的,还有打哈凑趣酒、接风洗尘酒、凑份酒、轮流坐庄酒、荣升荣转酒、满月酒,喝酒成了一种主要的娱乐方式。
(六)逛 街
上班族女士最喜欢逛街,逛街是休闲、消遣、娱乐活动之一。逛街包含进商店溜达和购物。而农民逛街多利用农闲时节,春节前逛街带置办年货。
三、刺激型娱乐
(一)搓麻将
20世纪80年代,宝清兴起了搓麻将之风,在单位利用休息或值班时间聚集一些以搓麻将取乐的人,随之也出现了打麻将论输赢的。2005年,随着职工工资的提高、退休人员的增加、农民的进城,打麻将成为主要的娱乐活动。麻将馆开始增加,多使用自动洗牌的麻将机,除了学生外,老少皆玩。农村农闲时搓麻将更甚,几乎是天天排号玩。社会上戏言“家中无麻将的人家是不会过日子的人家”。
(二)打扑克
打扑克是宝清县传统的娱乐活动,除年龄较高者和少幼儿者外,其他年长者都喜欢打扑克娱乐,玩法也不断翻新。20世纪80年代,主要玩法是“摔二升级”和“三打一”、“四打一”,这个时期一般不动钱,有时赢火柴杆。90年代实行打“拖拉机”、“对缝”、 “五十K”扑克;“五十K”与当时相传领导干部到五十岁的回家修养相谐音,也叫“五十开”,以计500分为一局。进入21世纪,实行 “穿尖”、 “推牌九”、“斗地主”、“踹呆”等玩法,成为刺激性娱乐活动,尤其 “拖拉机”与“对缝”及“穿尖”等玩法输赢每局都在百元以上。 “踹呆”打升级,此玩法纯属娱乐,不玩钱;而“跑得快”玩法人数不限,有一人先出完牌者就为跑得最快进行算帐,其他人按手中牌张数最多者喝啤酒,这两种玩法多在饭店吃饭前玩一阵,以取乐为目的。2004~2005年“斗地主”玩法传遍全县,家庭式的则记分,纯属娱乐消遣;与外人玩时大都动钱,形成刺激性娱乐。农村还实行“趸大坑”扑克玩法,但也以押钱为主,数额较小,也属刺激性娱乐。
(三)打游戏
20世纪90年代,城乡游戏厅兴起,吸引了青少年参入玩游戏,多以打斗闯关为主。21世纪初,电脑开始进入百姓家庭。虽然电脑用处广泛,但大部份用户用来打游戏和网上聊天为主。到2005年,各单位实行办公自动化,大都购置了电脑,这为上班族玩电脑游戏开了方便之门。县城网吧增加, 吸引了不少学生,网吧成了青少年的领地, 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学习。网上“斗地主”、“下象棋”、“五子棋”多以成年人娱乐为主,打积分;青少年则以网络游戏闯关为主。网吧收费每机2元/时,包宿则 5~10元左右,极大地刺激学生包宿上网。利用网上聊天,可广交朋友;通过视频,可直接与对方在网上见面和对话。打电脑成为人们每天必备的刺激性娱乐活动之一。同时,不健康网站在网上随处可见,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受到影响。
(四)进吧娱乐
进入21世纪,宝清县各种吧类悄然兴起,有迪吧、网吧、乐吧、茶吧、酒吧、饮吧等,青年人、情侣进吧娱乐成为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