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上甘岭区拥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林副产品资源、草原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水力资源。现在充分开发利用的只有林木资源。
上甘岭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46 07O公顷,林业用地112 237公顷,有林地91 807公顷,宜林地9 106公顷,非林业用地33 833公顷,农业用地3 398公顷。
上甘岭区土壤均属林业土壤,保持着自然发生和演变的规律,共有四个土类:暗棕壤99 946公顷,草甸土2 189公顷,沼泽土41 141公顷,泥炭土691公顷。可种植多种植物。
随林业开发,上甘岭区农业耕地逐年增多,1970年达到2.4万亩,以后由于经营能力有限和退耕还林,到1985年下降到1.2万亩。同年蔬菜总产234.95万公厅,粮豆总产28.95万公斤。
根据上甘岭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点,可以发展以人参为主的药材种植业。但截止1985年,全区仅种植人参2.3万平方米。同时有少量平贝、黄芪种植。上甘岭区药材种植业未能充分发展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初种黄芪时,未能科学选地,发生白粉病,长成鸡爪芪,影响了黄芪种植的发展。人参种植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较差,经济效益不明显,也影响了人参种植的发展。
林木资源经过三十多年集中过量采伐,蓄积量锐减,林相发生极大变化。南坡活立木总蓄积由900多万立方米降至300多万立方米。红松比重由87%降至8%。截止1987年,全区共有林木资源758万立方米,成过熟林154万立方米。定产14万立方米,可采四五年。可采林木资源已近枯竭。
但是,林副产品资源还未充分开发利用。从民间采集情况估计,上甘岭区以下林副产品较为丰富:都柿、毛榛、红松子、榛蘑、元蘑、五味子、刺五加、蕨菜、猴腿、刺嫩芽。由于对林副产品资源状况还未全面普查,缺少底数,给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带来影响。林副产品资源的具体分布和蕴藏量极待摸清,以便发展采集业和加工业。
1985年主要林副产品采集收购情况:
木耳(个人采集) 300公斤
蘑菇(个人采集) 2500公斤
蕨菜(外贸收购) 17.5吨
猴腿(外贸收购) 2.3吨
刺嫩芽(外贸收购) 1.8吨
上甘岭区有2.2万公顷以大小叶樟为主的草原,集中分布在北坡1.8万公顷,现在还未开发利用。草原的具体情况和饲草蕴藏量还没有摸清底数。已有开发利用的目标。加工草粉,建立畜牧场。
矿产资源还需进一步发动群众报矿找矿及勘测。现在比较清楚的矿厂有:
石灰石矿,蕴藏量50万吨,已建白灰厂,1985年产量达4370吨。
大理石矿,蕴藏量不清,已准备开采,设计年产大理石板z万平方米。
库源铁矿,储藏量已探明36万吨。
新风铅锌矿,储藏量3万吨。
据传霍吉河一带有玛瑙。(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