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奇闻轶事五、奇闻轶事 【三代同龄归】
24岁是人生最美好年华,三代同在24岁时因水回归自然,实属罕见。1959年7月 24日,五九七农场二分场职工谭满库和几位同事,撑着小船,沿挠力河去宝清县城购买为长林岛翻麦地急需修复农机具的零件。当小船在宝清县城东老桥头靠岸时,由于水流湍急,将下船中的谭满库卷入恶浪,不幸牺牲。谭满库遇难时,年仅24岁,未婚。但巧合的是,他的父亲在谭满库不满周岁时也是被水淹死的,死时也是24岁。而他的爷爷在谭满库的父亲刚出生不久,就被大水淹死,当时也是24岁。这三代人同是在24岁时被水淹死,回归了自然。
【喇蛄搬家】
20世纪80年代前,宝清县挠力河盛产喇蛄,盛夏季节在河中钓鱼可时常钓到喇蛄。人在河中站上几分钟后,就有喇蛄钎夹人的大腿,在河中下鱼捂子也可捂到喇蛄。而进入80年代后,河中喇蛄逐渐减少,至90年代喇蛄已不知迁到何方去了。只在挠力河上游宝密河支流源头处还能捞到数量不多的喇蛄。喇蛄迁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人们每年在河中洗白瓜籽造成的。
【天价山产品】
1、棒 槌
在宝清河畔完达山东部山脉,大河镇屯的南山中盛产山参,采参人称其为棒槌,而百姓称采参人为放山人。千百年来,此处放山人从未间断过,大都是南方“蛮子”和吉林、辽宁等地人。山参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之说(16两为1斤,旧计量制)。 山参一般起步价每棵在万元以上,根据货色以质论价,贵重品达到十几万元以上。来此放山的人每年都能采到山参,并带回南方。
2、松茸蘑
在宝清县小城子镇青龙山村西的高山中的崖石山角下,盛产松茸蘑。此蘑菇在未开伞前价格昂贵,是普通蘑菇的几十倍。20世纪90年代前,宝清人不知道此蘑菇的价值所在。90年代后期,因牡丹江市来人收购此蘑,方知此蘑菇的重要。开始收购鲜蘑价格为300元/公斤起步,到2005年增至1 000元/公斤。此蘑菇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采摘。采摘此菇时限为半月左右。采摘量为每年0.5~1吨。收购人每天将所收购到的鲜蘑用纸一根根单独包装后,连夜运往牡丹江市,再经飞机出口到日本。据说此鲜蘑菇装上飞机后价格为1万元左右/公斤。传说日本长畸、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唯独此蘑菇继续生存,有强抗辐射能力,可防治癌症。
松 茸 蘑
【神 泉】
距宝密桥林场东12公里左右,老黑背山峰余峰半山腰石墙根有一泉眼,常年流水,水量不受干旱影响,流量在 20吨/时左右,水温常年6°C。发现此泉水有神奇作用的人是林场采伐作业工人和卫生员。每当冬季采伐作业工人在此安营扎寨饮用此泉水时,工人不闹肚子,也很少感冒。更为神奇的是两位有粉瘤的工人,因一冬饮此泉水,粉瘤自然消失。用此泉水洗身可治皮肤病;用此水做饭特别香、好吃。宝密林场、宝清县卫生监督所、原宝山乡对此泉进行过考察。经长春地理科研所化验,该水质偏硅酸含量高,38.5当量,还含有氡元素成分。此泉在当地传为神泉。
【青龙山】
位于宝清县小城子镇青龙山村东南1公里处有一山头称为青龙山, 山西坡岩石裸露,山脚下宝石河鱼贯而穿。山西头对面高山为兰棒山。在青龙山上向东望去,每隔几公里便有一座平地隆起的小山峰,加上青龙山共有7座小山峰,像一条青龙排列, 直到县城东马鞍山为止。在青龙山上,每到夏季,雨后晴天,崖石上便挂满了蛇在晒太阳,磷光闪闪,因此得名青龙山。附近居民没人敢上此山攀崖。20世纪90年代后期,此山蛇在逐年减少。
【驯蛇人】
传说宝清县小城子镇梨南村梨红自然屯中有一李姓年轻人,他能与蛇对话。每当上山他看到蛇时,蛇便一动不动了;当他伸出手让蛇过来时,蛇便乘乘地爬到他的手掌上盘卧;他下令让蛇离开,蛇便离开。此人从不伤蛇,不捉蛇,可谓奇人。
【点石成金】
