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机构及设施

第二十二编 文化 体育 卫生

第一章文化

第一节机构及设施


  一、机构
  1952年,由局人事教育股兼管文化工作。
  1960年3月,在局文科设文化干事1名。
  1976年9月,成立区文化站,编制4人,设指导员、副站长各1人。
  1978年7月,区文站并入区文科,设文化干事1人。
  1981年,成立区文化科,编制5人,设科长1人。
  1984年3月,区文化科变为区文化体育科,编制7人,设文化干事4人,科长1人。
  二、文化设施
  (一)职工俱乐部与电影放映队
  1、职工俱乐部 1953年,森工局利用一座可容纳400人的“工人之家”草泥拉房屋兼做局职工俱乐部,配备1台16毫米的放映机,不定期地放映电影。1954年,兴建草泥拉的局职工俱乐部一座,有700个座席,并附设舞台和小卖店,既是电影院和群众文艺活动场所,又是大型会议的会场。1962年,因房屋破旧而拆除。1963年,将林业局一座旧食堂改为俱乐部,购买2台“罗拉”放映机,放映35毫米影片,后于1965年拆除。当年在旧俱乐部拆除之后,随即在原址兴建一座砖瓦结构区(局)职工俱乐部,拥有座席930个,内设舞台、放映室、化妆室、休息室、厕所和小卖店,并购进2台松花江牌5501型35MM座机。1979年至1985年,经过2次扩建,增设讲演厅、图书室、游艺室、展览室、青少年之家和离退休老干部和退休老工人活动室。俱乐部工作人员增至20人。
  1958年,贮水加工厂建立一座拥有500座席的俱乐部,亦为区(局)址汤旺河北岸的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之一。1972年后,大昆仑、丰沟森林经营所、丰林、白山、丰丽林场、乐园生产大队等基层生产单位陆续建立俱乐部,到1983年,基层俱乐部达11个。(见附图)
  2、电影放映队 1954年组建局电影巡回放映队,隶属局分区工会领导。下设2个小队,共有放映员、发电员和收票员6人,配备16MM放映机2台、小型发电机2台、解放牌汽车1辆,负责山上各单位放映点的电影巡回放映工作。当时,由于放映点较多,机械时常发生故障,每月只能到各放映点轮换放映1至2场次。最高达8至9场次。1973年,由原来的当天下午到放映点放映,当夜返回的方式,改为每周返回一次,吃住的基层单位,按顺序定点放映。每月放映次数比过去增2至3场次。1976年11月,电影放映队划归区(局)文化站。翌年7月复归分区工会。
  1978年,各林场陆续购置电影放映机,成立放映队。局电影放映队随之解形。是年年底,基层放映队达到9个,放映量达1350场次。1981年,增至1872场次。1983年3月,成立区电影管理组,隶属区工会,负责电影机械管理,技术考核和各放映点的影片调度工作。1983年后,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观众逐年减少。1985年,区(局)基层放映队仅存2个,年放映量20场次左右。
  (二)书店与图书馆
  1、书店 1952年至1964年,南岔和伊春新华书店定期、不定期地派人来区(局)流动售书。1965年9月,成立区新华书店,配2名营业员,借用第一百货商店营业室1角的2个货架和2个栏柜销售图书。翌年,营业室2次搬迁,书店独立门市。营业员增至4人,图书种类扩大到300种。1968年与1973年,又经数次搬迁,营业室扩至233平方米。配主任1名,营业员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以经销《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和活页文选等政治类书籍为主,图书种类比较单纯。
  1979年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书籍的各类逐年增加。除定点销售外,书店职工还不定期地深入到各林场、森林经营所,实行流动服务。1984年6月,区新华书店由企办书店变为国营书店,由伊春市新华书店统一管理。1985年,图书种类达500余种,销售额达17.4万元,分别比1980年、1983年提高销售额1.82倍与1.45倍。
  2、区图书馆 建于1953年,隶属分区工会,定员2人。初建时有板夹泥房100平方米,内设书库与借书室,备有书架和阅览桌椅。馆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儿童读物类图书4943册,期刊、报纸10多种。平时每晚6至8点开馆。星期日、节假日(包括大型会议期间)全天开放。1959年至1962年,馆舍几经搬迁,面积扩至200平方米,变为砖瓦结构。图书馆建立以来,区(局)每年拨给专项经费,增购新书。到1985年,馆藏各类图书31825册,期刊、报纸30多种。
  从1955年,各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小型图书室。到1985年小型图书室达23处,藏有各类图书24175册,期刊、报纸30多种;配备兼职图书管理员1至2人,定期开展书报阅鉴和借阅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曲艺茶馆
  1957年,民间艺人自办个体由艺茶馆1处,俗称说书馆,设茶座40人,每天上午8至11点、下午2至5点、晚8至10点说唱《武松打虎》、《七侠五义》、《洪武剑侠图》等评词、大鼓传统节目。伊春、南岔、绥化、呼兰等地艺人,亦常来献艺。到1961年因房舍被洪水冲毁而停办。
  1979年7月8日,团结办事处组建曲艺茶馆1处,设茶座40个,由民间艺人刘润华讲说评词《冀中敌后英雄》和《水浒》等。后换民间艺人张喜华,说唱东北大鼓宋史《曹家将》。翌年6月末,因管理不善而停办。