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层
第四篇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质
第一节地层
据《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记载,上甘岭林区属“伊春--玉泉小区”,“本区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下统和上统、石炭系下统、二叠系、侏罗系中统和上统、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余地层缺失。
志留系(?):分布于木兰县、通河县和海林县。木兰、通河一带以砂岩、板岩、砂砾岩和大理岩、白云岩等为主,夹中性、酸性火山岩,产腕足类、三叶虫,但保存不良。厚度3000米;海林一带为砂板岩、片岩、变粒岩和火山岩,夹大理岩。中部安山质凝灰岩中夹有磁铁矿层。厚度2900米。与上覆地层关系不清。 泥盆系:缺失中统。下统零星出露于尚志、延寿、宾县、木兰和伊春等县市。为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岩。产腕足类:包依皱箱贝,凸形胜螺贝。部分灰岩可作熔剂灰岩。与下伏志留系(?)和上覆上泥盆统关系不明。上统见于宁安县的小北湖一带。主要为火山岩夹有细碎屑岩。产腕足类:帐幕石燕。厚度大于1500米。与下泥盆统、下石炭统关系不清。
石炭系:仅有下统。见于延寿县的马鞍山、福火屯一带。由砂岩、板岩、砂砾岩和少量霏细岩组成。产核物:粗锉刀状拟鳞木(相似种),安加拉木(?)。厚1300来。与上泥盆统、下二叠统关系不清。 二叠系:包括下统(?)和上统。下统(?)分布于尚志、阿城、延寿、五常和宾县等县。为酸性火山岩,夹少量流积岩。产付芦水。厚2025米。确定的下统下部分布于尚志、阿城、延寿等县。为砂砾岩、板岩、夹中性火山岩,产阔脉羊齿(相似种),安加拉叶等。厚度大于3100米。见于伊春市和铁力、阿城、五常、尚志和海林等县的下统,其下部以灰岩为主,可作熔剂和水泥原料,产厚壁珊瑚、四射珊瑚等与腕足类;上部为海相细碎屑岩,产光滑长身贝,蕉叶贝,新石燕等腕足类。上、下两部关系不明。总厚大于3300米。上统分布同下统。由火山岩和较少的沉积岩组成。含伊春异脉羊齿等植物化石。厚度大于3200米。与下二叠统关系不明。
侏罗系:缺失下统。中统和上统分布于伊春、汤源、铁力、木兰、绥棱、阿城、五常、宾县等县市,均为陆相中性、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夹少量沉积岩。中统最厚为1800米,上统最厚1400米。中统与上统为不整合接触,中统与二叠系关系不清,上统与白垩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白垩系:目前仅见下统,分布于伊春市和嘉荫、木兰、延寿、尚志、海林等县。下部为中酸性火山岩、凝灰质砾岩、砂岩和页岩,产新似查米亚,苏铁杉,伸长拟金粉蕨,最小拜拉,布列亚锥叶港等植物;上部为杂色泥岩、砂岩,产蒙古介、伊春女星介等介形虫,三石瘤模叶肢介、俞氏叶肢介等叶肢介。厚度大于5000米。与第三系关系不清。
第三系:下第三系分布于依兰、方正、延寿和尚志等县。为煤系。产植物:红杉,水松等,厚500米;上第三系分布于北安、逊克。伊春和尚志等县。为砂砾岩,厚10一200米。
第四系:全区均有分布。下更新统为冰川堆积物,厚10米到大于48米;中更新统下部为冲积砂、砂砾,厚10一30米,上部为冰水堆积亚粘土、粘土和湖相亚粘土和砂砾石,厚度分别为22—40米和1.5一23米。上更新统为冲积和冰水堆积,前者沿河流构成第一级和第二级阶地为砂砾和黄土状亚粘土,厚从大于2.8米到22米。后者分布在高平原和盆地内,主要是黄土状亚粘土,厚5一25米。产哺乳类化石;全新统分布于河谷地带,系冲积层,可据地貌位置而二分,厚5一30米。
上甘岭林业局北四场则接近“孙吴小区”,具有其部分特点。《地层表》记载:“区内被第四系和第三纪玄武岩大片覆盖,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岩仅沿河谷零星分布。本区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象。”
“侏罗系:分布于孙吴县的腰屯、辰清,逊克县的逊河一带,嘉前地区亦有分布。仅有上统。上部为陆相碎屑的含煤沉积;下部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分别称札贲诺尔群和兴安岭群。总厚度达2000余米。
白垩系:分布于西部孙吴县的爱裕山、北学合、福兴屯及辰清一带。为一套陆相碎屑岩。上统称北学合组,产鸭咀龙科牙化石;下统称曾家窝棚组,产叶肢介:网格叶肢介,假阿斯姆叶肢介及瘤模叶肢介。地层总厚度大于350米。
第三系:全区均有分布。下第三系为乌云组,属陆相含煤沉积,厚度大于221米;上第三系孙吴组属河流相及冲积、洪积层,厚 20—100米。上新世末期玄武岩大面积喷发,最大厚度达60米。
第四系:主要发育于黑龙江、逊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区。更新统为冰川--冰水堆积或冰水洪积物,全新统全部为冲积物。其中又以上更新统冰水--洪积物和全新统冲积物分布最广,厚度可达40米。”
又记,“红山组分布于伊春市的上甘岭、五星等地。主要为砂岩、粉砂岩和一些炭质、粉砂质和泥质板岩。主要含一些二叠纪晚期的植物分子,如:伊春异脉羊齿及平安瓣轮叶(相似种),同时含有中生代先驱分子拜拉。厚度大于558米。与下伏二叠统五道岭组关系不清。” (见附图) (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