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气候
第四章气候
第一节气候
上甘岭林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多西北风,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亚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多东南风,温暧多雨,降水集中,日照时间长:春季前期冷,后期回暖快,春霜结束晚;秋季霜冻来的早,降温快。以降水及气温为主要依据,上甘岭林区属寒冷湿润地区。境内可适宜白菜、马铃薯、甘兰、春小麦、大豆等大部分农作物生长,但应注意春寒、夏涝、秋霜。春秋两季要注意护林防火。冬季是采伐好季节。
△气温 根据上甘岭气象站于1972年至1983年观测,上甘岭林区年平均温度在o℃至一1.5℃之间。1月份气温最低,10年内极端最低气温为一45. 6℃。月平均一 31. 6℃。7月份最高,极端最 高气温为36. 2℃,月平均22.8℃。金年稳定期通过10的积温为1579℃-2 210℃。
△无霜期 上甘岭林区全年无霜期为87天至102天,个别年份局部地带可达120天。早霜多出现在9月上旬,个别年份局部地带8月下旬即下早霜。晚需多在5月下旬,个别年份于6月上旬结束。
△冰冻 上甘岭林区结冻始于10月中旬,稳定期多在10月末;融化始于3月中旬。金年结冻期为6个月左右。
△日照 上甘岭林区夏季昼长夜短,白昼最长达16小时以上,日照时间长;冬季昼短夜长,白昼最短不足8小时,日照时间短。全年日照时数约2 280小时。3月至8月日照时间较长,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0%以上,月平均228小时。其中6月份最长,达235小时。
△风 上甘岭林区春夏白天多西南风,晚间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和西风。春秋两季处于季风交替期,风大集中。春季5级以上大风达10次之多,秋季达5次。最大风力9级,瞬时风速每秒27米。春季5月、秋季10月大风最为集中。
△四季 以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上甘岭林区的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以物候历划分。上甘岭林区可划分为8个自然季节:
春季(4月28日至7月5日)共69天。又可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孟春(4月28至5月13日)共16天,日平均气温在 3℃至66℃之间。河解冻,指示性灌木叶芽开放。仲春(5月14日至6月7日)共25天,日平均气温在6℃至13℃之间。刺李花盛开。季春(6月8日至7月5日)共28天,日平均气温13℃至18℃之间,红松盛花。
夏季(7月5日至7月28日)共23天,日平均气温>18℃。椴树化盛开。
秋季(7月29日至10月6日)共71天,又可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孟秋(7月29日至8月21日)共25天,日平均气温从18℃降至13℃,龙芽葱木花盛开。仲秋(8月22日至9月22日)共32天,日平均气温从13℃降至6℃。见霜。季秋(9月23日至106日)共15天,日平均气温从6℃降至3℃。山荆子果实成熟。
冬季(10月7日至翌年4月27日)共 202天。卫矛叶落光,河封冻。
△降水 上甘岭林区年降水量平均为577-655毫米。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70%以上,七八月最大降水量可达200毫米。这时期多大雨、暴雨。降雪多集中于初冬与冬末时节、北坡降水量大,年平均达650毫米,南坡降水年平均为577毫米。(见附图)
△蒸发量 上甘岭林区年蒸发量为1100毫米左右。最大蒸发量在5—8月,月平均160毫米以上,占全年蒸发量的58%以上。最小蒸发量在12—2月份,月平均仅8毫米左右。
△北坡四场、新风林场与南坡气候差异 上甘岭林区北四场、新风场、南坡三个区域地理位置不同,海拔高度不等,各项气候因此有一定差异。南坡最好,北四场次之,新风场为上甘岭林区高寒地带。(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