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节日习俗

第一节节日习俗


上甘岭林区的生活习俗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饮食 上甘岭人一日三餐,三餐有菜。主食以大米、面粉、玉米楂子为主。蔬菜冬季为白菜、大头菜、土豆、萝卜,春夏季有韭菜,黄瓜、茄子、青椒、西红柿一般生吃。 淹酸菜 上甘岭居民于冬季家家户户要淹酸菜。最早淹制方法为先用清水洗净,再到开水锅略烫,捞出后晾凉,入缸,加清水没顶,压石块,封缸。近年淹制方法有变,一般先用清水洗净,剖开,入缸,摆一层菜,撒一把盐,一直到缸满,然后加清水,压石块,封缸。二星期既成。 淹蕨菜 六月采集蕨菜盛期,上甘岭多数家庭都要淹制蕨菜,留以后食用。蕨菜采集到家,需马上挑拣捆*,隔夜易老。捆*成把,将下部切齐,入缸。一层菜一层盐,约100斤菜30斤盐,不加水。两三日后,自然淹渍出水。七八日后捣缸,挤去混液,另加入浓度15%的盐水,没顶,压石块,放置明凉处。如此淹制色泽鲜绿,否则发黑。吃时脱盐。 淹蘑菇 上甘岭人采集的蘑菇,若自家留用,一般不晾晒,而是放入小缸加盐水淹制。盐水要浓,不然易酸。吃时用清水浸泡脱盐,鲜嫩如初。 刺嫩芽蘸辣椒酱 5月刺嫩芽采摘盛期,上甘岭许多居民喜食刺嫩芽蘸辣椒酱。刺嫩芽采集到家,将其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拔,然后挤去水份,装盘上桌。辣椒酱制作方法简单,在热锅里放油少许,油开,放少许辣椒面略炸,即放入大酱,炸熟盛盘。也可制成鸡蛋酱。刺嫩芽蘸辣椒酱,清香爽口,略有辣味。
  小白菜炖元蘑 在元蘑采集盛期,上甘岭居民亦喜食小白菜炖元蘑。元蘑采集到家,拣净,略焯,用清水漂净。小白菜洗净切段。热锅放油,油开放入葱花编炒出香味,投入小白菜略炒,再投入元蘑,大者撕小,放盐清炖,元蘑滑润似肉,醇香;小白菜鲜绿精爽。
  饮酒 上甘岭人有饮酒习惯。一般成年男人,每晚总要饮上一盅二两,个别也有一日三饮者。
  △服饰 上甘岭人喜欢深色,成年男人多穿生、穿灰、穿黑,样式有军便服、中山装、劳动服、青年装,近年穿西服的多起来。50年代冬季兴戴狗皮帽,毛长绒厚,布面,粗犷纯朴。60年代至70年代兴戴羊剪绒帽,绒短齐平,皮面,暖和美观。80年代兴起水旱獭皮帽,皮面平顶,价格昂贵。春秋两季戴便帽,有兰有黄。进入80年代以来,青年妇女与儿童服饰繁多,种类不一。
  △居住 上甘岭林区建设初期,居民住房多为简易房屋,草顶,板加泥墙。进入60年代,才逐渐更替为砖瓦结构,红砖白瓦,一栋四至六户,外有橱房,内为居室。70年代以后居住水平提高,多为二室一橱或三室一橱,室内有火墙火炕,少数住户安有土暖气,家家居室内铺有地板。上甘岭虽为高寒地区,但房瓦却直接搭在檩条上,顶棚则用木条订成,木条下面抹灰,上面铺锯屑,以此保暖。1985年开始兴建居民住宅楼。
  △用具 50年代到60年代居民家中一般只有一对木箱,多者另有一只小橱柜。在70年代则兴起立柜、高低柜。80年代更兴组合柜、沙发。材料以红松木为上。 上甘岭居民做饭使用锅灶,80年代部分青年家庭开始使用电饭煲。切菜瓜菜墩,以红毛柳为上,以椴树墩为普遍。80年代又兴桦木、椴木菜板。菜板长55公分,宽35公分,厚4公分。
  △婚俗 随时代变化,上甘岭婚俗也有变化。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男女找对象需用介绍人。60年代后期自找对象多起来。其时结婚形式也比较简单。亲朋好友一相聚,一祝贺,便为结婚。70年代兴起旅行结婚。80年代起婚姻形式比较多起来,主要有;会亲家、迎新娘、宴宾客、回娘家。
  会亲家 当青年男女双方都很满意时,便开始会亲家。—般先由男家约女家。男家将女家父母、姑娘或一些亲属、老同志等请到家中吃席酒,订婚约。在席间里家要向女家过礼,多少不定。在男家会过亲家后,女家也要回敬。
  迎新娘 结婚之日,男家亲朋好友多人要陪新郎到女家迎接新娘及陪客。男方领头人称为“知客”,女方领头人称为“宾相”。近者步行,远者车接,一路虽无鼓号,却有许多提录音机播放歌曲,热热闹闹。
  宴宾客 结婚仪式举行之后(近来多不举行仪式),男家要大宴宾客,先女家客,后男家客。对女家客一般由厨师多进两道菜,称为“赏菜”,女家亦需给厨师“赏钱”。
  回娘家 婚后三天,新婚夫妇要共同回娘家,携礼省亲。须在太阳下山前返回婆家。也有在七天时回娘家的。 △丧葬 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末期,丧葬为深埋。70年代后推行火葬,一般将骨灰寄存于火葬场存放室,也有将其取回再行埋葬的。亲人去世。家属戴黑纱寄以哀思。丧事由亲朋好友及所在单位出头给予办理。 △礼仪 山区人好客,待人热情。熟人几百要打招呼,一般根报当时情况互相问候,不常见面的则问好、握手,表示欢迎。
  △娱乐 林区娱乐活动多以打麻将、打扑克牌,下相棋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