1956年末与1957年初, 原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和八五二农场的3位老红军——黄振荣、李桂莲、匡汉球一起来到宝清县南横林子选择农场场部位置。他们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最后,王震将军在一片白桦林中用手杖一点,场部就这样定在南横林子这片美丽的白桦林中。几十年来,八五二农场生产的粮食如座座金山。
【将军树】
1958年5月,王震将军来八五二农场视察, 亲手在农场办公室门前栽下了一棵红松。他对在场的 3位老红军说:“你们勤浇点水,我要经常来看看它。”党委书记李桂莲意味深长地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意义还挺深哩!”将军笑着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嘛!”如今,这棵红松枝叶繁茂,树干小盆口粗细,高近20余米。人们每当经过此地,都不免投以敬慕的眼光,并亲切地称它为“将军树”。
【古井的传说】
相传“八仙”云游四海时,曾来到现八五二农场七分场所在地。由于一路奔波,“八仙”们感到口干舌燥。于是,铁拐李用神杖就地一戳,便挖出了一口井,顿时井口喷出绵甜醇厚的美酒来。“八仙”各个开怀畅饮,却不知酒劲颇大,一一醉倒在地,三年不醒。如今横林酒厂就是用这口井水酿酒,酿出的美酒甘甜醇厚,回味绵长。老厂长周玉民曾撰联抒意:古井酿造横林酒,八仙在此醉三秋。这口古井究竟何时而挖,出自谁手,至今仍是一个谜。
【朱德与黄振荣分麻将】
宝清八五二农场场长黄振荣在1940年“百团大战”中身负重伤,伤愈不久,奉命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护送丁玲等我国一批著名文化界人士到延安。为了确保安全,黄振荣精心策划,周密布置,穿森林,越沼泽,三渡江河,最终三过封锁线,历经一个月胜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他的机智勇敢,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特别奖赏——朱德总司令叫人把一张麻将牌一锯两半,一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半刻上黄振荣的名字,交换后各执一半留做纪念。黄振荣就是带着这半张刻着朱德名字的麻将牌,在八五二农场拼命地、忘我地工作着,成为当地人传颂的佳话。
【宝清县第一客店】
傅家店是人们开发宝清时的第一座客店,座落在大孤岛上西侧,如今五九七农场一分场部驻地,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宣统二年(1910),傅万山同五弟傅万海携家眷,挑两副担子,从奉天随移民徒步来到宝清。他走遍宝石河南北、挠力河两岸,但却看好大孤山这块宝地。因为当时进出宝清唯有途径富锦这一条路,车马行人、来往客商都在那里打尖住店。于是,哥俩决定在大孤山下的大道旁开店创业。兄弟二人携妻率子,两年功夫就盖了7间上房、5间厢房。客店开张后, 越办越红火,傅家店也由此而远近闻名。 那时,宝清县城只有几户人家,时称“挠力沟子”,全县方圆人口不足 5千,宝清尚未立县,来往行人只知傅家店不知宝清,傅家店成为宝清的代名词。
【大孤山的船钉】
大孤山位于宝清县城北20公里处,是宝清“老八景”之一。开发宝清初期,这里便有人家居住。当时,大孤山林木茂盛,野果丰盈,居民上山伐木采果,竟然拾到一些拇指粗、尺把长的大铁钉,还有二尺来长、扁担宽窄的铁锔子,大家甚感惊奇。经辽宁南海沿迁来的居民确认,这便是海船上用的船钉和船锔子。传说北大荒这疙瘩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大孤山就是先人们船只停泊的一个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